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人 轶 事,——欧阳修传奇人生“画荻教子”

秦中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宋时期,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一个小村庄,住着一对孤儿寡母,欧阳修和他的母亲郑氏。这个四岁丧父的孩子,早早地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艰难。他的父亲曾是一位有学问的人,然而命运的无常,让这个家庭陷入了贫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亲郑氏,面对着生活的重压,却从未放弃过对儿子的期望。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欧阳修在院子里玩耍,母亲坐在门槛上,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思索。她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庞,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也要让儿子读书识字,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可是,家中一贫如洗,哪里有钱买纸笔呢?母亲的目光落在了院子里的芦苇上,她灵机一动,起身拔了几根芦苇,削尖了,又在门前的沙地上轻轻划了几下。那沙地在母亲的画笔下,竟然像是一张神奇的纸,留下了清晰的痕迹。“修儿,过来。”母亲轻声呼唤着欧阳修。他好奇地跑过来,看着母亲手中的芦苇秆,又看看地上那些奇怪的线条。“这是字,修儿,这是‘人’字。”母亲耐心地教他。欧阳修瞪大了眼睛,他从未见过如此奇妙的东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那天起,母亲便用这简单的芦苇和沙地,开始了对欧阳修的启蒙教育。日子一天天过去,欧阳修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会了写字,还背诵了许多古人的诗词文章。他渐渐长大,对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然而,家中的贫困依然如影随形,没有书可读,母亲便带着他到附近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欧阳修如饥似渴地读着,有时甚至抄写下来,生怕忘记了其中的精髓。夜深人静时,欧阳修还在昏黄的油灯下读书写字。母亲坐在一旁,看着儿子专注的神情,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儿子的未来,就在这些艰苦的日子里,一点一滴地孕育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一天,欧阳修写了一首诗,拿给母亲看。母亲读完,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修儿,你写得真好,就像一个大人写的。”欧阳修听了,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心中却更加坚定了要努力学习的信念。岁月流转,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他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画荻教子”的故事,也成为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母亲用她的智慧和坚韧,为欧阳修点亮了知识的明灯。而欧阳修,则用他的勤奋和才华,回报了母亲的养育之恩。这是一个关于母爱、关于志向、关于坚持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有爱,有梦想,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生查子·元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欧阳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