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诵读:《司马懿:从龙套到主角》•利用舆论打造英明形象

吃酒吵仙天

<p class="ql-block">原著:章岩</p><p class="ql-block">诵读:吃酒吵仙天</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p class="ql-block">视频: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司马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其中存在很多不利于诸葛亮的因素,导致他最终不得不做出撤退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就是说,司马懿的赢还有侥幸和运气的成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司马懿没有否认这一点,与此同时,他从第一次与诸葛亮交手的过程中收获很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一个收获就是大批的粉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得到粉丝的方式,司马懿靠的一招是作秀,手段是让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半仙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诸葛亮因为粮草不济的问题撤军了,司马懿站在边区关口的城门上,遥遥远望蜀军渐渐消失的影子,心潮起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身边的军师杜袭和督军薛xuē悌tì忧虑地指出,虽然眼下诸葛亮撤走了,但是来年麦熟的时候,他再一次来犯,就像这一次到上邦去抢粮一样,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是不是应该提早做准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不,把陇右的庄稼都毁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这样杀鸡取卵的建议,司马懿嗤chī之以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了想,他故作玄虚地对大家说:“我昨天算了一卦,卦象显示,诸葛亮这一次撤退之后,至少三年后才会卷土重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这件事大家持中立态度的居多,多数持怀疑态度,相信司马懿判断的人屈指可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事实证明,诸葛亮果然在撤退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再一次带兵出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在接到信息的时候,想到三年前司马懿的话,露出钦佩的目光,原来将军真的是“半仙儿”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司马懿的预测准确地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趁热打铁,在第二次对阵诸葛亮的时候,再一次秀了一出“半仙儿”的戏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次,他对大家表示:“如果诸葛亮出武功依山而东的话,他有很大的胜算,对我们不利。如果他选择西上五丈原,那么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他必败无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时候,大家已经非常信服司马懿的话了,更何况司马懿在说的时候显得非常自信,不由得人不相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实再一次证明司马懿又说对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诸葛亮果然领军抢占五丈原,而因为司马懿有了预先的准备,诸葛亮无功而返,一开局就失了先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此,司马懿在军中“半仙儿”名声算是彻底坐实,且在被众人一层层的传播中不断被夸大,直至出现“司马将军的话是绝对真理”的一致看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司马懿十分擅长利用舆论打造自己的英明形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考证,司马懿的“半仙儿”形象就是他自己打造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既然说作秀,说明这件事本身就是假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第一次预测诸葛亮时隔三年才会再出山的时候,司马懿不是空口而言,而是基于有事实有根据的分析判断后得出的结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司马懿知道,诸葛亮因为之前攻打陈仓受挫,在下一次再出山的时候,势必不会再选择攻城的方式,转而采用野战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地形考虑,他不会再选择陇右,而必然将出兵陇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此同时,连番征战让蜀国的存粮消耗大半,而没有几年的时间是不能积攒出足够粮食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让他得出“三年论断”,也是他的预言准确应验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第二次他关于“五丈原”的预测,事实上不过是他换位思考,站在诸葛亮的角度考虑后得出了判断而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在诸葛亮看来,没有比抢占五丈原更好的战略了,于是他再一次“算准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司马懿为什么作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司马懿这一次的作秀面对的是广大的军中将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经无数大小战役、五大三粗、没怎么受过教育、勇多谋少的匹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军人不同于文人,出生入死靠的是勇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白丁,在他们的思想世界中,玄学很有地位,很可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在他们的眼中,“半仙儿”是很牛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这样的身份可以更加服众,反过来,如果掰开揉碎大讲道理,属于对牛弹琴,对方既听不进去,也听不明白,倒不如装神弄鬼有效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司马懿作为“空降兵”突然出现在军中那一刻,其实,除了曾经和他一同征战过的人,见识过他的与众不同手段的人,其他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带着质疑的目光看着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甚至,司马懿在与诸葛亮交手之后,也没有改变这样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防守战术常常被他人解读为胆小惧怕诸葛亮,使得他在私下里饱受耻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司马懿不是不知道他在军中的威信不高,他的名声也不是很让人信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是于公于私,在短时间内收服大多数人心都是司马懿必须要完成的功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收服人心这件事无法用夸夸其谈的方式达成,而必须用事实证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司马懿这只老狐狸,当然很相信自己的实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他也知道过刚易折,有些事想要达成,不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还有一些捷径可以走的,比如用作秀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司马懿质疑的声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弱,直至消失的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约是从让自己在他人眼中成为一个神奇的“预言家”开始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若干年后,当司马懿再次带兵出发的时候,作为他的对手,早已收起了轻视之心,甚至于做出闻风而逃的行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司马懿早就不需要再用作秀的方式为自己打造威名了,因为彼时他已经成为众人眼中名副其实的“战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司马懿通过这种作秀方式为自己吸引了大批的粉丝,粉丝的崇拜把司马懿的威望推到一个军界神人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全面解读崇拜心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崇拜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演变为一种社会大众行为,比如追星的粉丝文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崇拜可以让人变得执着而狂热,对于他所崇拜的对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视若神明,不断用自己的行为去模仿,去遵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人将崇拜作为一种心灵精神支撑,让心有所依托,有所追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崇拜源于人的自我意识,是人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断发展的产物,可以用以弥补和解脱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要被崇拜,你就要让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特质,要让对方由衷地钦佩你的行为,渴望通过依从的方式获得认可,或通过效仿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成功梦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崇拜有很多种,比如自我崇拜、自然崇拜、神灵崇拜、英雄崇拜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对崇拜对象心存敬畏或感到神秘,而表现出狂热的追捧,以对方为榜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崇拜可以产生好的效果,可以产生权威感,使得大众对被崇拜者产生高度的无条件的信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这个角度说,他可以对上至人生观、价值观,下至某些具体的行为都可以产生导向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使用不得当,或别有用心,也可以产生出不好的风气,乃至产生有违道德标准的某些负面情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把双刃剑,崇拜有很大的服众效果,但也需要审慎使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