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到达奥特朗托的早晨,正值新年第一天,小城尚未苏醒,街面空旷,市集清冷,码头寂静。小港内泊满了游艇帆船,间杂有渔轮,却未见渔民忙碌的一丝踪影,一片恬静。冬日的奥特朗托,天气格外的好,日光暖暖的罩着,没有一丝寒意。这座海滨小城,位于萨伦托半岛东岸一块突起的地方,亚平宁半岛的最东端,是意大利全境,最先看见太阳升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沿着海堤径直走到尽头去望海,攀上岩石的瞬间,就被这片绿色的海惊艳到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记忆中,还真没见过如此碧绿的海水,水质明净如镜,清澈见底,使得这绿色格外的晶莹剔透,像极了玉石中的极品翡翠,美的令人心动。由近及远,随着深度的变化,这片海又变成了一幅渐变色系,由碧绿、深绿、浅蓝到深蓝,直至与蓝天白云交汇,与天际线融合,可谓是"碧海蓝天"的现实版,在奥特朗托得到了真切的体现(上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偶遇一位父亲携子也来看海,男孩5-6岁年龄,讲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估计也是游人,便上前与之攀谈起来。谁承想,他们却是小城中的长住居民,从美国迁居过来已有两年之久。这位中年男子,曾在纽约金融圈闯荡,因厌倦了都市的吩拢喧嚣,便举家迁徙,定居在这个碧海蓝天之滨,令我彼感意外。男孩们显然很喜欢这里,兴奋地在岩石间奔跑戏嬉,并用手指向彼岸告诉我们,海那边的国家叫阿尔巴尼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片辽阔迷人的大海,实则宽度不及72公里,是连接亚得里亚海(Adriatic Sea)和伊奥尼安海(Ionian Sea)之间的一条海峡,和奥城同名"奥特朗托海峡"(Strait of Otranto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海峡的东岸是萨伦托半岛,奥特朗托是其近地点,西岸是巴尔干半岛的阿尔巴尼亚,两国以海峡作为分割线,彼此隔海相望(上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自古以来,奥特朗托海峡便是一条重要的海上通道,是意大利去向东方的重要门户之一。从这里,罗马帝国向东输送军团,开疆扩土;十字军宣誓,起启踏上东征之路;朝圣者无惧风浪,渡海去往圣城朝拜,岁岁年年络绎不绝前朴后继⋯。古往今来,海峡更是战场和海上防线,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意义,无论是东征还是西进,不可避免的发生过许多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奥城人在海堤尽头,建起来一对半圆拱门,寓意直白。双拱之间,竖立着一条透迹斑斑的铁锚,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奥特朗托之劫"(上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现在的奥特朗托,是普利亚最为迷人的小镇之一。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这里的白色民居,碧绿海水,洁白沙滩,海滨长廊,综合了丰富的历史古迹,体现了普利亚特有的风味及精髓。奥特朗托适合每一个人,爱好历史的,崇尚自然的,休闲放松,亦或只是为了美食,都能在此找到与之相应的契合点,若来普利亚,一定不要错过这里(上图 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萨伦托半岛上的城市,历史都很古老,历史进程和朝代更迭也相差无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奥特朗托建城之前,是大希腊的海德鲁斯(Hydrus)遗址,一个叫梅萨皮亚人的部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罗马人瞄定了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天然良港和海峡航路,占领后,正式设港建城,为了扩张帝国领土,繁荣海上贸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1世纪初,诺曼人从拜占庭手中夺得了统治权。随后兴建海岸城堡,加强防御,以牢固王朝的海防前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奥特朗托之劫"发生在1480年,此时的统治者是阿拉贡国王费迪南二世。15世纪的地中海世界,风起云涌,海上争夺十分激烈。一直称霸地中海的海洋帝国西班牙,此时受到了来自东方的挑战,奥斯曼土耳其人,正以新兴强人的姿态崛起,野心勃勃,开始与海洋强国争夺制海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人最终攻占了千年帝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王朝新立,苏丹们便将目光投向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大陆,首当其冲的便是沿海国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480年7月28日,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开始了尝试征服意大利的军事行动,史称"奥特朗托之劫"(Sack of Otranto)。军事进攻由帕夏盖迪克.艾哈迈德指挥,150艘战船,18000士兵组成的海军,渡过奥特朗托海峡,抵达普利亚东海岸。守城兵士顽强抵抗,两周的残酷激战后,终因寡不敌众惨败,奥特朗托城失陷。奥斯曼人随即进行大肆的血腥屠城,全城2万人中,12000人被杀,5000人被奴役,几尽灭亡。此劫造成的人口锐减,长时间无法得以恢复,时至今日,全城依然只有5000多居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穆罕默德二世的目的,是以奥特朗托为基地,继续向意大利半岛进军。谁知天不随人愿,苏丹突然暴毙途中,军事行动不得以而终止。随之而来的宫庭王位之争,彻底终结了继续进军的可能,土耳其人在占领奥特朗托13个月后,撤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奥特朗托城堡是1480年事件的主阵地,它与城墙一起,构建起一道屏障,封锁住海面,守护着奥城的安宁。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建筑杰作,高大,雄伟,占据了城市的大部分,是奥特朗托城主要的历史古迹(上图 源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地人称它为"Forta a Mare",意为海防堡垒。始建者为诺曼人。诺曼人是维京人的一支,最初定居在北方的诺曼底。11世纪初,他们中的一脈,开始远征意大利,一路南下,最终占据南部地区和西西里岛,落地为王,建立了诺曼王朝,奥特朗托则是最后向诺曼人投降的城市。建国立朝后,为了加强海防,诺曼统治者下令,在海边兴建堡垒,御防外敌入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226年,诺曼王朝著名的国王腓特烈二世,进一步推进了城堡的维修改建,增强和扩大了防御能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480年,奥斯曼血洗奥城的惨剧,深深刺激了阿拉贡国王(当时的统治者),为防范土耳其人卷土重来,阿拉贡公爵阿方索下令重建城堡。工程于1485年动工,历经13年方才完成,故后人又称它为"阿拉贡城堡"(Aragoness Castel)。</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现在城堡所具有的规模,主要应归功于历任西班牙总督们的不断打造。因为频繁的战事,城堡经常遭到破坏,需要常修常复,不断加以完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阿方西纳门/塔门(Alfonsina gate/Port Terra ) 是城堡防御工事的一部分,也是通往古城堡和奥特朗托古城的入口。城门由阿方西纳塔楼和部分城墙构成,似门非门,庄严雄伟彼具气势(上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进得塔门后,首先撞见阿拉贡城堡气派的塔楼入口,然后是连绵延伸的高大城墙及不规则的外部结构。(上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阿拉贡时代的重建,责任建筑师在原有基础之上,将城堡设计成不规则的五角形(上图 源自网络)。主体为三座圆柱形塔楼,与塔楼相对的,是星堡防御结构,地下建有逃生通道。两座庭院很小,可容纳一支小型军队,外设护城河环绕,整体设计夸张且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6世纪后期加建了外城墙,高大坚固,环主堡与内,是最外围的一道防线。沿环城墙建有步道,缓步漫行是一种很棒的体验,如同进入一条时光隧道,停止在了中世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防御性城堡是人类军事史进程的重要部分,发展盛行于中世纪,环地中海沿海一带的城镇,修建城堡几乎成了必须,这在冷兵器时代,是非常有效的防御体系。欧洲大陆现存的古城堡,大多属于中世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欧洲的中世纪长达1500年,进步缓慢,包括军事,城防设施大抵相同。之后的几百年,随着人类之间的不断对抗,催促了攻防技术的的快速精进,从修建砖石壁垒,到现今预设铁穹防御系统,几百年间,军事科技已经走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这也预示着对抗的不会终结,更是一种无解的自相矛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环护城河设有一处吊桥,仍旧完好,入口处上方的石雕徽章,来自西班牙查理五世神罗皇帝。城堡顶修有沿幕墙的步道,益于居高临下,动息海上变化,如今却是一道优质的观景平台。从这里欣赏城市和海港,视野开阔,一览无余,奥特朗托远近风光可尽收眼底。极目远眺处,水天一色,运气好的话,可能见到阿尔巴尼亚山峰的踪影(上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奥特朗托烈士"(Otranto martyrs)是1480年抵抗奥斯曼入侵期间的一桩悲壮事件。据称,奥城人经过二周顽强残酷的战斗,惜败。城破之时,土耳其人要求战败的基督徒皈依伊斯兰教,不从者悉数斩首。其中有813名奥特朗托人,在裁缝 安东尼奥·普里马尔迪 (Antonio Primaldi)的带领下,拒不投降,更不接受改宗的要求。他们将自己困在城堡之中,坚守信仰,最终全都被押解至密涅瓦山,惨遭斩首。最先被砍头的正是领头人普里马尔迪(Primaldi)。他们这种坚守信仰,近乎殉道的行为,得到了后人的敬重,被尊称为"奥特朗托烈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从更广义的程度讲,此事件被视为欧洲历史上的里程碑,因为正是由于他们的牺牲,导致穆斯林从未彻底占领过意大利半岛,代表着意大利人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罗马教廷也分外看重,1539开始正典程序,1771年,由教宗克莱门特十四世,对这813人宣福,授权对他们进行崇拜。现代,梵蒂冈再次予以“嘉奖”,2013年,教皇本笃十六世,宣佈了安东尼奥.普里马尔廸封圣的决定,并于同年,由后继教皇方济各封为圣人,同时立他为奥托朗托市和总教区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现代史学界却并不完全认同,对土耳其人因宗教原因实施屠城予以否认,更有人甚至认为,伊斯兰教是包容的宗教,不会逼迫异教徒改宗,1480年的屠杀,只是单纯对抵抗者不从的惩罚行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后,该城堡与文学作品的结缘,成为其闻名于世的另一个原因。1764年,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出版了他的哥特式文学小说《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讲述的是领主奥特朗托的预言,是一本中世纪浪漫与现实主义融合的作品。奇特的是,他创作之先,并不知道奥特朗托城堡的存在,只是在研究了那不勒斯地图之后,经朋友介绍才描绘出了城堡的画面,并决定用城堡作为书名出版。这一不期而遇的巧合,为这座充满血腥历史的建筑添加了些许的浪漫色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奥特朗托大教堂(Cathedral Otranto)是除古城堡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教堂外观很古老,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始建者为诺曼人,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出发前,在此祈福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堂最具价值的有:12世纪的马赛克拼图"生命之树"(Mosaic of the Tree of life)和奥特朗托烈士礼拜堂(Chapel of Martyrs)。</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图所示为教堂中殿地板,马赛克拼图的局部。这件中世纪杰出的艺术品,12世纪时,由该市第一位拉丁大主教潘塔莱奥内(Pantaleone)委托制作。作品的核心,以生命之树为主干,包含了圣经故事,神话生物,象征意象等内容,错综复杂的编织在一起,以画面的形式描绘了生命的里程。拼图之巨,覆盖了整个中殿、圣所及后殿,内容之繁复,难以理解。它是现存最好的马赛克拼图艺术之一,非常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上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奥特朗托礼拜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为纪念奥特朗托烈士而建。主祭坛背屏内,收纳放置了牺牲者的遗骨(上图),观之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据介绍,奥斯曼土耳其在围攻城堡两周后,至城市陷落,土耳其人一路追杀至大教堂,要求基督徒改宗。大主教斯特凡诺·阿格里科洛(Stefano Agricolo)全副武装,手持十字架,拒绝皈依伊斯兰教,站在他身边的是弗朗西斯科·拉戈(Francesco Largo) 伯爵。土耳其人随即大开杀戒,在主祭坛前,砍下了大主教的头颅,挂在矛尖上游街,伯爵则被锯为两段,惨死。土耳其人还将躲避于此的妇女、儿童卖为阿尔巴尼亚奴隶,并将15岁以上的所有男性,杀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奥斯曼人占领后的一年,阿方索公爵进军普利亚,双方两次大规模的交手,土耳其人败,奥特朗托城被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今,一座纪念碑竖立于阿方西纳门前宽大的广场中央,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缅怀为信仰而献身的813位烈士(上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史界对奥特朗托事件的评价极高,认为,如果当年奥城人不抵抗而屈服于土耳尔其人,昄依了伊斯兰教,那意大利的历史将会被改写,甚至欧洲的宗教史亦会迥然不同。奥特朗托人坚持了自已的信仰,这正是牺牲者被后世注重的关键所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沿着海滨长廊边走边看,边享受冬日暖阳,边欣赏绚丽海景,却不曾料到,这么美丽的一座海滨小城,却有着如此血腥沉重的过去,两者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实在令人难以置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古城区依旧保存下来,没有进行现代化改造,与城堡相互依存。踩着鹅卵石铺就的道路,在迷人的小巷中穿进穿出,感觉民风淳朴,沉浸在又一个时空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此平静温和的海湾,也没能逃脱近代历史上的两次大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战,"奥特朗托拦河坝"。这是盟军海军设立的一道海峡防线("漂流者"渔船和轻型海军的结合),为了阻碍奥匈帝国海军自由出入海峡,将其拒之门外。1917年5月15日,奥匈帝国海军袭击了拦河坝,被成功拦截,这是一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战,地中海海战。意大利站队邪恶轴心国一方。1940年,盟军发动奥特朗托海峡行动,击败意大利海军,英军取得了海峡的控制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战后,奥特朗托终于能享受安逸的生活,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品质的渡假胜地,以其丰富的海洋文化,吸引了本土及海外的游客前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与此同时,也吸引了海峡对岸一批又一批涌来的难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九十年代东欧巨变,阿尔巴尼亚人为逃避内乱,搭乘简陋的船只,以身犯险横渡海峡,终于在1997年酿成了"奥特朗托悲剧"的发生。3月28日,满载非法移民的船只,在海峡与意大利护卫舰相撞,沉没,至少造成84人死亡的惨剧。此事件只是向意大利大规模移民的一部分,所造成的人道危机,波及海峡两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离开之时,真心祈祷这片碧绿的海峡风平浪静,愿奥特朗托永远隽秀,安享平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