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孔之光 <p class="ql-block"><b> 2025年正月十一(2月8日),来学校浇花,闲暇时间,听了网络上的配乐朗读,余秋雨的美文——《门孔》,文章真是好啊!在真诚、极有张力、深邃,又温度满满的文字中,品读到一个男人的顶天立地,一位父亲的满腔挚爱!也见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解读、理解、欣赏、膜拜……</b></p><p class="ql-block"><b> 每一个人,都是怀着一份善念开始了人生的跋涉。相信阳光永远灿烂,相信前路无限美好,相信人性不失温度……</b></p><p class="ql-block"><b> 谢晋,绝对是电影界大师级人物。《女篮五号》《天云山传奇》《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最后的贵族》《老人与狗》……这些只是谢导获奖作品的一部分,众多的光影,定格了谢导事业上的一次次飞跃,他的不懈努力,奋力托举起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新高度。</b></p><p class="ql-block"><b> 回到家里,他要面对严重智障的两个儿子——阿三、阿四,每逢家里来了客人,这位伟岸的父亲,都要隆重请出两个儿子,介绍给客人,一份厚重父爱,让他放下了所谓的体面和尊严。阿三、阿四不可能理解爸爸的做法,潜意识里,他们觉得那是他们平淡生活中的一部分。家里的一道门,也是他生活的一道门,门外阳光灿烂,门内的世界是永久的阴霾。每天他都是从阴霾中走到阳光地带,又从阳光地带走回到阴霾中。</b></p><p class="ql-block"><b> 人生的80多个春秋,他一路走来,风雪中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行走的路上也有荆棘,人性的恶留下满身伤痕……没有力气站在生命的终点回望,于是,不想难为家人,想找一个足够强大的人,足够值得拥抱的人,深情相拥,酣畅淋漓地大哭一场,是宣泄,更是宣战!</b></p><p class="ql-block"><b> 作者从门孔切入谢导的生活,没有更多人为地聚焦在他事业的辉煌上,而是落笔于他的生活。交往、解读、洞彻……他渐渐走进谢导的灵魂深处,那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也是生命的本真,文字的震撼,源于深邃,也源于温度——生命的温度、男人的温度、父亲的温度……</b></p><p class="ql-block"><b> 阿三的眉毛稀疏,是阿三经常在门孔张望的结果,阿三不会浪漫地想看门外的风景,他实实在在盼父归来。秋雨说,谢导是又一个阿三,他执着于门孔,是他在追求一抹光亮——事业的光亮、人性的光亮。那么秋雨呢?他也是一个钟情的守望者,他在门孔里看到了一个立体的谢导,血肉丰满的谢导,可以饮酒不皱眉的谢导,可以抱着挚友放声大哭的谢导,可以安然永远地睡去的谢导。</b></p><p class="ql-block"><b> 记得一次师生相聚,虽然只有我们三个人,一个是活力满满,奔跑在追梦的路上;一个是心怀抱怨,总觉得父母无能力,上帝对他不公平,生活中事事不如意……他们的年岁相当,比起阿三、阿四,他们是幸运的,他们都是正常人。阿三、阿四是幸运的,他们有个伟大的父亲,他们是不幸的,他们的世界只有门孔内有限的空间。记得我对那个奔四的学生说,不要抱怨父母,他们已经把最好的都给了他,剩下的是他自己的事,从最底层做起,自食其力、体现价值、追求卓越……</b></p><p class="ql-block"><b> 我们都是普通人,过好普通人的日子,但这不影响我们有梦想,不影响我们追求卓越。生活给我们的启示,无论普通还是伟大,最底线的坚守,就是要现实地活着。</b></p><p class="ql-block"><b> 这篇文章之前读过,不止一遍。这一次邂逅,依旧是被感动,这是谢导人格的魅力,这是文字的魅力。静静的办公室里,旱金莲、长寿花、竹节海棠在阳光里笑,那有磁性的朗读声,让办公室无比丰满。听着听着,我的眼泪流下来了,为了追光的那个男人——谢晋;为了用文字给那个谢导雕塑的人——余秋雨;我的流泪,或许也为了生活中更多的阿三、阿四、还有我自己……</b></p> 苹果之痛 <p class="ql-block"><b> 由《门孔》,想到了苹果。“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知道这句话应该有几十年了,知道它的出处是这几年的事。</b></p><p class="ql-block"><b> 有几年,关注萌芽杯作文大赛,那是韩寒出道的时代。应该是在韩寒的同时期,读到一篇获奖文章,说的就是苹果的事,被上帝咬过的苹果的事。</b></p><p class="ql-block"><b> 一个迷茫中的青年,他在文字中寻找力量。他常去的一个书屋,女主人光鲜亮丽,而且她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一个颜值颇高的苹果。看起来,她的生活不错,幸福指数颇高。</b></p><p class="ql-block"><b> 有一次,他和女主人说出他的不如意、他的迷茫……女主人听得很专注,他说完了,女主人沉默了一会儿,她没有说什么宽慰或是开导的话,只是默默把她面前的那个苹果旋转了一下,本来完美的苹果,它的另一面却是一个大大的伤口……那个迷茫的青年先是一愣,继而他明白了女主人的用意,他把女主人生活里的阳光收藏了。</b></p><p class="ql-block"><b> 后来呢?后来呢?算一算,当年那个迷茫的青年人,如今已是人到中年了,相信他会在书屋女主人的那道阳光中,再度出发,走出迷茫,坚定目标,一路向前……</b></p><p class="ql-block"><b> 回到我自己的生活,不止一次和我的学生说起苹果的故事,被上帝咬过的苹果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小H是我的一个学生,因为个性太强,我们有了人生交集。他的升学宴上,我讲了我们两个的故事,他也慷慨激昂地发表了升学感言。</b></p><p class="ql-block"><b> 读大学一年后,听说他患了抑郁症,被迫休学治疗。经过多方努力,我见了他一面,就是我们常聚的那家烧烤店。问其原因,他说不清楚。我想他是不想说,把一切都埋在心底,所以才会有抑郁相伴。</b></p><p class="ql-block"><b> 我说到了那个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如果仅仅说那个书屋,那个迷茫的青年,那个有伤疤的苹果故事,小H或许会觉得太过遥远,引不起他的情感共振。于是,我说到了自己。</b></p><p class="ql-block"><b> 刚毕业那会儿,看不到生活的方向和希望,自己理想的职业是地质勘探和植物标本采集,和一群十三四的孩子打交道,实在不是自己的初衷。自己的改变是因为那群孩子,我们一起奔跑在篮球场上,他们在大雨天走十几里路,来家看我,他们下河给我摸河蚌……他们的纯真,让我改变固有的想法,也坚定了我一生的目标,从那时起一路奔跑,由农村来到城里。</b></p><p class="ql-block"><b> 小H听得很专注,他没有说什么,走出阴霾需要一个过程,我知道,他更知道。那以后,我和小H再没有联系,怕我的过多干预,给他带来负面影响。之后问过小H的母亲,她说孩子回学校了;再后来,他的初中班主任说小H康复了,还有了女朋友……一切向好,我为小H高兴,也暗暗为他加油。</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的除夕夜,小H发来拜年视频,背景音很嘈杂,估计是在一个人多的地方。他手持一瓶啤酒,并且把酒瓶推向镜头,9秒的视频,只说了一句话:“老师过年好!”,这是一个让人泪目的视频,尽管他不是我记忆中最好的他自己,我还是看到了眼神里的光,话语中的坚定。</b></p><p class="ql-block"><b> 小H,又一个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岁月会慢慢抚平他的伤痛,也会把阳光撒满他奔跑的路上。</b></p><p class="ql-block"><b> 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治愈人生的名言:“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是他对生活的彻悟。这句话的后半句是:“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b></p><p class="ql-block"><b> 既然每个人都有伤痛,那就去接受,在岁月的疗救中,让自己的生命像岁月陈酿,更加芬芳。</b></p> 韭菜之鲜 <p class="ql-block"><b> 在我敲击《2025春节杂感》文字时,初中老同学——文明,发来两段视频,说着他韭菜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春节前夕,老同学在微信圈发过卖韭菜的视频,当时很感慨,我们都是奔六的人了,还在土地上透支自己,为他的奋斗精神点赞。</b></p><p class="ql-block"><b> 春节前去超市购物,出来后见老同学在超市门口卖韭菜,很想过去和他说几句话,怕他送我韭菜,想买也不敢过去,那是绝对不会收钱的。虽说买几斤韭菜钱不多,但是,每一棵韭菜里都浸满了他和妻子的汗水,我万没有白吃的道理。</b></p><p class="ql-block"><b> 想不到他因为韭菜,有了别样的故事。他四十年前亲属介绍的“女友”来买他的韭菜,开始两个人都没有认出对方,待到弄清楚事情后,他的记忆回到了从前。那时老同学19岁,经人介绍,和女友有了一面之缘,后来女友到家里考查,尽管老同学的母亲尽力迎候,女友还是因为他家庭条件放弃了那门婚事。</b></p><p class="ql-block"><b> 这是我们那一代人最普通的故事,老同学自然没有和我说起过,今天听来仍然感觉有些酸楚。如果说那个女人买韭菜是出于偶然,后来到他这里批发韭菜,可见她过得并不如意。我们那一代人都一样,婚姻之初,都有过美好的幻想,可现实常常是残酷的,当真的组成家庭后,才发现和自己理想中的婚姻相去甚远。</b></p><p class="ql-block"><b> 我们那一代人,选择婚姻是现实的,没有更多的浪漫,或者说根本谈不上浪漫,有时干脆是父母做主。现在的年轻人一定认为我们不懂爱情,可恰恰相反,所谓懂得爱情的当下年轻人,离婚率却是最高。他们把爱情和婚姻理想化了,他们认为爱情的生活里,永远甘甜如蜜;爱的家园中,永远春光明媚;爱的天空上,永远阳光灿烂……不难看出,那是童话里的爱情。我们那一代人虽然不懂爱情,我们却有责任和担当,我们知道一个女人一生的托付不易,很珍贵,也很沉重,我们要尽力让她觉得,她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正确的人,仅此而已。</b></p><p class="ql-block"><b> 刚去月亮泡工作那会儿,在一次酒宴上,遇到小时候舅舅家的邻居——张哥,谈起过往,说到他的妹妹——小丽。那时,每次去舅舅家,大人们都开玩笑,说小丽长大后给我当媳妇。虽然只是玩笑,我的心里却存了一个人——小丽,这难道就是初恋吗?至少是初恋的标准和榜样。没有缘分走到一起,却是少年时代最美好的珍藏。</b></p><p class="ql-block"><b> 有一年冬天,给学生代课,谈到了张洁的作品——《拾麦穗》。自己最初被感动,是那里面触动心扉的忘年情。挎着大筐,走路摇摇摆摆的大雁,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灶糖老汉有糖吃。大雁这样的想法简单而纯粹,和爱情毫不沾边。村里人都笑大雁,灶糖老汉却是很感动,每次来村里卖灶糖,都给大雁留一份……大雁和灶糖老汉,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惺惺相惜,不是为了爱情,是为了抱团取暖,把一份温情留给了寒冷中的人。我们那个时代的人,选择婚姻,首先是要生存,抱团取暖是生存策略,“相亲相爱”让位于生存,“相守白发”却也是我们追求的爱的极致。</b></p><p class="ql-block"><b> 回到老同学,感觉他一直都是乐观的人,所以对40年前那段经历颇有感慨,那应该是久藏心底的一份伤痛。伤痛不是没有争取到那段婚姻,因为贫穷被否定,因为弱小被放弃……我们那一代人,都有类似的经历。</b></p><p class="ql-block"><b> 强大自己,这是我们一生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赢得爱情,更是为爱情保鲜,为爱情保驾护航。</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25.02.08</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