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札记5--元宵节

凭海临风

1、吃元宵 <p class="ql-block">元宵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最初是为了庆祝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认为,月亮代表着团圆和希望,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会点亮花灯,赏月、吃元宵,以此祈求平安和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元宵节这天,漳州一大早便开始下雨,且从早到晚下个不停。所以无月可赏,古城原计划的踩高跷巡游活动也取消。如今的元宵花灯春节前就已经亮灯了,各大公园布置的花灯及大型树灯都让我们在之前的晴朗之夜已经看过多遍了,雨天便宅家做美食看晚会,也是一大乐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宵节,也是红色电子祝福卡片在微信各种群中飘飞的日子。如今发微信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娘家与婆家的家族群、两个同学群、两个女生群,还有闺蜜群与原来的同事群,都有人带头转发节日卡片,也有一些亲友每到节日还要群发这种卡片,于是平日静寂的微信群便红色卡片纷飞,似乎很热闹,其实依然是寂静的热闹。我从不喜欢发那些网上下载的电子贺卡,若要发一定也是自己拍的图片制作成贺卡,应付一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元宵节的早餐自然是吃元宵。今年买了芝麻馅与花生馅两种,洁白软糯的元宵盛放在过年更换的竹子图案的新瓷碗里,赏心悦目。用小勺舀一个送入口中,轻轻一咬,花生馅的清甜或芝麻馅的醇香便唤醒了味蕾,那Q弹的元宵皮与甜蜜流淌的馅,瞬间让齿颊留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餐后吃了一个人参果,皮薄汁多,清甜爽口,是亲家夫妇元宵节前一天晚上来家里喝茶聊天时送过来的,一箱好几盒。同时还送了一袋煲汤的羊肚菌。</p> <p class="ql-block">元宵节晚餐,做了油爆大虾,笋干炒肉、炒荷兰豆、煮一盘水饺、蒸一盘淮山、鸡肉羊肚菌煲汤,喝一杯自己泡的杨梅酒。饺子是女儿从婆家带回来的手工水饺,玉米肉馅的,是亲家母娘家亲戚赠送的,因为量多,她又分享一些给我们。淮山是小弟正月初五送来的,年年都当年货送给我们的来自河南温县的铁棍山药,因为口感很好,他每年春节前都批量购买用于赠送亲友。冰箱里还有厦门好友送的油炸糯米粉丸子及耙耙柑,留着慢慢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完元宵节,传统意义上的年就真正过完了。</p> 2、猜灯谜 <p class="ql-block">漳州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平时每两周灯谜协会就会在晓风书屋门廊前举办一次小型猜谜活动,每年元宵节更是在大街上举办大型猜灯谜活动,今年下雨,估计只能在灯谜馆或骑楼下进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山书院今年元宵节也提前举办了灯谜活动,11号傍晚我去南山水岸散步时恰好遇见,便驻足参与了此项活动,并猜中了其中八个(猜字、猜节气、猜树木、猜农具、猜古代人名、猜报刊名称、猜自然现象、猜农作物各一),赢得八套南山书院订制的书签,每套书签共六张。</p> <p class="ql-block">回家后打开一看,有猫咪图案,有梅兰竹菊等花草图案,也有禅意哲理图案,都很精美。自己留一套花草植物,给女儿及热爱猫咪的小侄女各留一套小猫咪图案的,剩余的五套,准备本周六开读书会时赠予书友们每人一套。</p> 3、看晚会 <p class="ql-block">与每年的春晚一样,元宵晚会也是每年元宵节晚上必看的,主持人都是春晚的原班人马。依然也有春晚那几个分会场的节目。只不过元宵晚会比春晚时间短,内容也不太相同,节目中一定也会穿插猜谜语的项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元宵晚会看得比较认真,从头看到尾,我喜欢的还是唱歌节目,印象比较深的是毛晓彤汪苏泷合唱的《去见你》;周深独唱的《有山有海有你》;尚雯婕、黄龄与曾比特领唱的国际金曲联唱《一起唱过的歌》;毛不易与郁可唯合唱的《知冷暖》;还有台湾演员王耀庆唱的闽南语歌曲《望春风》,这首歌几位本地书友都唱得极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从节目中上海的种花爷爷与种花奶奶带来的几种花中得知,上海也出产水仙花,我原以为只有漳州出产水仙花,真是孤陋寡闻了。特意百度了一下,上海崇明岛也是水仙花产地,只不过种植面积不如漳州宽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