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散文:敖包,草原的心灵寄托</p><p class="ql-block"> 作者:刘伟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在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p><p class="ql-block"> 《敖包相会》这首歌曲,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草原的深处,唱出了草原的起伏山峦,那山峦宛如沉睡的巨龙,静静地卧在大地之上;唱出了清澈的流水,那流水宛如灵动的丝带,蜿蜒地穿梭在草原之间;唱出了蓊郁的草木,那草木宛如绿色的海洋,波涛汹涌地覆盖着大地;唱出了绚丽的花朵,那花朵宛如五彩的云霞,绚烂地绽放在草原之上。这首歌曲,将千里草原的无限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将草原悠远的意蕴和境界,表达得深沉而真挚。</p><p class="ql-block"> 去年,我初到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偶尔看见路边有一个个石堆,我心中充满了好奇,那石堆究竟是干什么的呢?它仿佛是一位神秘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草原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直到八月末,辽宁世界语文化俱乐部组织一批学员来到赤峰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世界语研学基地。下午,学员们在常青二哥的陪同下,兴奋地驱车来到了广袤无垠的绿色草原。在那里,他们与牛群和羊群近距离合影打卡,仿佛是一群亲密的朋友,在草原上尽情地玩耍。然后,他们又来到了不远处一个高大的石堆旁,观看那神秘的景象。这时,好友图门书记介绍说,这就是敖包,过去男女青年约会的地方。因为大草原没有什么明显的标志,不方便约会地点,于是约会经常选在敖包这个地方。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敖包就是那个石堆子,过去大家都误解了敖包就是蒙古包。</p><p class="ql-block"> 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石堆”或“鼓包”。它仿佛是一位古老的智者,静静地屹立在草原之上,见证着草原的沧桑变迁。最早,敖包是内蒙古人用石头和沙土堆积起来的形状不同的路边和界标,方便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在茫茫草原中辨认方向,寻找归途。随着时间的推移,敖包逐渐演变成为祭祀山神、路神和祈求丰收、家人平安的象征。蒙古族相信,敖包是神灵所栖之地,能够保佑他们平安吉祥、风调雨顺。每逢重要节日或特殊时刻,人们都会前往敖包进行祭祀,祈求神灵的庇佑。祭祀活动通常包括献祭品、祈祷和歌舞表演。例如,在祭敖包节上,当地喇嘛会择一吉日,举行祭典活动以喜庆丰收,并祈福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此外,每逢路过敖包时,蒙古族人总是远远望见就下马跪拜,表示对神灵的敬畏和尊重。</p><p class="ql-block"> 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曾在不罕山躲避敌人,并对山神表示感激,从此祭山祈愿成为蒙古族的重要习俗。</p><p class="ql-block"> 现在,敖包逐步演化为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在成吉思汗时代,每逢大事或征战时,他必亲自祈祷以求天佑。参祭者围绕敖包顺时针转三圈,边转边撒祭品如奶制品,祈求风调雨顺、五畜兴旺。</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我和图门一起参加阿鲁科尔沁冬季那达慕,在会场附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座非常高大的敖包,仿佛是一位威严的将军,守护着阿鲁科尔沁草原的安宁。我们又驱车来到了敖包,围绕敖包仔细观赏。敖包正南方向有一个绿色画像,那里摆放着很多牛奶贡品,仿佛是一位慈祥的母亲,为神灵献上最真挚的祝福。敖包四周用蛋白柳条、蓝色、白色、黄色和绿色哈达、还有彩旗等装饰一新,仿佛是一位盛装的少女,展现着草原的美丽。山顶上,北风吹动哈达和彩旗不停飘舞,仿佛是一位灵动的舞者,在为草原的神灵献上最优美的舞蹈。我们虔诚地围着敖包顺时针转了一圈又一圈,仿佛是一群虔诚的信徒,在向神灵倾诉着自己的心愿。我们祈愿草原风雨顺,祝福我们的蛋白柳生态工程在内蒙古创造更大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敖包,仿佛是一位多情的诗人,呼唤着浪迹的游子,邀约着远方的客人,将历史纵横沙场的壮志豪言和驰骋的金戈铁马,向今天诉说。草原的长调和祈祷,那悠扬的长调仿佛是一位深情的歌手,诉说着草原的茫茫情怀;那虔诚的祈祷仿佛是一位坚定的守护者,护佑着草常青、树常绿,羊儿肥、马儿壮。彩条石头堆起的敖包,仿佛是牧人心中的神坛,此刻如此无言,只有草原的风起云涌从心头掠过,虔诚的供奉,久远的信仰随草尖上的太阳托起在蓝天、白云、牛羊、马匹、草原、蒙古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1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