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实力单身

韩锐

<p class="ql-block">  前几日几个朋友约饭,闲聊起当今年轻人的“不婚主义”,说不少年轻人不婚有一个牛气十足的理由:凭实力单身。我是“资深”单身者,听闻此梗,不禁拍桌赞叹。我欣赏“凭实力”三个字,结婚与否,都得“凭实力”经营。想想年轻的时候,别人问我单身的原因,咋就没有想到如此豪气的理由呢?</p> <p class="ql-block">  想起一个小趣事。当年我的侄外孙女刚上小学三年级,一次家庭聚会,她冷不丁地问我:姑姥姥,你为什么不结婚?我脱口而出:玩忘记了。谁知道她也脱口而出:谁的青春不迷茫!全家人哄堂大笑,我觉得她小小年纪,替我想的理由真周全。后来才知道,那是一本书的名字,就叫《谁的青春不迷茫》,作者刘同。不过,我还是佩服她竟然不假思索地、贴切地引用为我“解尬”,让我瞬间觉得单身得理直气壮。</p> <p class="ql-block">  话说当今社会对一些年轻人的不婚主义 ,议论颇多,指责声亦众。其实,结婚与否,本来就是个体的自然意志、夹杂一些复杂的外力导致的选择。对于不婚的选择,外人看不了然,就不要随意置喙。在自我认知的茧房里以己度人,站在什么“制高点”上指点他人的生活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明显不妥。回望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状态,恐怕也是一地鸡毛,满目疮痍吧?</p><p class="ql-block"> 我选择单身了大半辈子,过得也逍遥自在。当然,我绝不是鼓吹单身“有理”。因为选择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利弊互存,都会有一堆堆的糟心事,一个个难跨的坎。人生就是“渡劫”,困难、灾难和挑战层出不穷,关键是怎么凭实力去“渡”。</p><p class="ql-block"> 我平生遇到的最大一次质疑,来自十几年前一个非常大胆且有些偏执的高中女学生。她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开口就很不友好,说是班主任认为她有心理问题,推荐来找我。潜台词就是:我非自愿。接着,重炮就朝我轰来:我觉得你不应该当心理健康老师,你的心理也不健康,不然,你怎么不结婚呢?她一脸严肃地质问,把我逗笑了。看着我笑了,她很惊讶地说:你不生气吗?我说:不生气,谢谢你的直言。其实,选择任何一种生活方式生存,都会有“缺陷”,都不能保证不出心理问题。我选择单身,选择学习心理学,首先是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乐观生活,这是自助;现在我的内心比较丰盈,做了心理健康老师,有人求助,我可不可以助人呢?另外,我特别庆幸生活在一个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社会,允许各种生活形态共存。比如……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她点点头,表示认同。</p> <p class="ql-block">  人生的任何选择都是勇气可嘉,都需要“凭实力”维持。我让DeepSeek写一篇“凭实力单身”的文章,几秒钟,一篇名为《单身,是我对生命最深的敬意》的文章呈现,类似一篇不错的高考议论文。其中几个观点很亮眼:单身是一种自我完善的修行;单身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生命形态;单身是对生命的最深敬意;单身是更纯粹的追求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这些观点与我心有戚戚焉。</p> <p class="ql-block">  现在网上不少人以“大聪明”的姿态,历数单身者晚年的各种凄惶状况。这是操的什么心呐?自己的日子过明白了没有?就意淫断言单身者生活的必然走向?假设一下:</p><p class="ql-block"> 有老伴如何?即便琴瑟和谐,相濡以沫,也不可能一起终老。一人离去,另一半情何以堪?如果伴侣是同床异梦,素不相能,那“不共戴天”可能就是常态,更是影响生活甚至生命的质量。</p><p class="ql-block"> 有孩子又如何?报恩的孩子,你不忍心麻烦消耗他们;报怨的孩子,是你一辈子的伤痛;讨债的孩子,可能让你倾家荡产。即便是身后有孩子守着又能怎样?有一句“玩笑话”很扎心:难道能死而复生吗?</p><p class="ql-block"> 单身一辈子又如何?说到底,每个人的终老都不能奢望着要“依靠谁”,谁都是孤身离开凡世,谁为你送终已不重要。微尘一粒,陨落无声。《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得好: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期待。再说,养老院里有些老人受了虐待,难道仅仅就是因为他们失能、没有孩子探望吗?它不应该是个复杂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吗?</p> <p class="ql-block">  所以,要想晚年幸福地终老,每个人都得“凭实力”争取。那就是: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有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有独自行动的能力;有人际沟通的能力;有享受独处的能力;有体面谢幕的事先安排能力。没有这些“实力”,遑论幸福终老?</p><p class="ql-block"> 敬畏生命,修为人品,乐活当下,向死而生。做好这些人生功课,好像跟是否选择单身没有什么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