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山西晋中 探寻古寺古村

快樂飛翔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晋中市祁县 平遥</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1.5(小寒)</p><p class="ql-block">出行方式:岩羊户外探秘平遥古村古寺 </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5日,小寒时节,跟随岩羊户外的古建筑爱好者来到了晋中市平遥和祁县之间,这里有着丰富的古村落和古建筑资源,宛如踏入了一幅古老的历史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祁县贾令镇河楼</b></p> <p class="ql-block">镇河楼,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贾令镇,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为明代单体楼阁式建筑,距今已有600年历史。镇河楼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通高18.88m,建筑面积269.19㎡。该楼为明二层暗三层砖木结构过街楼,楼整体用18根明柱支撑。楼顶为歇山式,琉璃瓦,斗拱飞檐,古朴大气。台基为砖石结构,中间拱券门洞长8m,宽3m,南北贯通,是“‌川陕通衢”的必经之地。每层外檐及斗拱里转均施清式旋子彩画,楼体细部构件玲珑剔透,整体观感古朴雄伟。</p><p class="ql-block">祁县镇河楼因其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而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成为了研究明清时期晋中地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俗等的宝贵资料。(文字来源于百度)</p> <p class="ql-block">这座位于山西省的古老木质结构建筑,宛如一位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矗立着。它保存完好,那木质的身躯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每一根木梁、每一块木板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站在它的面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平遥镇国寺</b></p> <p class="ql-block">同其他唐五代时期的建筑一样,镇国寺没有独立的山门,以可穿堂而过的天王殿兼作山门;位于前院正北门的万佛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之一,至今仍然可以看到五代时期的题记墨迹。</p> <p class="ql-block">万佛殿在建筑功能和结构艺术方面达到了统一。万佛殿广深各三间,面阔11.58米,进深10.78米,近正方形。这里的斗拱结构别具一格,既保持和继承了唐代硕大雄壮的风格,使建筑轮廓秀美壮观,气势雄浑,最重要的是,它对内减少了梁架跨度的负荷,对外承托着深远翼出的屋檐,使建筑风格和结构艺术达到了和谐统一。还有寺庙殿堂不高,但斗拱较多,其高度占柱子高度的一半。并且,殿堂内没有立柱,只有椽扶直达房屋檐外,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保留了除敦煌外的唯一五代时期的彩塑。主像为佛祖释迦牟尼,全身金妆,神态自如,尽显威严神圣气势;基底部左右所塑青狮、白象,造型逼真、形象生动。</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自北汉建立以来,除日常修缮外,没有在建筑构件和建筑艺术上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它依然保留了1200年前的大致样貌。研究好这一伟大建筑,是打开古建之门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平遥慈云寺</b></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位于平遥洪善镇钦贤村。始建年代不详,元明及康熙32年(1692)、道光元年(1820)均有修缮,现为明清建筑。由慈云寺、关帝庙、老君庙组成三庙合一、释道儒于一体的三教合一庙宇。规模庞大,殿宇巍峨,建筑群鳞次栉比,就布局及所供塑像特点,堪称寺庙瑰宝。为县极保护文物。 ​</p> <p class="ql-block">庙前建有一座三间八柱重檐歇山式木质牌楼,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牌楼正中雕刻的“慈云寺”三字遒劲洒脱,背面篆刻“灵鹫圣境”古拙凝重。</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山门正对面,建有一座坐南向北的大戏台。戏台<span style="font-size:18px;">宽约7米,高25米。</span></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是一座前后三院落的寺院,两侧有月亮门相通。前后三座大殿,分别供奉观音菩萨、释迦摩尼和普贤菩萨。寺院修建整齐,院落梯次有序,前后布局相等。前院大殿两侧为念佛堂,僧人们平时在此念佛诵经。中殿两侧为配殿,供奉地藏菩萨和天藏菩萨。后殿两侧则为厢房,是僧人们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第一进院主殿天王殿,供奉天冠弥勒及帝释、梵天、渡海观音等。第二进院正殿为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及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该寺三教殿内,佛祖释迦牟尼和道教祖师老子、儒家先师孔子同居一堂,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传承脉络。</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为千年古刹,历史久远、厚重,这里常年香客不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平遥喜村毛家大院</b></p> <p class="ql-block">平遥喜村毛家大院的主人为日升昌二掌柜毛鸿翙,建于清代,分为主院和东西次院共三个院子,现在荒废破败,不少房屋已经倒塌。</p> <p class="ql-block">毛家大院主人毛鸿翙曾是平遥日升昌票号二把手,后来由于和一把手雷履泰不和,于道光六年(1826 年)决心出号跳槽。在毛鸿翙的建议下,侯荫昌于道光六年将蔚泰厚绸缎庄改组为票号,并让毛鸿翙全权负责经营。毛鸿翙迅速扩展业务,创办了平遥票号中规模最大的“蔚”字五联号。</p> <p class="ql-block">平遥喜村毛大院,坐北向南,东西街道并排四辙大院,旧称三宅、大宅、四宅、二宅,即现11号院、13号院、15号院、17号院。据说是毛鸿翙为他的四个孙子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这些破损的地方并没有让它失去魅力,反而更增添了几分沧桑感。在这里感受到了历史的变迁,那些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破败,都是时间留下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平遥慈相寺</b></p> <p class="ql-block">平遥慈相寺位于平遥县洪善镇冀郭村北隅,古名“圣俱寺”,是一处布局规整、保存较好的宋金时期前殿后塔格局的佛教寺院,因其寺中的三尊金代“三身佛”彩塑和高48.2米的九级无名大师灵塔又名麓台塔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慈相寺不对外开放,门口也没有文保员电话,只能隔墙观塔。真的很无奈,你是沧桑岁月的见证者,屹立近乎千年,你承载着那份厚重的历史与深沉的文化,愿你在这片土地永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平遥水磨头村</b></p> <p class="ql-block">水磨头村位于山西平遥古城东南20公里处的宝塔山脚下,惠济河畔,村庄依山傍水,属典型的丘陵山区。水磨头村因有水磨而成名,因有水磨而传千古。</p><p class="ql-block">据考证,明清时期,先祖运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把水能转化为动能,代替畜力,进行面粉加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的目的。解放后,随着电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水磨便逐渐退出生活领域。为了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拓展乡村旅游,增添旅游内涵和人文景观,再现昔日先祖生活情景,倡导节能环保,决定复原水磨。本着修旧如旧,原汁原味的原则,进行设计施工,初步选址在村委门口,工程投资25.3万元。(网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平遥双林寺</b></p> <p class="ql-block">路过双林寺,再次走进平遥双林寺,去看那东方艺术彩塑。</p> <p class="ql-block">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始建于北魏,曾建有七重楼阁,庙貌雄伟,后经历朝不断修缮,到宋代,取佛经双林入灭之典,更名为双林寺。</p><p class="ql-block">双林寺拥有相当数量的彩塑,总计2052尊,大者丈余、小者尺许。每一壁龛为一独立神话或佛教故事,人物造型准确,神态逼真,相互呼应,具有浓重的生活趣味。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非凡才能和艺术想象力,更赋予神话人物以个性,他们不再高高在上,而平易近人。</p><p class="ql-block">在众多彩塑之中,“自在观音像”和“韦驮像”,最为典型。</p><p class="ql-block">自在观音,以极为放松的姿态坐卧在莲台上,面颊圆润,微微注视前方,一副怡然自得、心无挂碍的样子。在她身边一座韦驮像巍然肃立,身披甲胄,神情凝重。它的头和身体向右转,眼睛却朝向左方,不仅在时间上增加了一种节奏,在动作上也增加了连续性,称得上是神来之笔。中央美院钱绍武先生称赞,“双林韦陀雄健英武,可谓全国韦陀之冠”。</p><p class="ql-block">走进这里,我们不禁要为那些极具个性的人物彩塑带点赞,也要为古代工匠的非凡技艺和艺术想象点赞。</p> <p class="ql-block">一日的古建之旅,仿佛穿越了时空,让我领略到了古代建筑与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每一尊雕像,每一座建筑,每一个古村,都像是一本无言的史书,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