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游汕头市龙眼南美食街

智慧丛生

<p class="ql-block">  在广东省潮汕地区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比较突出。潮州已被命名为“世界美食之都”,我想,汕头作为潮汕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分,饮食文化应该也差不到哪去吧?</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9日,大年初一,我与老伴和好友建雄、巧珍夫妇一起,到汕头市著名的龙眼南美街巡游,亲口品尝了这里的美食,直呼过瘾。</p> <p class="ql-block">  在汕头这座充满魅力的海滨城市,藏着无数令人心驰神往的美食角落,而龙眼南路美食街,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我虽然2009年来过汕头,但那时还没有龙眼南美食街,如今龙眼南路成为了汕头人最爱去的美食街之一,也是汕头著名的夜市小吃街。</p> <p class="ql-block">  街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招牌琳琅满目,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精致奢华的装修,却有着最质朴的烟火气,每一家店都仿佛在诉说着属于自己的美食故事。</p> <p class="ql-block">  沿着街道漫步,最先被街口一家卖特色小吃的小店吸引。店主是一位和蔼可亲约50多岁的大叔,他手法娴熟地在煎锅上操作:先倒上蛋液,后铺上蚝烙,再撒上翠绿的葱花,随着“滋滋”的声响,香气瞬间弥漫开来。蚝烙煎至两面金黄,盛在盘中,搭配上特制的鱼露和胡椒粉,外酥里嫩,别说吃了,看着都让人陶醉。</p><p class="ql-block"> 店主热情地招呼着我们,脸上的笑容让人倍感温暖,在他的店里,不仅能品尝到美味,更能感受到汕头人对美食的执着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  往前走,有一家卖粿汁的店铺。店内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虽然空间不大,但却收拾得干净整洁。粿汁是潮汕地区的传统美食,米浆制成的粿汁皮软糯可口,搭配上卤好的五花肉、粉肠、卤蛋等配菜,再浇上一勺浓郁的卤汁,让每一口都充满了层次感。</p><p class="ql-block"> 看到老板娘耐心地询问顾客的口味需求,根据客人的喜好搭配配菜,尽量让食客吃得舒心又满足。</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看到一家卖水果的摊位。摊位前围满了年轻人,各种新鲜的水果摆放得满满当当,色彩鲜艳,十分诱人。</p> <p class="ql-block">  摊主熟练地将水果切块,放入榨汁机,再加入少许蜂蜜,不一会儿,一杯杯香浓丝滑的果汁就制作完成了,看的我们食欲大增。</p> <p class="ql-block">  在摊主演示的感染下,我老伴选择了多种水果,摊主帮切成小块,做成水果拼盘,然后给老伴一小盒调味料,我们回酒店后用牙签插水果蘸料吃,味道格外美。</p> <p class="ql-block">  除了这些美味,龙眼南路美食街还有卖肠粉、牛肉丸、生腌等各种美食的店铺。每一家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口味和风格,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心仪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不愿做匆匆过客,而要做美食的品尝者。听说潮汕地区的牛肉丸是一绝,我们便选择了这家“阿俊牛肉丸”老字号店铺,解决午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可口的牛腩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点了牛肉丸粿条(即米粉),好友建雄点了牛腩饭,我们吃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 我夹起一颗牛肉丸放入口中,轻轻一咬,鲜美的肉汁瞬间在口中迸发,那紧实而富有弹性的口感,仿佛能感受到它在齿间欢快地跳跃,醇厚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过节吧,龙眼南路上的东西向小街也挂满了红灯笼,商贩在街道中央摆摊设点都堵塞了交通。</p> <p class="ql-block">  除了固定的美食店铺,这里时而可见流动的小贩来凑热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售卖气球的流动小贩,五颜六色的气球颇吸引眼球球。</span></p> <p class="ql-block">  春节期间,龙眼南路的城管根本管不过来,也无法管理,任由小商小贩堵塞交通,我们只能在人缝中挤过。</p> <p class="ql-block">  这家鮀茶堂是“网红”店,所谓鮀茶是汕头地方的一种茶饮甜品店,与长沙著名的茶颜悦色是同一类别。</p> <p class="ql-block">  美食街的人气太旺盛,我忽然看到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五位老奶奶一个挨一个坐在喧闹的街头,她们显然是本地人,显然不是食客,纯属来看热闹。有的白发苍苍却穿着艳丽,有的自带矿泉水独饮,不知为什么,有的竟然还带了录放机立放在蓝色的小茶几上。</p> <p class="ql-block">  龙眼南路热闹非凡,美食多到你数不过来,这里汇聚了各种水果、甜点、肠粉、油饺、白粥、炒糕粿、蚝烙、砂锅粥、生腌、糯米糍、梅州腌面、潮汕汤粉等特色美食小吃,聚集了很多潮汕老牌美食店,还有小吴肠粉、阿象肠粉、桂园白粥、桥下猪肚、罗家豆浆、屋里甜汤、阿海酒料等网红小吃店。</p><p class="ql-block"> 此外,龙眼南路美食街大部分店都会营业到凌晨,成为汕头吃夜宵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条街道就更热闹了,街头飘散着的香气,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p> <p class="ql-block">  在龙眼南美食街,不仅能品尝到美味的食物,还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店主们热情好客,店里满座,便纷纷在人行道上开席,顾客也挺有耐心,为了吃自己喜爱的美食,宁可站着等座位,店主与顾客之间的交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爱吃的粿条,别说,还真不容易,就算找到了,也要排队等座位。</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人行道上耐心等了片刻,店主终于招呼我们入座,这的就餐条件可不能与欧洲街头摆桌餐饮的宽松环境、优雅氛围相比,能有个座位就不错了。</p> <p class="ql-block">  我点了一份猪肉粿条,没想到要43元一碗,店主倒也痛快,开门见山,说是过节另加了5元,平时是38元一份。</p><p class="ql-block"> 不过,味道确实鲜美,细薄的粿条浸润在鲜美的肉汤中,搭配上鲜嫩的肉丝和翠绿的香菜、葱花,一碗下肚,浑身舒畅,满满的都是潮汕味道。</p> <p class="ql-block">  目睹这里各种各样的海鲜,我虽然垂涎三尺却无口福。</p> <p class="ql-block">  海鲜店在这条美食街随处可见,我有痛风的毛病,根本不敢靠近,赶紧绕开,溜之大吉……</p> <p class="ql-block">  砂锅粥的确是汕头的特色小吃,遗憾的是我也只能看不敢尝,锅内全是海产品,这倒是能吃海鲜者的“福窝”。</p> <p class="ql-block">  奇怪的是,不知怎么管理的,龙眼南路人流量这么大,如此拥挤,竟然还允许机动车辆通行,真是堵得一塌糊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夜间的金砂中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幸而龙眼南路与龙眼北路被金砂中路拦腰斩断,不允许机动车通行,也就没有了十字路口和红绿灯,行人通过一律过天桥,这才使得金砂中路畅通无阻。</p> <p class="ql-block">  龙眼南美食街,承载着汕头的饮食文化,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它是汕头人心中的美食天堂,也是外地游客了解汕头的一扇窗口。当你踏上这片土地,品尝着这里的美食,你会深深地爱上这座城市,爱上这份独特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跨越东西向的金砂中路,连接龙眼南路和龙眼北路的人行天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入龙眼南路美食街,我就像闯进了一个被岁月和烟火精心雕琢的美食王国。这里的一切,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在这条街上,每一口美食都是对汕头饮食文化的深度探索。粿品的软糯、小吃的丰富多样,无不展现着这座海滨城市独特的饮食风情。尤其是那碗热气腾腾的牛肉丸粿条,弹牙的牛肉丸、鲜美的汤汁,每一口都能让人感受到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用心。</p><p class="ql-block"> 游逛完龙眼南路美食街,我的内心满是感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满足味蕾的地方,更是一个能让人触摸到汕头城市灵魂的所在。它让我看到了美食背后的传承与创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浓浓的生活热情。每一种味道、每一张笑脸,都成为了我心中对汕头最美好的记忆,也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向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作者:杨志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2月13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