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堪称中国音乐艺术的经典,可与世界上的音乐名曲比肩。我每次听《梁祝》,都能很快融入其中,陶醉其中,让身心放松,精神愉悦。《梁祝》诞生之初的那个年代,不少人心中都有一个难以消解的“梁祝”心结。我目前收藏的《梁祝》演奏视频有中国的俞丽拿、盛中国、吕思清、黄蒙拉以及日本的西崎崇子、诹访内晶子等几个版本,而我最为欣赏的是诹访内晶子版本。要表现出《梁祝》委婉、深情、凄美的意境,女提琴手的表达要优于男性,诹访内晶子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再则,内晶子这把琴与众不同,听着有金属的回响,真可谓“余音绕梁”。 </p><p class="ql-block">最近我下载了诹访内晶子2009年在上海大剧院纪念《梁祝》诞生50周年音乐会上演奏的《梁祝》,上海交响乐团协奏,张国勇指挥。视频的字幕清晰地标注了《梁祝》的三个乐部八个乐段,外加序曲“引子”以及“结拜”与“同窗”之间的“华彩乐段”。经反复欣赏,仔细品鉴各乐段之间的起承转接,我的脑海里渐次浮现出剧情的跌宕起伏。于是萌生出一个念头,为《梁祝》各乐段分别写一首诗,把音乐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叙事画面。这个工程较大,便想到借助AI。依据网上对AI写诗“立等可取”的盛赞,原以为此事并不复杂。然而待我实际操作,方知并不简单。 </p><p class="ql-block">我先用dreamDesk,在聊天对话框输入“请写一首七律《梁祝》,用平水韵”,对方立即秒回一首诗,且吧啦吧啦来一段自吹自擂的评价文字。粗略一看,觉得像是那么回事,仔细校验,发现出律很多,于是便一一标明,哪几个字平仄不对,哪一句韵脚不对,颔联或颈联不对仗。输入之后,又是立即得到秒回,自称“我也注意到”这个问题那个问题,现按照你的意见改正,接着再自我吹嘘一番。结果,改了这处,另一处又出问题,如是翻来覆去三五次,我的耐心几近耗尽。可眼下只能猛敲键盘。后又改用DeepSeek,效果好些。但出律、重字依然频频出现。我觉得还不如自己动手修改。古人不是有“为求一字稳,捻断数茎须”吗?机器人没有须,只好捻断自己的须。 </p><p class="ql-block">把诹访内晶子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分为九个乐段,各乐段视频或图片中的题诗(算是七律)是由AI写出初稿,再由我修改而成。因每篇文章只能上传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因此除了《引子·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和结尾《坟前化蝶》是视频,可以点开欣赏乐曲演奏,其余部分是截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