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元宵佳节闲游高桥老街

Eleen

2025-02-12(周三),正月十五元宵节。<div>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全国各地的非遗年俗竞相亮相。</div><div>首个元宵节,老祖宗过元宵节的仪式感满满当当。<br></div><div>今年的元宵节,听说高桥老街也灯笼高挂,喜气洋洋。去凑个热闹,闲游一番……</div> “万年长江口,千年高桥镇”。<div>高桥是一个江南水乡古镇,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高桥地域不大,三面临水,然名人辈出,文物古迹众多。<br></div><div>游览高桥古镇,三分天下,一分逛老街,一分看展馆,一分尝美食。 <br></div> 一分逛老街。<div>高桥,成陆于唐,建制于宋。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现有历史文化风貌区56万余平方米,核心游览区域-西街东街全长近800米。</div> 漫步其间,小桥流水有人家,白墙黛瓦观音墙,古韵悠悠。 乙巳蛇年,新春气息浓郁,元宵佳节,大红灯笼高挂,喜气洋洋。 一分看展馆。老街对名宅进行了保护性利用,开设了多家展览馆,观宅看展两不误。<div>高桥人家陈列馆,原凌氏民宅,建于1918年,典型本地民居风格。<br></div> 凌氏民宅再现了当时高桥四世同堂大户人家的居住和生活情境。 馆内几百件展品大多古色古香,整体布局力求身临其境。展品中西合璧,展现了海派文化的地域特色。 青溪府,原钟氏民宅,始建于1928年,是著名建筑营造商钟惠山先生的私宅,被誉为上海“石库门大王”。<br> 钟氏民宅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二层楼。<br><div>目前,一尺花园入住,老宅里飘出咖啡香。</div><div>一尺花园又与绒绣开办绒绣&思维创新乐园。</div> 百年绒绣·忆高桥,非遗绒绣手工课开课了… 绒绣展品… 高桥绒绣馆,原黄氏民宅,建于20世纪初。 宅子的南北两侧都有着高过整座建筑的圆形山墙,既可以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又可以跟屋面错落有致的进行搭配,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更加近似于江南水乡园林。 黄氏民宅的整体是经典的徽式砖木结构,端庄大气。 如今是高桥绒绣馆,陈列了许多绒绣精品。 <div>绒绣原流行于欧洲,是用彩色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绣制,多达二千多种不同色彩的纯毛绒线,巧妙地将形、色、神、光相融合,使绒绣品形象逼真,达到忠于原作,胜于原作的艺术效果。</div> 三峡石图艺术馆,这里的石头会说话,他们天然自带石图,这里是上海首个石图艺术馆,看完这些石头,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人合一的融洽。 整个展厅的展品分六个篇章,按照人物、动物、文字、景物、静物、精品来摆设。<div>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还为这些三峡石图办了藏品证书。</div> 清溪党群服务站。 经典的明清徽派建筑。 一分尝美食。1903年,由高桥周家浜人周悦卿创办的长兴菜馆,是具有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全是地道的上海风味,是本帮菜的发源地,在高桥及周边地区影响深远。原址后因年代长久已不存在,为了传承本帮菜特色,如今在西街界浜河畔重新选址,建起了仿古的茶楼酒肆,恢复“长兴菜馆”之店名。 西街饭店,尝本帮老八样。 点心老铺,觅特产松饼。 高桥书画院,钱慧安纪念馆,叶辛高桥书房。<div>馆舍为上世纪20年代始建的民宅,毗邻河岸、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br></div> 砖雕门楼、粉墙黛瓦、观音沿山墙、砖石地坪,经典的明清徽派建筑风格。 前院为钱慧安纪念馆,纪念馆中厅悬挂着程十发先生题写的“海派源流”匾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钱老在海派画家的地位和影响。各展厅分别介绍了钱老生平、展陈了书画作品,"双管楼"(钱老生前画室)内还有画稿、文房四宝等实物。 后院为叶辛高桥书房+高桥书画院。 在院里有一棵梅花开的甚好,一阵抓拍。 拍完梅花,走出西街,结束半日的闲逛逛…<div>元宵佳节,去高桥老街参加元宵喜乐会。</div><div>高桥万家灯火处,最喜人间喧闹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