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平凡

老马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赵秀珍一辈子走过来,像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平凡地走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秀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虽然于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了革命,但对单位、对家人、对自己,从来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她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生活极其普通平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秀珍上海故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秀珍儿时于上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母亲是上海人,从小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秀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9年8月,解放军攻占了上海,让上海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母亲亲眼见证了上海的解放。一天夜里,母亲和家人早晨醒来,推门一眼望去,满大街全是躺在地上过夜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是推翻蒋家王朝解放上海的功臣,这些英雄的战士们,来自华东野战军26、27军等部队,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打败了国民党军队,攻占了上海却不居功、不扰民,遵守纪律,保护人民。母亲亲眼见过外国侵略者和国民党的军队,再来看眼前的解放军,15岁的她,自然明了,共产党的军队和外国侵略者及国民党的军队是有本质区别的,母亲打心底里敬佩解放军。母亲告诉我,那是上海解放后不久,有一次,她在校园里,遇到一位解放军军代表,动员她去参军,她知道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解放劳苦大众的军队,她相信解放军,也想去当解放军。于是青春少年的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入伍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秀珍右在朝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参军后先是在26军77师文工队,经历了一年攻打台湾的战前训练,由于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1950年11月跟随志愿军26军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冒着炮火为部队演出、护理伤病员、运送物资,再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国后于1953年4月任26军78师战车团修理连文化教员。1953年10月转业到青岛中国化工原料公司山东省分公司,1957年8月调到中国化工原料公司烟台市公司,1972年又到莱阳人民银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秀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一辈子就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几十年风风雨雨走过来,她从事的工作,就是个普通的统计和会计工作,不显山不露水,在烟台化工批发站,她认真努力,工作突出,统计数据准确完整,受到单位表彰。母亲在莱阳人民银行,帐目做得最好,受到领导奖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她职务待遇几十年变化不大,但她勤奋付出,不求回报。1953年从部队转业就是23级,直到1980年离休,才调至21级。母亲工作30多年,离休前职务就是个正科。面对这样的付出与回报,我从未听过母亲对个人职务待遇发过任何不满的言论。母亲不想这些事吗?我觉着不可能不想,但正因为母亲是从战争硝烟中走出的战士,珍惜生命,热爱和平,因此怀有一颗平凡心,向往着做平凡事,走平凡路,所以,面对职务待遇,就看得轻,看得淡,不那么计较,平平凡凡地走过来,心态平和就是幸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秀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六十年代,母亲许多战友和部队军官家属,为了照顾家庭和子女,都做上“全职太太”照顾家庭,也有因各种原因放弃了工作。当时,我父亲刘乃晏的工资养活一家人没有问题,母亲完全可以享个清福,如果工作,又苦又累。面对这些,母亲不为所动,她老实听话,大到听国家的话,叫上哪工作就去哪儿工作,具体听组织的话,听单位的话,叫怎么干就怎么干,勤奋努力。母亲老实做人,坚持工作。我问过母亲,当年很多军官家属,都放弃工作回家了,你怎么想的?母亲回答我:“我不能不工作,人不能总是闲着,做点事情心里踏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年代,母亲在单位上班,我们在学校上学,有时放学我去母亲单位,我叫一声“妈妈〞,她依在在办公桌上抬起头对我一笑,又低头工作。她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已成“家常便饭”,经常是晚上等不到母亲回家,我们兄弟三睡过去了。我和母亲常年就是这个状态,只有吃饭的功夫和节假日才能见到母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十年来,母亲就是这样平凡努力勤奋工作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秀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到了中年才结束“漂泊”生活。央视曾播放了一对革命老夫妇,他们几十年为了国家为了军队,常年分居,直至退休才走到一起。我母亲也是这样,和在部队工作的父亲刘乃晏分居好多年,她一个人带着我们,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我们,含辛茹苦,但从没听过她半句牢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六十年代,母亲居所不定,带着我们兄弟几个,过不多久,就要搬家,一直没有安生停顿下来。在烟台近20年间,没几年就得搬一次家,依稀记得有,烟台山26军招待所、福山里胡同8号院、烟台山山塔巷、26军毓璜顶大院,好像最早在太平街住过,可能还有记不清了,再有在莱阳26军军部住了七八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终于结束“漂泊”生活,是她于70年代末来到济南,才算定居下来。1978年父亲调到济南军区机关工作,母亲随父亲来到济南,此时,母亲已经50出头,青春的大好时光,被“漂泊”的生活带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年来,母亲完全服从军队安排,叫上哪就上哪住。其实有些地方如烟台山等,是烟台市最好的地方之一,适宜人居。但母亲老实,从不计较这些,叫离开烟台山,二话不说,搬家走人。老实人吃亏了吗?其实不然,母亲50岁后来到济南,居住于一座山脚下,山清林荫,空气清新,交通购物便利,是个适宜老年人养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秀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从不向组织、单位添麻烦。70年代末,母亲来到济南,面临重新找单位找工作的问题。父亲当时在军区机关,父亲的老战友就是省人事部门领导,母亲如果向组织提出找个单位继续工作,应该没有问题,母亲才44岁不到退休年龄,业务能力也不错。但母亲不愿意麻烦组织,不愿意去托人找工作。她毅然选择了离休,母亲退下来,没有向单位提任何要求,不争待遇不提房子,因为母亲当时没有单位分配的房子。后来,母亲的单位银行盖了一批房子,要给母亲一套,母亲谢绝了。她想的是,把工作岗位留给年轻人,把房子让给无房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秀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是个有孝心的人。母亲对自己的父母家人,从来没有给过钱,因为他们在上海,条件相对好些。而是给了我的爷爷奶奶,因为他们在农村,条件相对差些。母亲把父亲的家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常年给他们寄钱。六七十年代,中国贫穷,农村更苦。几十年过去了,爷爷奶奶已经不在了,母亲继续给我叔叔姑姑寄钱。每次父亲老家亲戚来了,母亲都要给他们一些钱。这在母亲看来,资助农村亲戚已经形成规矩,老实人对规矩是不会改变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一直过着平淡俭朴的生活。她80多岁时,用她自己的话讲,已经“消费不动”了,好多年她不添置衣物,不买家具和家电。家具都是八九十年代置办的。母亲一日三餐,普通饭菜,一荤一素,小米稀饭,米饭、馒头,从不挑剔。母亲经济不宽裕吗?不是的,母亲50年代从部队转业,工资就一直不低。但母亲从不乱花钱,却把钱用在了他人身上,对一些家境不太宽裕的人家,母亲有时买些好吃的东西送给他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干休所组织捐款捐物,母亲和父亲一道,是积极分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刘乃晏想为家乡做点善事,母亲坚决支持,从退休金拿出十万元,让我汇给老家。老家位于临沂革命老区沂南县,这笔善款经村委会合计,决定在村南河边上建一座桥,多年来老百姓过河要脱鞋淌河,这也是父亲时常牵挂的,经常和母亲说起。建起这座桥后,村民们不用淌水过河了,父母也了却一个心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刘乃晏、母亲赵秀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出生在上海,家在上海,家人在上海,她有文化,年轻时本应在上海找份工作,在上海创业建家,尽情享受充满国际大都市风情的生活,享受着与家人团圆的生活。但命运却让她离开上海,奔赴异国战场,经历了血与火的战争洗礼。战争结束了,本应该回到上海,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但部队却把她留在了山东,一留就是60多年。五六十年代的山东,和上海相比,贫穷落后,不在一个档次上,但母亲毫无怨言地留在了山东,为山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母亲本应在山东最好的地方之一青岛落户,但由于随军,几经辗转,离开青岛。对此,她始终毫无怨言,随遇而安。有一次,我问母亲,“当年部队把你留在山东,你有什么想法吗”?母亲回答我,“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都是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决定,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一辈子不计条件,不讲报酬,为国家和军队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在山东一住就是几十年,而且永远回不了上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秀珍2001年在上海故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一辈子从事了平凡的工作,也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她的思想,看似极其普通朴素。但普通的母亲,却有着不平凡的思想境界。她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不要求什么,只要是国家需要,随时奉献自己。经历了战争洗礼的母亲,更加知道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所以,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工作,比什么都重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的平凡来自哪里?来自她对这个党、国家、社会始终抱有希望,充满期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次重大变革,对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一次冲击,对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一次大考。尽管这些变革有对的也有错的,有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但母亲始终不动摇,不偏激,不极端,始终不忘党和军队对她的教育,她的人生轨迹,始终没有偏离爱党爱国的情怀,始终坚持平凡做人,平凡做事,平凡走路,无论世道怎么变化,都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她满足于党和国家、社会、单位给予她的一切,她的价值取向,就是多做奉献,不无缘无故索取,不平白无故贪求。还有,母亲充满了爱国情怀、敬业精神、诚信态度、助人举动,也是来自几十年平凡思想、平凡实践的历练。这是母亲平凡中的伟大所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和母亲、父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命运会给好人一个公平好运的。我的母亲,因为不贪不沾,勤奋工作,平凡做人,当今社会,给了她一个近乎完美的报答和结局。母亲离休于莱阳人民银行,调到济南后,我的一个同学尚云来看她,说把离休关系办到济南来,生活更加便捷。在我同学的帮助下,把她的离休关系转到济南工商银行,让她离休后的生活更加便利,没有了后顾之忧。其实,母亲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把离休关系调到济南的事情。人世间就是那么奇妙,自己没有想到做到的事情,有人帮你想到做到了,应了好人必有好报那句话。对此,母亲始终没有忘记我的同学,经常提起同学帮忙这件事情。有时候我去烟台,母亲叮嘱我去看看尚云同学。母亲对帮助过她的人,是永远忘不掉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秀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的成果,让母亲享受到了美好生活,让她安度了幸福快乐的晚年。她经常对我说:“我有高血压病,现在医疗条件好了,让我活到了现在”。她还常讲:“我和你爸爸都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人,算我们命大,活到了今天这个岁数”。母亲朴实无华的语言,饱含着对国家、军队和社会的感恩。面对人生,只求付出,不求或少求回报,这就是母亲的境界。她说:“每个人的结局,可能不一定如愿,不要想得太多,那样,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左作者和爱人与母亲赵秀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平凡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她一直追求平凡普通的生活,不贪逸,不奢侈,不浪费,对我影响很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当想起母亲的平凡和教诲,我的心就平静下来,当像母亲那样,平凡地走过来,平凡地走下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用平凡铸就了幸福家庭,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秀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母亲赵秀珍不在了,但她平凡做人的品质一直影响着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2.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