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碑的前世今生(手机随拍)

王歌-摄影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人们口中的解放碑。它是重庆母城最早的商业中心,也是老重庆最繁华最热闹的商业中心,是重庆“城”的代表。改革开放前,无论是江北区还是南岸区,也无论是沙坪坝区还是九龙坡区,人们去解放碑都习惯叫“进城”。</p> <p class="ql-block">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令人瞩目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重庆经济也随之水涨船高,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解放碑更是旧貌换新颜,其繁荣程度不可同日而语。从较场口到朝天门,从文化街到临江门,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闻名全国的巨大商圈。</p> <p class="ql-block">解放碑也成了网红之地,是外地游客必去的打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里每天人流如织,熙熙攘攘,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这里早已成为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武汉汉正街,成都春熙路齐名的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其实,解放碑在如今光鲜亮丽的名头下有着更为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精神价值。</p><p class="ql-block">早在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侵华日军为了迫使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投降,便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的抗战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6年10个月的无差别轰炸,其目的在于彻底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和决心。</p><p class="ql-block">面对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国民政府为了表达抗日图存之决心,便在此以木材修建了一个建筑物取名“精神堡垒”,以此表达抗战中心炸不垮,中国人民不屈服,越炸越勇的精神,从而激励中国人民的抗战救亡之决心与士气。1941年12月31日,这座建筑在重庆市中区都邮街广场落成。‌‌</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p><p class="ql-block">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了22场大型会战与日军拼死对战。每场会战双方几乎都投入军力数十万人,作战时间长达月余甚至几月以上。如淞沪会战国民革命军投入70万兵力,与日军力战三个月之久,以30万人的壮烈牺牲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妄想。又如武汉会战,国民革命军投入上百万兵力与日军苦战四个月,以40万人的牺牲,使日军伤亡约25.7万人。再如长沙会战,国民革命军投入120万人,日军投入40万人,双方苦战三个月,中方伤亡9万人,击毙日军10万人。</p><p class="ql-block">‌整个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总数为3500万人以上,中国军人伤亡413万余人‌。其中少将以上的军人便有200多位(其中包括两位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八路军的左权将军和新四军的彭雪枫将军)。</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为了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便在“精神堡垒”的原址上修建了抗战胜利纪功碑,以此纪念全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之功。这座纪念碑于1946年10月31日奠基,1947年8月正式落成,成为抗战胜利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30日,刘邓率军进入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抗战胜利纪功碑”更命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解放碑”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纪功碑——亿万中华儿女心中永远不朽的丰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