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兵李天杰珍藏一份国宴请柬,由于保存时间久远纸质呈现的略为陈旧,请柬封面正中烫金套印红黄两色的国徽,显得庄重。1968年李天杰作为边疆英模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收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署名的人民大会堂国宴请柬,看着周恩来的名字心中十分激动,对于一名来自边疆的军人是多么大的荣誉和幸福。周总理和中央领导出现在宴会大厅时,与会各界代表激动热烈的场面终生难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一 1958年8月,抗美援朝凯旋于哈尔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7年12月,李天杰18岁高小文化怀着梦想,离开家乡四川南部县走出大山,入伍来到黑龙江双城县23军73师218团。1958年3月新兵训练结朿,分到二营五连五班。随部队跨鸭绿江来到朝鲜三八线附近驻防,巡逻、站岗、备战。这里是没有炮火硝烟的前线,抗美援朝战争结束,7月部队撤回国内。8月他到哈尔滨参加73师汽车驾驶培训,4个月后毕业到师汽车独立连5班。1959年初,汽车独立连到新疆八一钢铁厂参加援建一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二 1959年12月,五班战友于乌鲁木齐合影,左后起三李天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4年9月沈阳军区奉命抽调73师汽车连,到南疆昆明23分部组建汽车独立营,序列号二连。1965年7月,解放军总后勤部命令,将昆明军区后勤部23分部汽车独立营扩编为汽车二十四团,二连序列号不变。李天杰五班副班长,后调连部材料员,因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表现突出,1966年5月入党并提干任一排长。二连驻在开远县合成油厂,执行运输任务从船头口岸出境。根据防空需要,部队白天休息夜睌行车,车辆进入越南实行灯光管制,不准开大灯,只能开小灯或防空灯,沿途设有防空哨,发现敌机鸣枪报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三 1961年2月于哈尔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7年4月22日,二连一排长李天杰带车队前往越南奠边府,执行工程兵某部转场运输机械设备任务。12号公路南墨河大桥被美军飞机炸断,越南路桥工程队在南墨河上架设了一座铁索桥。为防止美军飞机轰炸,白天桥上只有铁索,下午六点后,铁索上铺木板,两边再用窄木板固定,保障车辆通行。那天晚上九点车队开始过桥,排长李天杰带队坐首车走前边,过桥后下车站在桥头指挥车辆。二班战士韦祖全(云南籍)开车过桥,车辆行至桥中间时,由于行车偏右,右边四根铁索受重过大,造成车辆倾斜和装载设备偏移,右前轮被桥边窄木板卡住,车上装的设备处在险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四 1963年11月,战友于哈尔滨合影,左中起一李天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突然出现人车有掉进波涛汹湧河水中的重大险情,情况十分危机,小韦紧张的在驾驶室不敢动。二班长何东升(湖北籍)来到车前一看危险,对小韦说:不要动。在千钧一发之际,排长李天杰快速从桥头跑过去。看了一眼险情后,掏出身上的钱包交给材料员杨永智(云南籍)说:如果有意外,这是我的党费。让小韦下车,让其他战友远离险境。他让越方人员调整右边铁索,平衡桥面,而后勇敢地跨入驾驶室。由于有点小雨,桥板湿滑,车子一动又滑到左边,桥边窄木板挡住左轮,还有老桥墩挡住,又让越方调左边铁索。战友们看得心都提到嗓子眼,为排长的英雄壮举捏了一把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五 1965年11月,战友于云南开远合影,左前起二郑德,左后起二李天杰,三杨永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见他沉着冷静,全神贯注,加挂一档稳住油门,将车辆缓缓移动,铁索发出吱吱响声,木桥板发出格格的声响,车轮在慢慢地向前,慢慢地修正行驶路线,战友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险情面前见英雄,铁索桥上逞英豪。车辆终于驶出险境,李排长有勇有谋,凭着过硬的驾驶技术和过人的胆识,化解了车毁人亡的险情,为其他战友树立信心,确保车队安全通过铁索桥起到了作用,将工程机械按时送到目的地,圆满完成战地转运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六 1970年3月于山西冀城驻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战友和军车的安全,李天杰受到上级通报嘉奖荣立二等功。作为南疆英模代表到北京参加1968年国庆观礼,9月30日收到周总理国庆招待宴会请柬,英模代表集体乘车来到人民大会堂北门,十八时入场。李天杰的席位在宴会大厅4区340号桌。作为军人能受邀出席国宴,受到周总理和中央领导接见,是莫大的荣誉和幸福。国庆节在红观礼台西二台参加天安门广场观礼活动,见到了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歌如潮,在观礼台看到万众欢腾的游行队伍,看到毛主席在城楼向群众招手,游行的人群向领袖欢呼跳跃,观礼代表也不断欢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七 1968年10月,英模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合影,左后起四李天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英雄李天杰的个人婚事团政治处的领导很关心。邢寿松(山东籍)教导员在云南富宁县支左时,担任县委政工组长时,认识一位知青姑娘谢秀芬(云南籍),开朗热情,能歌善舞,她的父亲东北人南下干部,是水晶矿的领导,她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英雄很崇敬。组织上介绍,邢教导员热心穿针引线,俩人几经来往,相识相恋,好事多磨,成就了一段美女配英雄的佳话,在部队广为流传。1970年12月,姑娘谢秀芬到山西冀城县与一连指导员李天杰成婚配,郑德(云南籍)副指导员,杨永智司务长见证了二位新人有情人终成眷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八 1968年10月于北海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记】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为更好展现英雄的事迹,我通过视频采访远在昆明的老战友李天杰,86岁的他四川口音,宏亮健谈,回忆铁索桥上排车险,细节历历在目,思路清晰风采依旧。他说:“做为老兵收到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援越抗美立了二等功。听从召唤,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视频中老战友郑德、杨永智提供不少资料与趣事,在此深表感谢!这正是:军营相处好战友,昆明相见好兄弟,闲暇时光常相聚,老兵滿滿幸福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片:李天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撰文: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编辑:英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九 1971年元月,李天杰、谢秀芬于河北井陉合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