一窥思想先驱:尼采

远航不知(万盛书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格奥尔格•博兰兑斯(1842-1927)是丹麦文学史家和评论家,他的著作研究了19世纪前期法语、德语和英语等诸多国家文字的流向和内因,流传甚广。他曾经写过一系列关于文人巨匠的名人传记,如《莎士比亚》《歌德》等。当然,博兰兑斯作为19世纪德国思想家尼采的挚友之一,他也写过《尼采传》以示其对于尼采思想等方面的见解。如今,我阅读完了《尼采传》,有不少代表个人的观点,具体如下文所示。</span></p> 思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采的作品总是体现着他对于时代的思考,尽管这一切在当时颇具争议。他对于幸福的见解独到,认为“幸福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描述了我们如今的生活,即一种“英雄的生活”。尼采不认为幸福的生活是能够达到的,他认为幸福感是帮助他人得来的,而帮助他人就会让别人视作自己为英雄或者伟大的人。但是他同样又说,帮助他人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因为他认为别人不会给予相同的回报。不过,我认为,在不影响自己的情况下帮助他人才是最好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外,尼采同样抨击19世纪的教育体系。19世纪的欧洲有不少传教士或者宗教学校,他对此并不感到高兴。尼采认为,“一位教育家只能是一位解放者”。他说,“我们时代的年轻人无不渴望成为自己,并且找到一位导师”。尼采并不认为有任何教义是既定的或是必须接受的,反而,他认为自己被禁锢在各种教育之中。因此,尼采并不喜欢繁琐复杂的教育,他认为这样反而会阻止人们发掘自我。</span></p> 对时代的见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尼采生前所提出的各种思想饱受争议,一些人对他嗤之以鼻,而一些人则对其十分崇拜。尼采对于国家、犯罪、内疚、债权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作为一位波兰贵族的后裔,他以贵族的思考形式,对其进行了批判与肯定,并且也提出了不少大胆且出色的假设并为此而证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认为,罪犯就是罪恶的,罪恶的根源来自于生活的环境,而所谓的法律似乎难以惩戒罪恶的本质。他认为,所谓的法律只不过是形同虚设,人性的罪恶就像大山一样难以移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同样认为,内疚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病理状态,“当一个人发现自己被永远监禁在一个不可侵犯的社会中时,他的内心便会感受到一种从未经历过的重要,于是这种病理状态(即内疚)便会显现出来。”尼采认为,内疚的起源在于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沮丧和消沉,这种情感对外宣泄的道路被阻塞,于是只能向内宣泄,从而将敌意、残忍和渴望变化等各种情感统统倾倒在自己身上,最后形成内疚。因此,尼采对于基督教的观点便始于此。他认为,神的存在体现了人的内疚,而这是一种自我折磨的体现。他认为,人在信仰宗教的途中产生内疚感和负债感是一种自我惩罚。因此,尼采同时批判禁欲主义,他认为这是“生命反对生命”,自我矛盾。他认为,禁欲主义的僧侣不能算是一位真正的医生,“只能缓解痛苦”,或是发明出任何安慰的手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同样对国家的起源有着思考。尼采认为,国家的出现和社会契约没有关系,它是一种强迫与奴役。尼采认为,国家“滋养了自我抛弃、自我牺牲、无私等美好理想的土壤”,而这不过是残忍性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而内疚不过是一种自我虐待的意向。</span></p> 他的偏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采最大的偏见有二:对民族和文化的偏见和对女性解放的偏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采曾经接受过炮兵训练,这也让他成为了一位好战的神秘主义者、诗人和思想家。他抨击德国文化,他对他钟情的法国文化赞颂为“浪漫而细致的”,而他认为德国文化“古板而自负”。尼采藐视各种民族主义,同样也热衷于批判无政府主义和共产主义。相较于和他观点类似的哈特曼的学究气,尼采的批判则更喜欢用“无政府主义的狗”这样的粗鲁句子。尼采认为,生活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就是一种战争。他说:“什么是善?善就是勇敢。我不是说,善的原因圣化了战争,而是说善的战争圣化了各种原因。”他和哈特曼同时认为,权力斗争是必要的,而战争也是必要的,因为其对于文化具有价值。虽然俾斯麦的精神在某些方面为尼采和哈特曼的著作提供了温床,但尼采并不认为战争是为了拯救世界。他认为,如果没有战争,世界上的男子气概将荡然无存——这也是他最担心的一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次,尼采对于女性的偏见和哈特曼一致,二人都责难妇女寻求解放的努力。尼采似乎认识极少的女性,但是在每一位他认识的人,他显然有过爱恋、仇恨和嫉妒,有的时候他甚至会鄙视。他曾经说:“婚姻不适合自由伟大的精神”。尼采这些言论对于那些强调独立生活的思想家来说,都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色彩的印记。因此,尼采和哈特曼不过是古代德国人对于女性偏见的代言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尽管这些并不是尼采偏见的全部,但足以可见这与时代的背景和生活阅历离不开关系。尼采对于战争的态度和他的炮兵生涯有关系,加之同时代德国首相俾斯麦以铁血著称,这很大程度上让其将文化、战争和气概画上了等号。同样,作为波兰贵族的后裔,加之其认识女性较少和对女性复杂的情感,使得尼采对于女性独立和解放常常发出责难,这种偏见源于其身份所带来的认知和生活阅历所导致的伤痕。</span></p> 友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采传》的作者博兰兑斯和尼采是好友。博兰兑斯是丹麦作家,而尼采是德国思想家。二人的认识源于博兰兑斯对尼采不少思想的崇拜。博兰兑斯和尼采之间常常互相寄信件来往,信的内容包括畅谈思想见解、书稿出版、推荐好友、宣传讲座等。在信中,二人常常敞开心扉畅谈见解,博兰兑斯作为尼采的书迷常常态度谦逊,尼采则常常用自嘲的口吻进行回信。值得注意的是,尼采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常常需要在不同的季节更换不同的居住地点,一些时候尼采也会分享他的生活。此外,博兰兑斯也常常会创作一些作品,其中不乏饱受当时保守的评论家批评和争议的内容。因此,他也常常会将其书稿寄给尼采,并且恳请他给出一些客观的意见。二人通过信件互相了解,互相赏识,尽管他们并未见过几次面。</span></p> 总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采传》很好总结了尼采的生平和思想,使得读者可以很好地通过其生活阅历了解其思想的发展。此书作者博兰兑斯与尼采生前是挚友,加上书中一些信件的内容,这大大增加了本书内容的可信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采为德国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思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瑰宝。尽管受时代和身份带来的思想影响,尼采在一些方面的见解放在如今看待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作为19世纪德国著名的思想先驱,不少见解放在当下也毫不过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本文部分内容引用自「丹麦」格奥尔格•博兰兑斯著《尼采传》,本文核心内容亦来自于此。此外,部分内容还参见“远航不知_WFC”在豆瓣App上对《尼采传》的2篇笔记和1个读书评价「具体如下图所示」。本文所有内容均为原创(不包括原文引用部分),版权所有,仿冒必究。若有需要转载本文内容者请联系本文作者“远航不知(万盛书社)”。</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特此鸣谢:</u></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本文策划:万盛书社;</u></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文章编辑:远航不知;</u></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文章审核:远航不知;</u></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发行书社:万盛书社 。</u></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本文作者为远航不知,选自文章时有改动。文章出自远航不知的议论文文集《重温古人光辉》(《古人の輝きを温める》)。本文题目为《一窥思想先驱:尼采》。版权所有,仿冒必究。</u></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