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从三亚到长治自驾游•洛阳篇

潞州府单雄义

<p class="ql-block">  今天从张家界到洛阳,这开启自驾模式以来行驶里程最多的一天,全程800多公里,用时约9小时,早8点离开住了两天的民宿,街上静悄悄的没有几个人,把行李搬上车,把房间钥匙放在一楼吧台上,轻轻掩上民宿的门,作别风景旎丽的张家界。先上长张高速行不久转安慈高速进湖北境内,从四面皆山的张家界向东穿行,渐渐地山小了,桥少了,感觉路也平顺了,到了湖北荆州境内,已是一马平川,在荆门服务区短暂休息,吃了武汉热干面,口味一般。行驶在二广高速上感觉特别的亲切,这才是回家的路,一路向北就到家门口了。</p><p class="ql-block"> 终于在天黑之前到了洛阳,这也是计划中停留的城市,订了离龙门石窟较近的酒店,晚上在附近的兰州牛肉面馆吃了面食和水饺,一路上尽吃炒米粉,这是这几天吃的最舒服的饭,山西人出门吃不上面食和醋,总是感觉肚里空荡荡的不得劲,做什么都提不起劲,一碗面食下肚又满血复活了。第二次一早就赶到龙门石窟,因为去的早,游人不是太多。</p> <p class="ql-block">  洛阳之南,伊河静静流过。伊河两岸,龙门香山两山对峙,两岸柳树虽值隆冬未发芽,但也垂柳依依,有一点江南气息。</p> <p class="ql-block">  太阳也不想上班,非常懒散地探出头打个卡,走在河边一点也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反而随风吹过有点冷。</p> <p class="ql-block">  我不是一尾鲤鱼,跳不过这么高的龙门,走过去感觉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是目前世界上建造时间最长(历经10多个朝代,约1400年),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群。分布在伊河东西两侧山崖的峭壁上,南北长约1公里。其中大小包括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p> <p class="ql-block">  大多只剩下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石洞,里面的造像早已因历史原因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这些大大小小的造像,在洞窟中凝视着伊河水日夜缓缓流过,无数个日升日落,阴晴圆缺,也目睹了朝代更迭,世间的繁荣和萧条,就这样过了千年,它们已不是当初的样子,但也依然是当初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历经岁月的侵蚀,面目已有些模糊,但端庄自然的神态使人心静安然,与佛对视,会产生禁不住抛开一切俗尘杂事放空自已的感觉,这是种神奇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有的石像群里出现了一些国外石刻元素,比如古希腊石柱、西域乐器、欧洲的图案纹饰等,显示出当时不同文化艺术交融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最大的像龛—大卢舍那,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建造的,石像雕刻精美,端庄大气,面容饱满,丰颐秀目,被誉“东方蒙娜丽莎”。是龙门石窟的代表作,同是也标志着中国佛像雕刻艺术的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  两侧矗立着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及二力士。</p> <p class="ql-block">  这雍容华贵的姿态,自然流畅的线条,可见古人高超精湛的技艺和高雅的艺术审美,让人深感敬畏!不愧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玫宝。</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云岗石窟雄壮粗犷的北方汉子,那么龙门石窟就是秀美柔和的中原女子,没有遵循中规中矩正统的造像形式,多了一些神话色彩和形象,更多地融合了中国本土的元素,贴近国人对佛教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山川不语才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流水潺潺细数着光阴的温柔;山水相依,共同见证和经历了一年又一年风霜雨雪。</p> <p class="ql-block">  从河对岸看大卢舍那佛,又是一种感觉,那种安详,顺着宽阔的河水侵漫过来笼罩了自己,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三千烦恼丝尽抛脚底,上一次感受这种力量是在云岗。</p><p class="ql-block"> 隔山隔水隔红尘,见佛见心见自己。</p> <p class="ql-block">  白马寺在洛阳城东十二公里,汉魏洛阳故城西约一公里,北靠邙山,南望洛水。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后的第一座寺院和佛教发源地,有“中国第一古刹”、中国佛教“祖庭”“释源”之称 ,也是全球唯一具有中、印、缅、泰四国文化风情佛殿的国际化庙宇,更是自汉朝以来历代相传保存至今的佛寺。</p><p class="ql-block"> 山门是一座牌坊式三门洞,有两座宋代石马雕像,大小与真马相似,但动作神态比真马温驯沉静。</p> <p class="ql-block">  匾额上“白马寺”是赵朴初大师的手迹,古朴而苍劲,端庄而灵动。喜欢两边写着的“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珍惜当下,过好当下,随心随意做最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跨进山门,中轴线次排列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阁,两侧有门头堂、祖堂、客堂、斋堂和清凉台上摄摩腾和竺法兰两殿及方丈院。建筑群规整对称,是我国古建筑的传统风格。寺内东南角和西南角有两座充当钟楼与鼓楼的二层角楼。</p><p class="ql-block"> 院中古树参天,枝繁叶茂,虽值隆冬,但也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每一尊菩萨都是宝相庄严、慈眉善目、和善温婉、端庄典雅之态,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佛教跋山涉水从印度传到我国,再从洛阳四面八方传到各地。</p> <p class="ql-block">  北魏时期佛教得到大力弘扬,洛阳城内外佛寺多达1367所,在洛阳的西域僧人多达3000余人,佛经也多达415部,1919卷,这是未翻译的原版经书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从2010年起,印度、缅甸、泰国等国风格的殿宇陆续建成,白马寺逐渐成为国际佛教友好交流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  南北朝始,印度的僧人菩提达摩到洛阳宣扬禅学,于嵩山少林寺面壁悟道,创立禅宗学派,成为禅宗始祖。东汉“永平求法”修建白马禅寺起,东汉董卓焚烧、曹丕重修、西汉没落、北魏潮起潮落、隋唐建又毁、北宋壮观、元又复建、明鼎盛、清修葺、文革又焚后精修。1900年的历史长河中历尽多次修建和焚毁,成为中国古代发展史的见证和亲历者,当你走进它,不仅能感受厚重历史,还能看到光明未来。</p> <p class="ql-block"> 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13个王朝都城史,统统这些都是洛阳的标签,随便拿出一个都是了不起的成就,这部史书不是短短一天能看清和读懂的,那些厚重和沉淀值得你去深入了解和感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耳濡目染中增加阅历,是一个不断自己提升的过程,不断倾听内心的声音,拥抱真实的自我。</p><p class="ql-block"> 下午约5点,作别了这座不想离开的城市,离回家的路还有200公里,从中原北上,一路穿隧道过太行,就进到山西,太行山上的夜来得早,茫茫夜色中,又看到熟悉的霓虹闪烁,灯火阑珊的尽头就是家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