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早年桐乡农村婚庆记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2px;">张燕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虽已过了四十年,早年参加桐乡农村的那一场婚庆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日。如今仍清晰地记得在 1985 年 11 月,女儿刚刚满月之时,我前往桐乡丈母娘家看望妻女。正巧赶上我妻子干妈的大女儿林仙出嫁,我便与岳父代表家人前去贺喜。这是我初次在桐乡农村见证婚嫁,那盛大隆重的场面,使我目瞪口呆,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是一个碧空如洗、秋意盎然的日子。清晨时分,我与岳父携带贺礼一路步行辗转抵达干妈家,时间约在九时左右。干妈家为女儿的出嫁之事,早早就精心筹备,只盼着这一天新女婿带领迎亲队伍前来迎娶女儿。那时的农村,公路尚未修筑,水路却十分通畅,出行最常依赖的交通工具便是船只,尤其是像娶亲这般重大的庆典活动。将近十点,迎亲的队伍乘船抵达干妈家不远的东南面河埠,而后上岸,一路上唢呐悠扬、锣鼓齐鸣,热闹至极。早早在干妈家等候迎亲的家人和亲戚们,望眼欲穿地盼着迎亲队伍的到来。当那迎亲的唢呐和锣鼓声传来,他们即刻沿路点燃炮杖和鞭炮热烈迎接。只见走在迎亲队伍最前端的是两位吹奏唢呐之人,紧随着他们的是几个敲锣打鼓之人,再后面便是前来迎娶新娘的新女婿和男傧相们。迎亲队伍来到干妈家正门外的晒场,此时干妈家的正门紧紧关闭,仅在旁边开着一扇小小的边门,供人出入。依照当地习俗,女方家需等迎亲队伍中的吹唢呐之人连续吹奏三首迎宾曲,方可打开正门迎接迎亲众人。此刻,女方的家人和亲戚们齐聚在干妈家门前,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吹唢呐的两人接连吹奏了三首欢快愉悦的迎亲曲,而后干妈才下令家人打开正门,迎亲众人跨过高高的门槛,有序地进入厅堂,围坐在八仙桌旁。干妈家早就准备了糖水泡糯米锅糍等甜食,供接亲的众人享用。吃喝完毕,新女婿和迎亲的男傧相们前往南厢房——干妈女儿的闺房。此时,南厢房的门也是紧闭的,新女婿和男傧相们在门外“苦苦恳求”新娘子开门,然而新娘子和女傧相们却要求新女婿回答设计好的问题和表演节目,最后还要给女傧相们塞足红包,她们才恋恋不舍地将闺门开启。迎亲之人进入新娘的闺房,嬉戏欢闹一番后,便迎来了迎亲的下一个流程。前后大约历经了半个多小时,男方的接亲和女方的送亲纷纷亮相。新娘子坐在门前早已安置妥当的太师椅子上,换好鞋子与父母辞别。依照习俗新嫁娘前往男方家时,新娘子的鞋子是不能着地的,于是便由女方的舅舅背着新娘,送亲的亲戚和朋友们拿着嫁妆,在唢呐和锣鼓声的引领下,前往迎亲的船上,沿途鞭炮声震耳欲聋,好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送走迎亲的队伍后,送亲的干妈家的家人、亲戚、邻居和朋友们便一同汇聚在干妈家中,围坐在八仙桌旁共同磕瓜子喝茶聊天欢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桐乡农村,每逢结婚等重大喜事,通常都要热热闹闹地欢庆三天,亲戚、朋友和邻居们都来帮忙。由于在城市里工作的人,因工作繁忙难以请假,往往只能在最为重要的一天,也就是正日前来祝贺,我与岳父亦是如此。午饭过后,我和岳父就在干妈家里与干爹以及久未谋面的亲戚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各自的家庭和工作现状。因为今日是干妈一家的大喜之日,家里特意聘请厨师操办喜宴,全家上下忙得热火朝天,同时也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晚上,干妈家里前来贺喜的客人纷至沓来,共计摆了十几桌酒宴,由于家里空间有限,便借用了邻居家的厅堂。干妈家婚宴的菜肴琳琅满目,在我看来比我们城里的喜宴还要奢华,毕竟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购买任何物品都要凭票供应,一般家庭很难获取这些紧俏的鸡鸭鱼肉等食品。我与岳父坐在干妈家的厅堂里开怀畅饮,品尝着这些平日无缘享用的美味佳肴,尤其是桐乡的特产——红烧羊肉,真可谓是大饱口福。这顿喜酒从傍晚五点多一点开场,一直延续到晚上八点多才落幕。此时,天气仿佛要变天了,想到步行回家还需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与岳父便向干妈干爹辞别,匆匆踏上归家之路。当我与岳父刚从乡间小道行至公路时,天忽然下起小雨来,我们两人在昏暗的路灯下,共同撑着一把伞,步履蹒跚地往家赶。回到桐乡家中时,我与岳父的鞋子和裤脚全都湿透,看着我们狼狈的模样,家人们不禁一阵感慨,但我的心中依旧满是欢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转眼到了 2019 年 11 月 2 日,干妈家的孙女也要出阁了。这一天,我与妻子、女儿全家和大妹、妹夫全家一同前往祝贺。这一次的婚庆场面相较四十年前更为隆重气派,排场更大,前来贺喜的人也更多,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了。虽然岳父、岳母和干爹已驾鹤西归,但我们两家早年结下的深情厚谊会一直延续下去,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共同去用心维护和倍加珍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