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情缘——调离福州火柴厂四十周年有感》(二)

愚叟

<p class="ql-block">  (续上) 调到科室工作不久团支书进行换届改选,我被当选为科室团支部书记。科室团支部工作应该比车间各支部要有许多优势,科室精英比较多,特别是恢复高考后毕业的大中专生凤毛麟角都分配在各科室,他们带来了高校青春气息带来全新的理念,第二团委工作人员的团组织关系也都在科室支部,近水楼台资源优先,第三科室团支部活动可以适当占有上班时间,所以科室团支部评优评先的次数相对较多。</p> <p class="ql-block">在火柴厂留影。</p> <p class="ql-block">科室党支部委员郭钢楚、团委领导王震勇、李玉堂同科室团支部委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郭钢楚同科室团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科室团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召开支部大会。</p> <p class="ql-block">接过流动红旗。</p> <p class="ql-block">  一段时间火柴盒产量紧张影响生产进度,党委号召团员青年利用空余时间赶制火柴盒。我们科室团支部积极响应分成几个小组加班加点完成任务。我与团委书记王震勇、副书记李玉堂以及质检科的王红星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李玉堂与红星原先在家里就有做过火柴盒的经验轻车熟路,他俩主打我与王震勇当下手,工作坊就设在团委办公室里,每天只要有空就不停地糊纸盒。王震勇不但把家里的锅碗瓢刷拿来做工具,而且为了活跃气氛不犯困,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讲述了他在上山下乡期间被丘比特神箭射中的罗曼蒂克史,让我们在欢歌笑语中快乐完成任务。团员青年想企业所热、急企业所急,加班加点赶制盒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品不足的问题,得到厂党委的表彰。</p> <p class="ql-block">福州火柴厂生产的火柴。</p> <p class="ql-block">王震勇。</p> <p class="ql-block">李玉堂。</p> <p class="ql-block">王红星。</p> <p class="ql-block">王卫平。</p> <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心血来潮把王震勇讲的故事编成题为《并非虚构的故事》报告文学用纬频笔名出版在厂团委专刊上,贴在厂部办公室门口专栏里。因在团委宣传栏上发表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这期专刊引来了不少读者。大部分人是冲着新颖题材而来的,纷纷猜测文中的主人是谁、作者是谁?厂党委林副书记是一个火柴厂布维什维克,分管党务工作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他不容有资产阶级情调文章浸入团组织宣传阵地,对此进行严厉的批评。而这位旗帜鲜明的老书记丧偶多年公开追求一独生女职工,这也是家喻户晓的。五十年代经济系毕业的老大学生副厂长陈敬言私下很欣赏这篇文章,不仅欣赏文章的内容而且欣赏文章的色彩与作者的胆识。写《并非虚构的故事》风波也传闻到我妈妈的耳朵里,她曾认真地对我说以后不要出这种风头。</p> <p class="ql-block">  科室团支部还根据青年人的特点经常组织一些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一是建立兴趣小组。每个团员青年根据兴趣爱好报名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侨牌摄影裁缝等,黄光芬是个裁缝高手,至今家里还备有缝纫机自己设计剪裁衣衫。我们还组织了智力竞赛,当时文化水平低出题质量也不高,只是想通过智力竞赛这种方式促进年轻人学习氛围与活跃生活气氛。记得一道筒单的江苏省会城市南京的简称难倒了不少团员,事后质检科的张宛尔说你们干嘛不来问、她的女儿当时在南京上大学。</p> <p class="ql-block">黄光芬。</p> <p class="ql-block">  二是教唱流行歌曲。科室团支部刚分配来的大中专学生都很有文艺天赋,吴圣雄、陈建宇、林芝茗都是声乐、器乐的高手,在他们的带动下社会上流行的校园歌曲、港台歌曲很快就在团员中朗朗上口声声传开,有《校园的早晨》、《橄榄树》、《兰花草》、《垄上行》、《乡间小路》等歌曲。</p> <p class="ql-block">吴圣雄。</p> <p class="ql-block">陈建宇。</p> <p class="ql-block">林芝茗。</p> <p class="ql-block">  三是对文学电影点评。当时主要业余文化生活是通过杂志与电影,支部对社会反响比较强烈的一些作品进行讨论欣赏,以提高团员青年的文学素养。例如对自卫反击战优秀作品《高山下的花环》的讨论,大家能从我军参战部队指战员各种牺牲方式、挖掘感受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国家利益不怕流血牺牲拼死决战英雄气概。如连长为掩护指导员而牺牲的,小北京在击发时是因为文革中生产的哑炮不响被越军击中的,副连长为不让受伤战士渴死而违反纪律下地砍甘蔗踩上地雷阵亡的,他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我们流下的是眼泪,留下的是深思。</p> <p class="ql-block">《高山下的花环》剧照。</p> <p class="ql-block">  四是利用周末组织家庭会聚。当时生活比较单调,支部隔一段时间组织团员青年到同事家炒几碗菜包一些水饺喝点小酒改善生活联络感情。我平生以来第一次酒醉是在支部组织的聚会上,因空腹喝了不少青红酒酩酊大醉了一、两天出尽了洋相。</p> <p class="ql-block">同事来家里聚会。</p> <p class="ql-block">包水饺。</p> <p class="ql-block">  五是参加支部、厂团委与轻工局团委组织的公园集体活动。记得在王震勇当书记时曾参加轻工局团委组织的西湖大联欢活动,那次王震勇与时任轻工局团委书记王宁峰一句不和闹翻了把火柴厂的队伍拉走自己活动去,王宁峰还几次过来劝说叫我们回到大集体去王震勇没答应。火柴厂是个大厂团员青年去的比较多,所以自己玩得蛮嗨的,害得团委副书记李玉堂两头跑两边劝说都无济于事。</p> <p class="ql-block">团委组织到西湖活动。</p> <p class="ql-block">  后改制王宁峰下到轻工公司任团委书记,组织一次团干培训班,结束那天到户外活动,我因帮王震勇嫂嫂招工问题去鼓楼劳动局找关系去迟了,独自一人赶到鼓山涌泉寺与他们汇合。</p> <p class="ql-block">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去鼓山。</p> <p class="ql-block">轻工公司团员在鼓山活动。</p> <p class="ql-block">参加培训班的火柴厂团干。</p> <p class="ql-block">活动午餐。</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厂团委组织团干与优秀团员在国庆节假期去厦门旅游,这是团委组织的比较大型的活动,我们先后到了厦门泉州等地,游览了风光秀丽的鼓浪屿、享誉海内外的厦门大学、佛教圣地南普陀、清静整洁的集美学村与陈嘉庚纪念馆以及泉州的开元寺东西塔。这次活动组织的很成功,很多同事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很多同事都是第一次出远门去厦门泉州。</p> <p class="ql-block">厦门鼓浪屿留影。</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留影。</p> <p class="ql-block">厦大留影。</p> <p class="ql-block">集美留影。</p> <p class="ql-block">泉州留影。</p> <p class="ql-block">  杨一丁当任厂团委书记时,我逐步退出团支部的领导工作。杨一丁是我同龄人属鸡,附中学生师大化学系毕业分配在火柴厂质检科,是当时火柴厂屈指可数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随着王震勇年龄偏大不适应团组织工作,厂党委决定由年轻有文凭的杨一丁接替,杨一丁同意并提出要兼任质检科长,一方面不会扔掉专业技术,另一方面不会耽误职称评定大事。</p> <p class="ql-block">杨一丁在尤溪桂峰村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五年五四青年节福州轻工局团委组织全系统团干与优秀青年去闽江口川石岛旅游,杨一丁照顾我这老团员老团干,让我一家都参加了这次活动,我女儿贝贝还不到二周岁一同前往,一起前往的有王震勇一家三口,杨一丁爱人刚从尤溪县医院调到我们火柴厂医疗室工作,她女儿同我贝贝年龄相仿也一起去。我们是从台江码头乘轻工局团委包的游轮去的。</p> <p class="ql-block">杨一丁与爱人张敏瑜在尤溪桂峰村留影。</p> <p class="ql-block">  关于那次去川石岛我在二0一九年八月二十七 日有篇短文是这样叙述的:“这两天看了友人在川石岛旅游的美篇又勾起我对川石岛的思绪。闽江口的岛屿如用星罗棋布那当然太夸张了,但是闽江入海口确实有着不少海岛让外人难以辨认。出了马江,我省著名的琅岐岛就把闽江口航道分成南北两条,北航道与连江琯头隔江相望,岸上长门村至今保留有一座清代古炮台,炮口直指闽江口;江面上还露出两个小岛,形似双龟牢牢锁住闽江入口。不远处便是长条形粗芦岛横躺在北航道上。再随波东流在琅岐岛东部尽头对岸就是现在闽江一日游终点站壶江岛。闽江一日游终点站虽然到了,但闽江口外还有川石岛,五虎礁,南竿北竿东引白犬等马祖列岛。川石岛是连江县琯头镇一个行政村,是连江县闽江口最外的一个岛村。而连江县还管辖着马祖列岛,就好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台湾省一样。马祖列岛实际是台湾当局在管控,台湾当局对马祖列岛也称连江县,也声称管辖着包括大陆在内的整个连江县。第一次登川石岛是一九八五年五月份左右,福州市轻工局团委组织所属企业团干前往川石岛活动。那年我己二十八岁属于老团员了,时任福州火柴厂团委书记杨一丁帮我争取了名额,我装嫰混在年轻人队伍中乘船前往。活动也是依托旅行团包了二艘船畅游闽江。过去交通闭塞且人忙于工作生计,无暇出游闲逛,出福州市的机会非常少,游轮带着这些年轻人顺流而下一路往东,饱览了鼓山魁岐,马江罗星塔和长乐的金刚腿等景点,无不振奋着年轻人的心扉。特别是到了金刚腿,杨一丁见所有人都涌向窗口还请开船大副将船又调头,让大家再回味一次金刚腿奇观。至少二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川石岛。八十年代的川石岛充斥着海水鱼腥味,码头湿漉漉的脏兮兮的实在没有留下好印象。倒是岛的东部有一片平坦的、宽广的、柔软的、金黄的沙滩,对我们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却有着一种无限的引吸力,我们老老少少在此拍了集体照,保存至今。返航时天色变阴,我双眼一直盯着远去的川石岛逐渐消失。船到琯头码头,一部分团员去青芝寺玩,没去的人乘另外一艘船先回福州由台江码头上岸。首次去川石岛一晃就三十多年过去了,本想再去很件很不容易的事,没想到这以后去川石岛却变得很频繁。一九八五年六月份我调到机关工作,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去连江等沿海县市。川石岛由于历史与战略因素,这里曾经是两岸争夺的风口浪尖。八十年代初黄植诚驾机起义时,他的同僚不愿同行,黄植诚就把他放伞在东引海面回归台湾,而黄自己重新驾机直奔福州机场。马祖列岛白犬岛时不时兴风作浪,但在川石岛附近有五虎礁也时不时发威镇住白犬,让它成不了气候。后来我去川石岛大部分都是为了工作,都是坐车到琯头镇,然后乘班船进岛,一般的下午一二点就要出岛,否则就没班船出岛。当然必要时我们也坐过镇里的缉私快艇、十一旅的登陆艇等特殊船进出岛。最后一次是二00五年秋天我们支部活动,由十一旅副政委和保卫科长陪同到川石岛驻军打靶等。一晃又是十几年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在川石岛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川石岛活动,十一旅保卫科长刘树新在打鞭。</p> <p class="ql-block">  科室团组织工作是开展的不错,工作总结也十分到位。记得有一年的团支部工作总结是我加班赶出来,交给科室党支部分管青年工作委员郭钢楚审阅,整份报告基本没改就加了一句话“科室团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指导下”。我这时才恍然大悟感觉到自己完全怱视党的领导,科室党支部非常信任放心团支部工作,不意谓着不要党的领导,这对我敲响了警钟对以后的工作起到警示作用,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要学会尊重领导。科室团支部因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多次被评为先进团支部,一九八二年我本人也被评为福州市新长征突击手。</p> <p class="ql-block">厂团代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新长征突击手证书。</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山下乡是号称知识青年,进厂后文革的高中毕业证一文不值。当时正值知识爆炸文凭至上的年代,在短短的八年中,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在不断上课学习,先后参加福建省职工初中文化补课、福州市工人业余大学英语专修班、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工业统计大专班学习,直至一九九九年才拿到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毕业证。经历了二十多年牺牲了多少日日夜夜拿到的毕业证书全是业余的,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咬着牙考学去可一劳永逸。</p> <p class="ql-block">文化补课合格证。</p> <p class="ql-block">工人业余大学结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电大轻工班毕业二十周年纪念留影。</p> <p class="ql-block">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本科班毕业时小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在火柴我完成了上学入党转干,结婚成家育女的人生几件大事。一九八五年六月某新机关组建我有幸调入,离开福州火柴厂,离开生我养我的仓山港头。调离时技术科与质检科联合宴请欢送我。当时经济、物资与住宿条件所限,大家凑分子钱由采购、烹饪爱好者郭钢楚操刀掌勺忙了一天,我们在自己家里欢聚畅饮,共叙同事之情与分别之感,这种如同亲人的同事之情溢于言表。按道理应该我来请客来感谢领导与同事们,但由于当时工作学习忙及家务拖累而一直没机会报答他们的关心呵护,几十年了一个心病一直悬挂在心头。科室团支部不久也组织活动到江心公园(现在的爱情岛)欢送我。</p> <p class="ql-block">与闺女贝贝合影。</p> <p class="ql-block">福州火柴厂。</p> <p class="ql-block">  我在火柴厂工资级别转正后三十多元一直没变,到机关第一个月就领到七十多元,翻了一番而且还配发制服自行车分配公房,条件比企业提高了很多。福州火柴厂于一九九七年底宣告转型破产,旧同事们退休的退休、下岗的下岗、转岗的转岗,真的很惨。本世纪火柴厂蔡诗尧杨一丁黄光芬等热心人有组织了几次聚会,都来了几百号人开了十几桌,记得有一次是成品车间王依珠(珠姐)出资宴请所有同事,我陪我妈去,那天是坐在原托儿所退休人员那桌,原所长吴玉贞问我妈退休能拿多少钱?当她们得能拿五、六千元都发出惊讶声音。</p> <p class="ql-block">科室团支部送的纪念品相册。</p> <p class="ql-block">爱情岛公园。</p> <p class="ql-block">热心人蔡诗尧。</p> <p class="ql-block">热心人杨一丁、黄光芬。</p> <p class="ql-block">二00八年首次老同事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妈妈与老同事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我与邓逢宪在老同事聚会上。</p> <p class="ql-block">  原厂团委书记杨一丁组了一个科室群,我也在里面,这个群比较活跃每天新鲜有趣消息层出不穷,也时常组织外出活动。二0二四年十一月三十日我们一行十几人开三部车去尤溪旅游,原火柴厂保卫科丁键既是我的发小也是我的同学还是我的同事,这次带着爱人陈琳一起同行,陈琳她父亲是我局的老领导,所以我和丁键又多了一层关系。</p> <p class="ql-block">群主杨一丁。</p> <p class="ql-block">群名“所有人都比我优秀”。</p> <p class="ql-block">去尤溪路上在青云山服务区合影。</p> <p class="ql-block">发小、同学、同事丁键。</p> <p class="ql-block">丁键与爱人陈琳在尤溪桂峰村合影。</p> <p class="ql-block">现在又多了一层关系。</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龙场口看银杏、在县城朱熹文化广场看历史、在桂峰村看古民居,杨一丁爱人张敏瑜是尤溪长大的,她的表妹夫在尤溪是社牛,把我们的吃住行游安排的妥妥的。</p> <p class="ql-block">在尤溪龙场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尤溪朱熹文化广场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尤溪桂峰村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尤溪县城聚会。</p> <p class="ql-block">杨一丁与爱人张敏瑜在龙场口银杏林合影。</p> <p class="ql-block">张敏瑜在尤溪桂峰村留影。</p> <p class="ql-block">  同学兼同事顾忠民火柴厂破产后长期在深圳打拼今年春节回来,初三中午邀请了原同事在仓山区新鹤安酒店吃饭,我与顾忠民有四十多年没见面了,老同学老同事相见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当他们谈论各自退休金时我都不敢吭声,顾忠民及杨一丁、陈建宇他们都是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在火柴厂期间都比我能干贡献大作用大,我是占了政策红利或者说是命好,调到机关有较好的退休待遇,应该感恩他们当年在火柴厂期间对我的支持关照。</p> <p class="ql-block">顾忠民近照。</p> <p class="ql-block">陈建宇、杨一丁、黄光芬。</p> <p class="ql-block">  而我们火柴厂新村的邻居发小也于二0一九年三月举办了“世纪聚邻里情”的大型聚会,来了百号人,热闹非凡。事隔六年一些上次参加聚会的邻居发小都离世了,最近应大家强烈建议新村再聚筹委会已成立,拟在近期再组织一次规模性的新村小伙伴大聚会,以续前缘。</p> <p class="ql-block">世纪聚邻里情合影。</p> <p class="ql-block">组织者杨保华。</p> <p class="ql-block">发小、同学、同事在聚会上合影。从右到左:王卫平、王金官、庄敏桂、吴卫国、郑福生。</p> <p class="ql-block">  在此新春之际祝福州火柴厂老同事们及火柴厂新村的小伙伴们合家欢乐身体健康!(续完)</p> <p class="ql-block">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谢谢支持)</p> <p class="ql-block"> 王卫平二0二五年二月十三日于福州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