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剃头</p><p class="ql-block"> 曹树桐</p><p class="ql-block"> 古代,国人都是满发,最早剃头的可能是和尚,其次是小孩。在剃头方面有不少习俗,小孩出生后满月时要剃胎发,说胎发是从母体中带来的,沾有母体的血污及秽气,所以要剃去,以免触犯神灵。现在则说剃了胎发,头发才能长粗长黑。男孩长大一点还要剃头,不是全剃,而是前面留一块“护性毛”,后面留一撮毛。前面留的一块头发,是保护骨头还没长合上起伏搏动的“性命之门”,如果这个地方被碰着了,小孩不是傻便是哑。后面留的一撮叫“后拽毛”,以期孩子无病无灾,延年益寿,全忠全孝。后拽毛长长了有的还扎成小辫子,现在还能看到小孩留着后拽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剃头方面还有一些说法,如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这源于秦始皇小时候剃头的故事。我们这个地方现在有舅舅的正月仍不剃头,以期舅舅长寿。二月二剃龙头,昂首在天有出息。有钱无钱,剃头过年,图个新年有个新面貌。雨天剃头,结婚时大雨淋头,说的是剃头要选好日子。剃头挑子一头热,说的是两人相处,只一方情愿。过去的剃头挑子,一头是剃头工具,一头是烧热水的炉子。还有,碗碴子剃头—够受的。抓钩子(三个爪)剃头—不一路。和尚剃头—光溜溜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到了清朝,汉族男人全要剃头,不是全剃,而是头的前半部剃光,而后半部留着编成辫子。这是满人的习俗,前部不留发,以免骑马驰骋时散发遮住视线,而后面留一条粗大的发辫,在露宿时可充当枕头,借以安眠。满人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令汉族男人一律按此发型剃头,违者判罪,反抗者处死。</p> <p class="ql-block"> 早在19世纪,英国人就发明了手动剪发推子,外国人就开始用推子来打理头发。中国到了清朝灭亡后的民国时期,外国的理发技术和发型才传进来,百姓称之这种发型叫“洋头”或“分头”。男人们则剪去辫子,剃了光头或留分头。“理发”一词也随之出现。</p> <p class="ql-block"> 曹树桐,男,1940年出生,江苏徐州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测绘系,先后在旅顺基地海洋测绘队(1965-1972年)和青岛海测船大队从事海测工作(1972-1986年),1986年转业到徐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从事城乡测绘工作。</p><p class="ql-block"> 编辑制作:曲中华(湿地乌金)</p><p class="ql-block"> 说明:本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