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沙特阿拉伯(2)~走进麦地那

崔丽军

<p class="ql-block">对于穆斯林来说,麦地那是继麦加城之后的第二圣城。 它是当年逃离麦加的先知穆罕默德的“根据地”,也是他去世后的安息之地。他在那里建立的清真寺,至今仍然可见。 </p><p class="ql-block">在他的陵墓上建立的Al-Masjid An Nabawi 清真寺可容纳百万信徒, 作为伊斯兰教的圣城,原来一直禁止非穆斯林进入。直到2024年才刚刚开放,我们可以算是第一批幸运进入“伊斯兰圣城”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1月24日 第三天</p><p class="ql-block">预定早7:30出发,但旅游车司机迟迟未到,这已经是第二天迟到了。</p><p class="ql-block">为了赶早上的高铁,我们10人只能改乘四辆出租车赶往高铁站。</p> <p class="ql-block">直到我们一行都上了高铁,才得到司机给导游的电话说“刚起床,尽快到酒店”。</p><p class="ql-block">记得刚到沙特时,导游就说过,“沙特有钱,搞旅游,并不在乎赚不赚钱,只是为了给无所事事的沙特人找点事干。” 但他们这种有钱任性的“豪气”,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硬件好办,花钱买就行。但软件的欠缺明显,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都不到位,关键时刻,真让人捉急。</p><p class="ql-block">导游说得让闲散惯了的沙特人慢慢适应过来,我们可能就是某种意义上的“陪练”吧。😂</p> <p class="ql-block">到达高铁站后一看,果然宽敞明亮,颇有现代感觉。</p> <p class="ql-block">当然,那个“改革开放”的王子像和象征性的国王像到处都是,看来谁都喜欢搞“崇拜”。😜</p> <p class="ql-block">这条即使今天看上去也相当现代化的高铁,是法国2009年建造的,不得不说,老牌资本主义当年还是有两下子的。</p> <p class="ql-block">算起来这是16年前欧洲人的技术水准,今天看来也不算落伍,那时的西方确实“引领潮流”。</p> <p class="ql-block">吉达是离麦加和麦地那最近的城市,每年吉达到麦加和麦地那二地有上百万的朝觐者。</p> <p class="ql-block">导游告诉我说:中国建的高铁从利亚德到哈伊勒,二年前也建成了。</p><p class="ql-block">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终于赶上来了!</p> <p class="ql-block">高铁的舒适快捷,使300多公里的距离,1小时40分钟即可到达,方便多了。</p> <p class="ql-block">趁车上有网络,先发个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麦地那。我们的大巴车到了,谢天谢地,司机没睡过头。</p><p class="ql-block">车站到城里并不远,很快远处已见清真寺的高塔。</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星期五,导游说:早上是伊斯兰的礼拜日,肯定人非常多,为了避免干扰,建议我们先参观这里的一个历史景点“汗志火车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什么是“汗志”?</b></p> <p class="ql-block">“汉志”原来是沙特西北部红海沿岸地区的名字。因圣城麦加和麦地那~伊斯兰教最神圣的两座城市都坐落于此,对阿拉伯人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汉志地区也是沙特人类历史最悠久的地区。西北部曾是公元前10世纪犹大王国的属地;北部曾是公元前3世纪纳巴泰王朝和后来的佩特拉阿拉伯罗马行省的一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更是传说中摩西出走埃及,跨过红海后登岸的地方,留有他的足迹...。整个地区,也正是我们这次游访的重点。</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早期穆罕默德的穆斯林征服之后,一系列哈里发国的重要都城。从正统哈里发时代(632年至661年);到倭马亚王朝(公元661-750 年):和后来的阿拔斯王朝(750年至1258年),奥斯曼帝国(1299年至1923年)曾经部分占领此地区区;帝国解体后,还出现过个独立的汉志王国。1932年9月,此地区并入沙特领土,成为统一的沙特阿拉伯王国。</p><p class="ql-block">汉志地区也是沙特阿拉伯人口数量最大的,经济贸易最为开放“国际化”的地区。每年巨大数量的朝觐者,成为这里经济的主要收入。后来发现的石油,更是使这里是真的“富的流油”。</p> <p class="ql-block">汉志铁路,是奥斯曼帝国时期苏丹兼哈里发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下令修建的一条贯穿阿拉伯半岛南北的铁路:起自大马士革,终至汉志首府麦地那,总长1,300公里。原设计终点为麦加,并向南延伸到也门,是当年运送朝觐者的主要交通工具。</p><p class="ql-block">近代围绕着这条铁路发生过不少故事,我们将在后面的旅行中一一道来。</p> <p class="ql-block">德国人为这条铁路提供了工程设计和指导。</p> <p class="ql-block">怪不得一眼望去是欧洲风格。</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只运行了10年,现在成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小清真寺看上去挺古朴,奥斯曼风格。</p> <p class="ql-block">路边有当地旅游大巴站,站台上的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细看居然各个国家的语言都有,果然挺具有国际范儿。</p> <p class="ql-block">按导游建议,我们先吃饭再参观,于是到了Zaman Jadi餐厅,很漂亮的大厅,室内通天大花树,...但我们在那里等了1个多小时,也没能吃上午餐😥。</p> <p class="ql-block">餐馆的招待女孩不断地给我们送茶,但大厨迟迟没有出现,又一次见识了沙特人的“有钱任性”。😥</p> <p class="ql-block">等待时间无聊,画了它家的装饰木窗和吊灯。旁边照猫画虎的阿拉伯文,意思是“好时光”。对我们这些饿着肚子等的不耐烦的人,好像挺讽刺的,嘿嘿。🥱</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沙特人星期五上午去做礼拜,中午吃饭时间通常很晚,可能是大厨迟迟不上班的理由。但我们预约了下午2:00的先知和伊斯兰文明博物馆,实在等不下去了。</p><p class="ql-block">大家要求先去今天的重点~先知清真禁寺,然后参观博物馆。时不我待,我们毅然决然地饿着肚子离开了餐厅。</p> <p class="ql-block">高架桥上看见一座清真寺,相当现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临近时,看见刚散朝的朝觐者从里面出来,果然是密密麻麻的人群,远看真有点“密集恐惧”。🧐</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能停车,大巴把我们放在进口大道的路边。</p> <p class="ql-block">导游一再叮嘱,必须戴头巾,长衣长袖,要求非常严格,我们尊嘱“全副武装”。</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大门前的主道相当宽阔,干净。路旁还有花草装饰。</p> <p class="ql-block">路边有妇女席地而坐,看得出来,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普通人,拖家带口的到清真寺做礼拜,看上去十分放松,感觉对他们来说,是全家聚会旅游一般。</p> <p class="ql-block">今天周五,本就是穆斯林的礼拜日,我们正赶上“热点”。结束礼拜的人流和我们相对涌来。</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前的道路拥挤,远看密密麻麻让人恐惧的人群,真的混迹其中,心情反而放松了,入乡随俗吧,哈哈。😜</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麦地那清真寺~先知永恒的安息之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Al Masjid Al Nabawi 先知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寺,由先知穆罕默德(SAWS)在公元622年迁移到麦地那后亲自建造,是仅次于圣地清真寺的第二大清真寺。</p><p class="ql-block">清真寺由白色大理石制成,许多尖塔。清真寺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它的绿色圆顶,它位于清真寺的后面的中心上方,先知穆罕默德(SAWS) 的陵墓就在那里。</p><p class="ql-block">先知寺占地面积为1.6326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做礼拜,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因这里不仅是先知穆罕默德(SAWS)的安息之地,两边也是伊斯兰教前两任哈里发阿布·巴克尔和奥马尔的陵墓。</p><p class="ql-block">在清真寺的东南部,是穆罕默德的一些家人和朋友的Rawdhas(安息之地)。这个特殊的部分被称为Jannat al-Baqi,是麦地那最古老和第一个伊斯兰墓地。</p> <p class="ql-block">醒目的巨大白色遮阳篷,像莲花般展开,又漂亮又实用。尤其造型是向上托起,下雨时,落水被漏斗式柱子中的排水管直接排出,不会造成地面积水,不能不说,这个设计真很不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做为伊斯兰圣城,尽管已经结束了上午的礼拜,前来朝觐的穆斯林依然熙熙攘攘,川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而我们这些“非穆斯林”,虽然到了大门口,还是被门口的检查人员挡住了。(说实在的,我真不明白,大家穿戴都差不多,看那些穆斯林出出入入也没有进门卡或通行证,检查人员是怎么辨别谁是穆斯林?谁不是?🧐)</p> <p class="ql-block">无奈,只能从外面“窥视”里面广场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极宽阔的广场(横看)</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每个细节都各具特色,十分典雅气派。</p> <p class="ql-block">整体的白色,反而衬托出穆斯林女子的黑衣,到也成为另一种美感。</p> <p class="ql-block">拍了个小视频(注意远处绿色的圆顶,就是穆罕默德的陵墓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当然,我们来这里,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参观先知和伊斯兰文明博物馆。这是2022年7月28日 才刚刚建成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主题是以《古兰经》、先知以及伊斯兰传统和辉煌历史为基础,配备最新的现代技术,详细介绍了穆罕默德的生平。</p><p class="ql-block">接待我们的,是说阿拉伯语的男讲解员,由我们的翻译翻成法语。首先通知不许拍照,而且行进速度很快,很多东西来不及看,让人有点遗憾。</p><p class="ql-block">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开始的大厅中,有一个巨大的地球仪,有水流从球的顶部源源不断流下,罩住整个球体。他说,这代表了整个伊斯兰教的理念。伊斯兰教认为,水是创造世界一切的最基本和初始元素。</p> <p class="ql-block">回想在耶路撒冷访问时,曾见到耶路撒冷附近一个犹太教分支“清洁宗”遗址,他们的特征就是崇拜水,不断用水冲洗以求洁净。后来在此地区发现了最初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经~</span>“死海古卷”。以色列为此特地建了一个“死海古卷博物馆”,整个建筑也是一个巨大的白色圆顶,水从周围喷射到圆顶上流下。去掉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标牌,二者的思维表现方式很是相似。~嘿嘿,旅行中一闪而过的联想,速记下来。</p> <p class="ql-block">进入后面大厅,这里是博物馆的重点,大厅中有二个巨大的沙盘模型,墙上有投影,讲解员讲解也比较详细了。下面结合博物馆讲解和回来查询的资料,大概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穆罕默德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Muḥammad;( 570年5月4日—632年6月7日),出生在麦加古莱什族的哈希姆家族,为当时麦加的望族,穆罕默德童年由他叔父艾布·塔利卜(Abu Talib)照料。十二岁随叔父外出经商,曾到过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据史学家的记载,基督教僧侣巴希拉曾预言他将来会成为先知。</p><p class="ql-block">他并不识字,作为商人,开始往返印度洋与地中海贸易。在随叔父从商的日子中曾接触了基督教与犹太教,因信誉不错,获得了“可靠者”(Al-Ameen)的尊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麦加天房的早期模型</p> <p class="ql-block">沙盘模型中,显示了麦加“天房”早期的土样子。</p> <p class="ql-block">约公元595年,25岁的穆罕默德与40岁富有的寡妇赫蒂彻Khadijiah结婚。她为他带来了很大的财富。在与赫蒂彻Khadijiah的婚姻期间,穆罕默德一直保持一夫一妻,他们共育有三个男孩及四个女孩,分别是:扎伊纳布(长女)、露卡依亚(二女儿,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妻子)、乌姆库勒苏姆(三女儿,同样为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妻子)及法蒂玛(四女儿,第四任哈里发阿里妻子)。穆罕默德的儿子们先后夭折,其血脉只有从其四女法蒂玛一脉继承。她即是后来被称为“绿衣大食”穆斯林的一支。</p><p class="ql-block">自赫蒂彻去世后,他先后娶了至少10位妻子。</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中年时,常在麦加的希拉山洞里彻夜沉思。610年,当时40岁的穆罕默德在沉思时,听到大天使吉卜利里(加百列)的声音,带来真主(造物主)的第一个启示,称真主拣选穆罕默德为真主的最后先知和使者。</p><p class="ql-block">不识字的穆罕默德在加百列的带领下,竟然将《古兰经》读诵出来。穆斯林相信《古兰经》是真主安拉的启示,它被广泛认为是最优秀的阿拉伯语经典及文学作品。(很多人据此认为:一个文盲,能把古兰经背诵出来,没有神助是不可能的,因此相信穆罕默德确实是上帝选中的“先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得到神迹后的穆罕默德相当惶恐,他将所遇之事告诉妻子赫蒂彻。赫蒂彻相信时常扶老济弱的穆罕默德遇见的是神的使者,赫蒂彻的基督僧侣堂兄也相信穆罕默德是耶稣预言的先知。于是,约公元613年,穆罕默德开始传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夜行登霄”(Isra and Mi'raj)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兰经记载:“621年7月27日(伊历前1年7月17日)的夜晚,安拉命令天使吉卜利勒来带着神兽布拉克到麦加迎接先知穆罕默德。穆罕默德遂在吉卜利里来的陪伴下,瞬间即乘布拉克赶到了远寺(耶路撒冷)。</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登上升霄石升至七重天。见到了五位先知: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在升至第六层时,见到了穆萨(摩西),穆萨向安拉礼了三拜,现在穆斯林把这三拜作为副天命。</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遨游到第七层时,见到了天堂和地狱,最后,透过真主的光芒,接受指示,使他成为得上帝启迪的最后一位先知。</p><p class="ql-block">据说安拉要求穆斯林每天必须礼拜五十次。穆罕默德连续九次求安拉减少礼拜次数,直至减到一日五拜。黎明时分,穆罕默德重返麦加(近寺)。</p><p class="ql-block">导游说,关于礼拜次数的故事并不写在“古兰经”中,而是在伊斯兰的另一边部“圣训”中说:这也许也有其文化和历史背景。在古代,当地一些宗教或教派确实有较多的礼拜次数,因此这个故事反映了穆斯林希望自己的礼拜制度更加合理和可行,同时反映了穆罕默德作为先知的智慧和安拉的仁慈。</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岩石圆顶的奠基石,在亚伯拉罕宗教中,一直被认为是上帝创造世界和第一个人类亚当的地方;也是亚伯拉罕献祭其子以撒的地方。后来又是所罗门建立圣殿所在处。故犹太人在祈祷时都会朝向它。</p><p class="ql-block">现在有了穆罕默德的登霄故事,穆斯林相信岩石圆顶中间的岩石就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和天使吉卜利勒一起,到天堂见到真主的地方,自然又成了伊斯兰的圣地。</p><p class="ql-block">现在耶路撒冷的金色“岩石圆顶”,于公元688年到691年,由第5任哈里发在犹太教第二圣殿的原址上建成(犹太教第二圣殿在公元70年罗马人围攻耶路撒冷时被摧毁)。</p><p class="ql-block">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旁边的阿克萨清真寺曾作为“圣殿骑士团”的驻地,并作为基督教堂使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上为耶路撒冷金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下是相传的登霄石</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自此创立了一神信仰的“伊斯兰教”,其基本信念是,打破原来的家庭氏族血腥复仇,组成一个超越氏族,宗教,人种,国家的“乌玛Ummah”社会。</p><p class="ql-block">(“乌玛~Ummah,本意为“民族”,指拥有共同祖先和地理的民族。但穆斯林在理论上是所有跨国界的穆斯林,同属拥有共同历史的乌玛成员,而非西方人的民族国家意义的同一民族。”)</p><p class="ql-block">伊斯兰的教义不同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特点是:只信仰上帝(不承认基督教的三位一体),不需中间媒介,不需偶像,只需古兰经,便可直接与上帝相通。</p> <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在世时甚至并不提倡为自己建清真寺,只是一个让大家能见面聚会的场所。博物馆另一个沙盘显示麦地那穆罕默德的“早期会所”和周围环境,可见穆罕默德的住处只是一个大院子,并没有成为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麦地那早期模型沙盘</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说:这是622年,穆罕默德因当地贵族迫害,率麦加的弟子们迁往离麦加320公里远的麦地那住的地方。他和麦地那的部落签定协议,同意以麦地那为首都,穆罕默德为领袖,部落首领誓言用生命保护上帝的“先知”。并与犹太人签署了和平协议《麦地那宪章》,在麦地那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根据地”。此举被称之为“希吉来”。伊斯兰教自此 以622年为伊斯兰历元年。</p><p class="ql-block">沙盘中黄色框,是当时的麦地那犹太人居住区,桔色框是穆罕默德建立的穆斯林居住区,绿色框内的建筑,是穆罕默德去世后,开会决定第一位哈利发继承人的地方。(可见那时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是“和平共处”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穆罕默德时期的麦地那</p> <p class="ql-block">他去世后,埋在了麦地那。就是现在清真寺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穆罕默德陵墓门</p> <p class="ql-block">其追随者都愿意把墓地建在他的陵墓旁边,这样才逐渐形成了麦地那墓陵和清真寺,使其成为了第二个圣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图:现在的麦地那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图:绿色圆顶处是穆罕默德陵墓</p> <p class="ql-block">解说员刚开始不许我们拍照或录像,但到这里,他开始放松了,我们也趁机拍照。</p><p class="ql-block">这是在别处看不到的“第一手景像”,能看到这个1300多年前出身农村的“伟大先知”,作为一个“人”时,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很有意思。比那些“腾云驾雾”真实多了。</p> <p class="ql-block">展馆也使用现代技术,用影视动画的方式,配上各国语言,讲述穆罕默德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部分截图:上:早期麦加天房的多神崇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穆罕默德诞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夜行登霄。</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强调:伊斯兰教理论上并不排斥犹太教和基督教。为什么?</p><p class="ql-block">因为伊斯兰教承认五个伟大先知: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圣经旧约)和耶稣。</p><p class="ql-block">根据其基本理念:犹太教是公元前先知亚伯拉罕的信徒;基督教是公元一世纪先知耶稣的信徒,虽然他们都是伊斯兰教承认的先知,但已过时。而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是在七世纪得到上帝启示的最后一位先知,不但是“最新版”,而且是“绝版”。因此人们应该追随此位先知所传递的上帝启示。(新版优于老版?)。</p><p class="ql-block">这就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最初的伊斯兰教并不排斥犹太教和基督教。中世纪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中,犹太教和基督徒仍能继续存在的原因(伊斯兰占领耶路撒冷时,犹太,基督、阿美尼亚教区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但不能否认,伊斯兰教要建设的是一个超越所有国家,地域、文化和人种的“乌玛”社会,因此,这也决定了他的扩张性和侵略性。<b>在其历史上,“一手可兰经,一手阿拉伯弯刀”杀出一个阿拉伯帝国,是其真实写照。</b></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中,看到了先知清真寺内部照片,那繁多的红白二色交替的圆拱门,令我十分惊讶,</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与西班牙世界文化遗产,建于786年的科尔多瓦(清真寺)大教堂的装饰风格几乎一模一样。按时间和逻辑算,622年由穆罕默德亲自建于这里的清真寺应该是“原版”吧。(遗憾,我们没能进入清真寺内部亲眼看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先知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科尔多瓦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欧洲其实也借鉴过这种建筑艺术方式,最近看到陆老师文章,介绍查理大帝798年建于亚琛的大教堂,也明显采用了这种方式。可见当时的建筑艺术是相互影响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照片来自陆铁强老师</p> <p class="ql-block">另一件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古代阿拉伯的“痒痒挠”,嘻嘻,跟现在的没什么二样嘛。</p> <p class="ql-block">回到现实,先知清真寺规模相当大,外观宏伟,可惜非穆斯林不能进入。只能从外面拍照。但周围有很广阔的广场,旁边有个很有特色的小清真寺,名为ALMUSALLA清真寺,我叫它“鸽子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ALMUSALLA清真寺~鸽子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卫星俯瞰图右下角)</p> <p class="ql-block">传说穆罕默德病重去世之前,曾在这里进行最后的祈祷,无数的鸽子落在他身上保护他...。</p> <p class="ql-block">千年过去,这个清真寺多次改建,但鸽子从来没有离开过。</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这个清真寺和先知清真寺一样,都不许非穆斯林进入。正在我们探头探脑之时,一个打扫卫生的小伙子,主动召唤我们,然后把我们领到后面的一个清真寺大门。门前的说明是Al-Musalla地区的清真寺,这是伊斯兰最早期的倭马亚王朝建筑。</p> <p class="ql-block">原来这是专为妇女开辟的礼拜室,我们居然被允许脱鞋进去。</p> <p class="ql-block">我们尽量保持安静,站在最后面观看,近距离体会一次“穆斯林”。</p> <p class="ql-block">说来有趣,我1987年第一次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时,曾有过一次冒险进入清真寺干的傻事。</p><p class="ql-block">那是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名的“蓝色清真寺”,当</span>时游客少,管制也没有这么严。我出于好奇,想体会一下在清真寺里听阿訇布道是什么感觉?于是跟着做礼拜的人群进入了大厅,还大大方方地盘腿坐在了一群大老爷们儿中间。正在我环顾完四周,闭目冥想,准备酝酿一下感觉之时,突然被轻轻地推醒,睁眼一看,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位管理员小伙子,</span>他用英文对我说:“对不起女士,你不能坐在这里,女士们要到屏障隔开<span style="font-size:18px;">另一边的</span>礼拜室”。🤫</p><p class="ql-block">记得我颇为尴尬的从坐满一地的男人群中,小心的找着落脚地离开,自此才知道,在伊斯兰清真寺中,男女做礼拜是分开的。🤭</p><p class="ql-block">没想到今天,又一次进到了穆罕默德曾经做过礼拜的清真寺,这次总算是在“正确的时间进入了正确的地点”,嘿嘿,算是又一次经历吧!</p> <p class="ql-block">外面阳光明媚,看到有年轻女孩穿着粉红色的长裙,广场上小女孩同样追逐鸽子玩耍(见视频),看来爱美之心,欢乐之情,人皆有之。</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离开先知清真寺,先去了库巴清真寺。这是在一片洁白广阔的大理石广场上建立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库巴清真寺。</p><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于622年9月迁徙麦地那途中修建的第一座清真寺。据说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p><p class="ql-block">伊斯兰史学家记载:穆圣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后,不断受到当地非穆斯林的迫害,乃与麦加的穆斯林(后称“迁士”)迁往叶斯里卜(今麦地那),史称“徙志”,为伊斯兰纪元的开始。</p><p class="ql-block">公元622年9月20日,穆圣一行来到叶斯里卜城外西南约3公里处的库巴镇,因为附近有一水井名“库巴”,故名。穆圣受到叶斯里卜穆斯林(后称“辅士”)的热烈欢迎,在库巴当地的一家人家里住了4天。在库巴的4天里,穆圣亲自主持修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即库巴清真寺。他为库巴清真寺奠基,并亲自参加修筑工作。</p><p class="ql-block">库巴寺建成后,穆圣与辅士和迁士们在寺内做礼拜,然后才进入叶斯里卜城,改叶斯里卜为“麦地那-纳比”(意译“先知城”),简称麦地那,建立了最早的穆斯林政权。</p><p class="ql-block">库巴寺在伊斯兰教初期与麦加的禁寺、麦地那的先知寺和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远寺)并称“四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清真寺,是1986年,埃及建筑师阿卜杜勒-瓦希德·瓦基勒受沙特阿拉伯王室所托重建。因地势开阔,衬着金色落日的蓝天,洁白神圣,颇有印度泰姬陵的感觉,是我认为今天所见最美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双向清真寺(Masjid al—Qiblatayn)</b></p><p class="ql-block">到达今天访问的第四座清真寺~双向清真寺时,天色已近傍晚。从高台阶上去,看到在下面的礼拜人群。</p><p class="ql-block">这个清真寺,同样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历史悠久的</span>传说:早期的穆斯林在祈祷时都面向圣城(耶路撒冷),来自先知穆罕默德的信使告诉他们,应该改变为朝向麦加Makka方向,因此他们在礼拜期间改变了朝向,为此留名“双向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灯光下的清真寺,看到很多妇女在寺外面祈祷。导游说:这里妇女的礼拜堂在楼上,可能人太多,干脆在外面。</p> <p class="ql-block">卫星地图上二座清真寺与先知寺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吳候德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清真寺,建在吳候德山(Mount Uhud)山脚下,至今仍被群山环绕,靠近吳候德战役遺址,距离战场約七百米。据传,先知穆罕默德在吳候德战役当天,曾在此地与弟子们一起礼拜。</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时天已经全黑了,远远看到黑色的群山中,一座被灯光照亮的金色清真寺。别有一番吸引力。尽管又累又饿,大家还是坚持下车亲自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翻过山丘上的小路,下到下面的广场,夜幕下仍然有许多人,</p> <p class="ql-block">被灯光照成金色的清真寺显得相当高大,</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有经验了,围着转了一圈,找到专为女子准备的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里面人已不多,坐在门口的女管理人员示意我们可以进去。</p> <p class="ql-block">很多妇女是带着孩子来的,天色已晚,妈妈祈祷,宝宝就放在旁边睡觉,倒也安宁。看来分开也有分开的好处,起码孩子安生了。</p> <p class="ql-block">但考虑所剩时间不多,又要脱鞋麻烦,我们还是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向看门的女子道谢后,匆匆离开。</p> <p class="ql-block">外面仍然可以看到周围的山,但实在没有力气去爬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今天访问的最后一个清真寺,这一天,一共跑了五个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清真寺,列名如下:</p><p class="ql-block">1,Al Masjid Al Nabawi 先知清真寺</p><p class="ql-block">2,ALMUSALLA清真寺~鸽子清真寺</p><p class="ql-block">3,双朝向清真寺(Masjid al—Qiblatayn)</p><p class="ql-block">4,库巴清真寺。</p><p class="ql-block">5,吳候德山清真寺。</p><p class="ql-block"><b>这个伊斯兰圣地之访,应该说是名副其实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吳候德山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对了,最后得交代一下这天的“饭局”是怎么解决的。</p><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多,结束了先知寺访问后,我们这一团人,匆匆回到原来那家餐馆,匆匆吃完了这个“午晚餐”,接着匆匆上路。这一天,从早上七点早餐,到下午5点20分吃上这顿饭,已经饿了整整十个多小时。(后来一路上,因餐饮服务业不准时而导致的“饿饭”,几乎成了常态。)</p><p class="ql-block">晚上的酒店虽然不错,自助餐也很丰富,但大家没有精力,也没有胃口再去吃晚饭了。😓</p> <p class="ql-block">明天早上出发,向北部山区进发,那里有9000年前的人类史前石刻遗迹,联合国文化遗产。但每天穿越几百公里的阿拉伯沙漠,又是另一种探险。对此感兴趣的,欢迎继续关注。😄🌞</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kljwk8" target="_blank">探秘沙特阿拉伯(1)~古城吉达</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