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耳东教授·陈剑<br>美篇号:253932472 宁波前童古镇,是个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20多年前随文化考察团游览过,当时候就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几天听说那里要进行元宵行会,便驱车前往。我们到达时,这里已经人山人海,车子无法进入,便停在马路边,徒步前往。<br> 前童古镇,因陈逸飞的电影《理发师》拍摄地更加扬名海内外,与乌镇,西塘,同里,朱家角等江南古镇齐名。然而,这个古镇与其它水乡不同,它没有运河,也没有千篇一律的白墙黛瓦马头墙。有的是窗台上各种花儿,点缀着斑驳的老墙和幽长的古巷,很有点像欧洲某个古老小城的味道。 中午时分,漫步古巷小弄,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这个古镇,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氛围,以及充满魅力的古老秘境,让笔者深深着迷。<br> 前童古镇,一个名字中透露着童趣与纯真,实际上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这个始建于南宋末年的古镇,由官居迪功郎的始迁祖童潢在一次游历中偶然发现,并决定定居于此。它的名字来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慧明寺前,因此得名“前童”。在明清时期,前童达到了鼎盛,商贸繁荣,文人墨客云集。如今,古镇依然保留着大量的明清建筑群,这些古老的建筑见证了前童的辉煌历史,也让我们这些后人能够一窥那个时代的风貌。 漫步在古镇的街头巷尾,笔者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声。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座老屋、每一条小巷,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古老的宅院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精美的木雕、石雕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除了古建筑,前童古镇还承载着丰富的儒家文化。明代大儒方孝孺曾在此教书育人,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这里的人们。在古镇的许多角落,你都能感受到这种崇文重教的氛围。这也是前童古镇能够历代人才辈出,文风炽盛的重要原因。<br> 前童古镇还是辛亥革命浙江总指挥童葆喧的故里,同时也是台束革命根据地。这里的革命历史文化丰富,为古镇增添了一抹独特的红色色彩。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笔者深感前童不仅是一个文化的瑰宝,更是一个革命的摇篮。 <p class="ql-block"> 最让笔者欣慰的是,这里的元宵行会,声势、热闹、盛况可谓是无与伦比。2月11日下午和晚上,笔者目睹了白天与夜晚的两次元宵行会盛况。整个古镇张灯结彩,伴随着鞭炮和乐曲声,大旗在前引导,舞龙舞狮开道,鼓亭抬阁紧随其后,十几支鼓乐队簇拥相随,当地民众抬着24杠鼓亭、抬阁、秋千,一路上浩浩荡荡,走街串巷,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观看。在行会巡游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用朱金漆木雕工艺制作的鼓亭抬阁:只见装扮成戏剧人物的孩童们被巧妙固定在基座上,或峨冠博带,或金盔铁甲……</p> 据悉,宁海县以农历正月十四为传统元宵节,俗称“十四夜闹元宵”。前童元宵行会主要是为了纪念童氏祖先童濠带领族人开渠凿砩、灌溉农田,并祈愿年景丰收而进行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明中叶,盛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2014年,该项民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鼓亭抬阁由各村集资打造,自行保管和修缮,每一杠代表着一个族房。我们有24杠,这也彰显了各族房人丁兴旺。”前童文化站负责人介绍说。<br> 此外,每杠鼓亭抬阁的名称也有特定含义,有的以当地名人的名字命名,有的以典故命名。例如,“帝师亭”是颂扬方孝孺教书育人的师恩,“尺木亭”则是勉励子孙后代刻苦读书。今年,当地民众筹资新建“德盛亭”,命名源自童氏第九代童珦建德盛祠,取“德盛”二字,寓意以祖训为行为准则,勉励后人。 前童民众的热情好客也为这场盛会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活动现场,沿路的居民纷纷将自家准备的红枣、桂圆、木耳汤、汤包和麦饺筒摆放在门前,供参加行会的乡亲和游人免费品尝。<br> 除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外,前童古镇的美食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小吃工艺独特,味道鲜美。笔者尝试了当地的特色小吃,如香甜可口的糯米糕、鲜嫩多汁的烤肉串等,每一口都让我回味无穷。 前童民众的热情好客也为这场盛会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活动现场,沿路的居民纷纷将自家准备的红枣、桂圆、木耳汤、汤包和麦饺筒摆放在门前,供参加行会的乡亲和游人免费品尝。<br> 除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外,前童古镇的美食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小吃工艺独特,味道鲜美。笔者尝试了当地的特色小吃,如香甜可口的糯米糕、鲜嫩多汁的烤肉串等,每一口都让我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