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五年我从福州火柴厂调到机关工作,转眼四十年了。四十年前我跟火柴厂有不解之缘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福州火柴厂。</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初我妈妈从省工业厅调到火柴厂从此就扎根不动一直到退休。解放初我国与苏联正是蜜月期,连职工住宿也是学习苏联老大哥,筒子楼吊高层尖屋顶,中间一条走廊两边是对称的十几平方米的房间,每家一间、一幢楼可以住三、四十户,该宿舍被称为新村。一九五七年我呱呱坠地在第一工人俱乐部附近的火柴厂新村里,注定与福州火柴厂缘定今生。</p> <p class="ql-block">我妈妈在省工业厅与同事合影。</p> <p class="ql-block">福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我妈妈与二个姐姐在火柴厂新村照片。</p> <p class="ql-block">呱呱坠地在火柴厂新村里。</p> <p class="ql-block"> 我曾呆过火柴厂托儿所,在火柴厂附近仓一中上小学、福州第十二中上中学。一九七五年高中毕业后便前往闽侯县荆溪公社关东大队插队落户。巧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盛传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要反攻大陆,火柴厂托儿所闻风搬迁到关东村。十几年后我居然下乡在当年为躲避可能的战火的关东村。一九七七年冬季我们知青点知青都插队二年了,都有返城的资格。当兵、上学、招工都希望渺茫,只有寄托在我妈妈退休补员这条路上。</p> <p class="ql-block">我妈抱着我在火柴厂新村。</p> <p class="ql-block">入托火柴厂托儿所。</p> <p class="ql-block">仓山区第一中心小学。</p> <p class="ql-block">上小学照片。</p> <p class="ql-block">小学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福州第十二中学。</p> <p class="ql-block">上中学时在第一工人俱乐部留影。</p> <p class="ql-block">中学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闽侯县荆溪镇关东村。</p> <p class="ql-block">上山下乡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我妈妈在火柴厂医疗室工作才四十七岁,离干部法定退休年龄五十五岁还差八岁,我们找了轻工局及厂领导,同时打了许多疾病证明,终于在最后几天同意了提早退休。能够从农村回城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不幸的是我妈妈与本应享受离休待遇失之交臂。我妈妈是四九年九月招入人民政府举办的林森县第一期青训班学习,毕业后分配福州市人民政府秘书处工作,她的许多同学后来都是离休,因为当时是我们乞求厂方给予批准提前退休,而不敢理之气壮提出要离休待遇,只是以商量的口气叫组织上是否照顾给予离休。厂方以四九年九月入学,只能算参加革命不能算参加工作为由拒绝我们的要求。好在苍天有眼,九十年代中期福建省委实行了“五一二”政策,即在一九五0年五月十二日东山县解放之前参加革命工作,并享受供给制的退休同志适当照顾待遇。迟到了二十多年红利终于享受到了,工资虽然不高但医疗费有了保证,生活过得还比较舒心。</p> <p class="ql-block">五十岁左右的我妈妈。</p> <p class="ql-block">林森县青训班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福州市人民政府干训班结业照。</p> <p class="ql-block">福州市人民政府第二学习小组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妈妈晚年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七年底我终于镀金结束补员返城进入火柴厂工作,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福州火柴厂文革前是大庆式企业,涌现出全国省地市各级劳模一百零八个,是几千人的大型国有企业,在福州市乃至福建省也是小有名气。与我一起退休补员的大约有七、八十号,其中郑福生、王金官、庄敏桂、王丽真都是我的同学,原则上是父母亲是那个岗位的子女就分配到那个岗位。</p> <p class="ql-block">福州火柴厂。</p> <p class="ql-block">招入火柴厂时照片。</p> <p class="ql-block"> 我妈妈是在医疗室当护士,还有一些父母亲在各个科室的,厂领导决定将这些六、七子弟都安排在令人羡慕的机修车间。在下车间之前我们先安排在厂部“一打三反”学习班中负责看管审查对象,之后又参加厂武装部组织的仓山区民兵考核集训。这时己经是七八年夏天,火柴厂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旧班子决定的事都要重新考虑,特别是我们几个要进入众目睽睽的机修车间肯定会遭来许多非议,而且当时负责看守、训练的领导,由于我们对他不恭也是主要原因。我们几个成为新老班子交替的牺牲品。这年夏天我被分配到火柴厂成品车间上盒工种当操作工,这原本是纯女职工的工种因我们运气不佳而被指定到这些岗位上班。我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久就被当选为成品车间团支部委员,记得书记是唐庆旦,还与他一起参加了厂的团代会。</p> <p class="ql-block">发小、同学、同事合影。从左到右:王卫平、王金官、庄敏桂、郑福生、吴卫国。</p> <p class="ql-block"> 到了年底厂部又组织一个什么专案组,抓了一个职工作为审查对象。按照现在法律法规这完全是违法的,作为一个企业那有权力限制职工的人身自由,那时是文革刚结束一切还在拨乱反正之中。这次抽调我可不是当看管了,而是作为办案人员参加案件审查工作。在一次搜查盗窃国有资产的案件中,同是专案组成员罗世雄因车祸摔断了锁骨,住进了盘屿林如高正骨医院,我被安排在医院照看。林如高是福州著名的正骨世家,当时己有七、八十岁还在上班,但主要是起顾问指导作用,到病房走走看看。医院主要是他的儿子林子顺及媳妇在操办主治。我们听说此前原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的腿伤就由其治愈的。二、三十年后又听说林家的一个孩子通过罗总长当兵去了,后来保送福州军区军医专进修提干,与一个同班同学将军的女儿恋爱结婚,有了一个孩子最后还是分手了。在林如高正骨医院我每天为罗世雄洗脸擦身,打饭喂饭,拿药换药,晚上就睡在筒易床上陪护,一点也不比上班轻松。还好其弟罗世文也在火柴厂上班有时间会来替换我回家休息一下。这个年春节临近,罗世雄治愈的差不多了便出院回家。</p> <p class="ql-block"> 过了春节火柴厂把原来的技检科分家,成立了技术科与质量检验科。同是在专案组工作的郑振隆被任命为质检科长,我也从成品车间正式调入该科任质检员。质检员的主要职责是每天定时到各车间提取成品和半成品的样品,从火柴包装的外盒到关键的火柴头、火柴磷按检测的条件进行每一项测试,并将结果统计上报。</p> <p class="ql-block">在质检科进行火柴头耐拉力检测。</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企业进行一次调薪,火柴厂作为福州轻工系统试点单位,轻工局由分管副局长带队,由局劳工科长练知轩具体负责,召集了局及各厂的劳工科人员进驻火柴厂参与加工资专项工作。火柴厂也相对应成立了加工资领导小组,由劳工科长陈活水负责,我又被抽调到小组帮忙工作。领导小组设在厂招待所,在这招待所里按照调薪比例与“同样表现看年限,同样年限看贡献”原则制定考核标准。其中笔试是在新建小学里进行、开始考试的哨声由我吹响的。在调薪办公室里每天都有干部职工前来反映各种问题,有的哭哭啼啼述说自己工龄长工资低,有的怒气冲冲吼叫某某人有份我怎么没份……在此看尽了世间百态。练知轩深谙调资政策,妥善处理化解矛盾,调薪工作顺利结束并为轻工系统打造出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做法。短暂的共事练知轩给我的印象是理论功底深厚、朴素务实能干,后来他调交通局当局长到福清市委当书记,最后为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于二0二四年五月去世。</p> <p class="ql-block">市长练知轩照片</p> <p class="ql-block"> 调薪工作结束后我调到技术科工作,科长是陈婉贞。陈婉贞阿姨既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师傅,更是我的政治引路人,她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她是个检察之家,她爱人老齐是省检老人,她女儿齐静宜在市检、儿子在鼓楼检察院工作。她女儿齐静宜与同样在火柴厂工作王震勇的妹王景芳在福州市检察院侦查监督处时,与我从事的预审工作有交集,我们都有火柴情节,她们对我提请逮捕与起诉的案件进行法律监督,并予以指导支持与提供方便,让我的每一起案件都得以依法办案顺利诉讼。不幸的是陈婉贞阿姨与女儿齐静宜现都离我们而去。后来厦大毕业生吴锦洛、我的学长郭钢楚都是我的领导。</p> <p class="ql-block"> 技术科除了处理火柴生产工艺中出现问题、产品质量下滑等问题外,主要是研制与批量投产无硫芬香火柴。传统火柴配方中少不了硫磺,硫磺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刺鼻气味的污染,从绿色清洁角度出发无硫火柴是当时最环保产品。在科领导指导下,我与师兄郭旭新等同事在实验室里不断试验实践,当时国内没有先例,国外技术壁垒,就凭着一些基础知识与有限参考资料和简陋的实验器材,硬闯出一条路,终于用一个某钾基纤维素替代硫磺,实现无硫火柴零的突破。无硫火柴试验成功后我们又锦上添花,要实现无硫芬香火柴的再创新。原先我们是采取把香水喷洒在火柴头上的做法,虽然有香味但散发的比较快过一段时间香味就不明显了,后来我们改进把香水混入蜡水里,在火柴杆上蜡时同时也上香水,香水被蜡包住能长期保持香味,一件无硫芬香火柴终于问世了。无硫芬香火柴是当年火柴界稀罕物,既无污染又会发出淡淡的香气,我们在实验与生产过程中手留余香,我与郭钢楚郭旭新都在轻工局电大班上课,课堂上都会散发出香味。大家闻出四溢的香味在背后议论我们几个好变态,大男人的还沫香水。无硫芬香火柴通过验收、定价并成批生产,给福州火柴厂带来名誉与效益,该产品获得一九八七年福建省科学进步三等奖。(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在技术科工作。</p> <p class="ql-block">无硫芬香火柴鉴定会。由左至右:郭旭新、陈婉贞、陈警言、郭钢楚、王卫平。</p> <p class="ql-block">吴锦洛照片。</p> <p class="ql-block">科学技术进步奖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各时期生产的各种火柴。</p> <p class="ql-block">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谢谢支持)</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 王卫平二0二五年二月十三日于福州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