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高棉 禅意柬埔寨(中)

贺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暹粒,是柬埔寨第二大城市,我们团队在市中心的豪华酒店连续住了不挪窝的四晚;吴哥,是柬埔寨吴哥王朝的都城,就位于暹粒郊区,近水楼台先得月;次日,我们捷足先登这座古代文明时期被消失的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出日落与古寺古庙融合的浑然天成,现存吴哥王朝(大吴哥)和吴哥窟(小吴哥),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建筑杰作,既被列入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被列入世界濒危文化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吴哥窟的入口广场下车,柬埔寨的落地导游吆喝团队的人去售票窗口排队照相才能领取门票。我的照片通过扫描打印在门票左下角,标志一日游的价格37美元,醒目的图案是护城河背景的吴哥窟,右下下角是二维码。三日游的价格62美元,底色和图案设计不同,其照片和二维码的方位截然相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七日游的门票72美元,因为吴哥古迹分布广、面积大。景区门票打印游客肖像,在世界上或许独一无二。美元在柬埔寨是最受器重的流通外币,入境签证费和景区门票都按美元作为定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售票大厅,小桥落花有意随流水,锦鲤鱼池,观致怡情。我琢磨琢磨昨天入境柬埔寨鉴证30美元和今天吴哥窟及通王城一日游的门票37美元,咱的报团费才二千元,剔除这些费用,可想而知旅游捡漏的便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哥窟-文眀的辉煌,时间的迷宫,我揣着这张游览期间不能丢失的门票值得珍藏一辈子,穿越千年和千里,专程来见你永恒的微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哥王朝在15世纪衰败后,古迹群被丛林所覆盖,直到1860年被法国博物学家发现才重现于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走进曲径通幽处,在必经之路的岔道口有人值守这里给门票戳一个孔。循迹清欢,穿出树林,一道屏障的护城河近在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哥窟的护城河可以储存两百万立米的水,高棉人建造这个巨大的水系工程来支撑吴哥窟的稳固,雨季储蓄泛滥的雨水,旱季可维持地基下的水位平衡。190米宽的护城河水面如镜,波光粼粼,倒影庙宇的雄姿,为这座古老建筑平添几分庄严和神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沿着小吴哥习称“吴哥窟”护城的河畔登上桥头,两端的雕像背景与历史背景主要与印度教神话和吴哥王朝的历史有关;两端的雕像通常描绘神话中的生物和人物。这些雕像不仅装饰了吴哥窟,还灵活表现了神话故事里的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护城河上的雕像包括蛇王瓦苏基、曼荼罗山、大海龟等,还有七头蛇的雕像代表守护天使的意义。护城河不仅象征须弥山的咸海,还象征着海洋,使得吴哥窟像一座海上仙山。这种设计反映了印度教神话中宇宙的构造和神祇的居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哥寺的建造始于12世纪前期,由苏利耶跋摩二世在统一吴哥王朝后开始兴建,直到他去世后才完成。吴哥寺不仅是宗教中心,也是王权的象征,反映了当时吴哥王朝称霸东南亚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权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柬埔寨暹粒市吴哥通王城南郊的吴哥窟,既称吴哥寺,又称小吴哥,是吴哥古迹重要组成部分,梵语意为“寺之都”。被誉为柬埔寨国宝,它建于1113年~1150年,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骨灰埋葬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藉称之为“桑香佛舍”。苏利耶跋摩二世在位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吴哥窟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是高棉古典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中祭坛和回廊两个基本的布局,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触手可及的浮雕经游客摸来摸去愈发光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重见天日的吴哥庙宇,犹如从灿烂文明堕入蛮荒。吴哥窟的造型,已作为柬埔寨的国家标志定为国旗的标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从而成为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的西大门。穿出大门又有较长的道路跨过翠绿的草地。在金字塔式的寺庙最高层,矗立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排四偶,一个大宝塔巍然屹立正中,与印度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回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那里台阶陡峭,必须手脚并用地匍匐才能爬上去,寓意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只有一条建了扶手,因为在殖民时期,有位官员的夫人就是从这个楼梯摔下去离世。</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哥窟规模宏大,是错综复杂的建筑群,包括台基、回廊、蹬道、宝塔,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石块之间无灰浆和其它黏合剂,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结合在一起,细部装饰瑰丽精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的能工巧匠还未掌握拱券技术,石室门道狭小阴暗,艺术装饰主要集中在建筑外部。吴哥窟是用500万至1000万块沙石岩叠成,最重的石头有10吨,石头之间都是铁钉铁铆固定。这种建造工艺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显示了高棉文明的智慧和卓越的技术及巧夺天工的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徜徉吴哥窟宽阔的草坪,现代化的喷水笼头,正在浇灌久旱逢甘霖的绿地,旋转的洒水冷不防地飘落在我的身上,润润肤,凉飕飕,如同清风拂面,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于渺茫的仙境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漫步吴哥窟的购物公园,琳琅满目丅恤衫、木雕件、仿吴哥建筑的泥塑工艺品、布织围巾、手绣的真丝披肩、银饰品、筷子、薰香、乐器和纪念品等。坐在店外歇一会,再起身奔向返程的路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吴哥窟附近的酒店吃了中饭,我们重返停车场转换景区中巴,绕过小吴哥到达大吴哥被称为莫尼旺河的护城河桥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哥通王城又称“大吴哥”,吴哥王朝首都,东南亚历史上最宏伟的都城。始建于九世纪,曾多次毁于兵燹战火,后几经重建,鼎盛时人口达百万。它是高棉人的精神和宗教中心,是旅行者的朝圣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哥通王城呈正方形,以护城河环绕城池。全城5道城门,4道通向城中心的巴戎寺,还有一道通向皇宫的“胜利门”,城门上是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南门外的护城河架有石桥,桥的两侧栏杆上各有一排27个石雕的半身像,一边代表神灵,另一边代表恶魔,高2米,跪坐姿,为修罗与阿修罗合力搅拌乳海获取长生不老药的故事。眼睛细长、表面含蓄的是修罗(天神),怒目圆睁、表情凶恶的阿修罗(魔鬼)。据说宽约百米的护城河有很多鳄鱼,是用来抵御敌人进攻的,城东门曾是《古墓丽影》的取景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度乘坐停在通王城护城河岸边等待我们观光的中巴车,驶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建筑。大吴哥最神奇的是四面佛,面向四方,洞察世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尊被称为“高棉的微笑”的神雕像,丰鼻厚唇,双目内敛,不悲不喜的“会心善意”,柬埔寨人引以为豪,利己修身,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这张笑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棉人是一个休闲的民族,尽管战火不断,尽管饥寒交迫,人们都是那么慈祥与安宁,微笑永远挂在他们的嘴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型史诗剧《吴哥的微笑》序幕中,一个孩子天真地问上神:“你为什么总是笑啊?”上神告诉他:“活在当下,悟在心中,这就是高棉的微笑。”他们敬畏国王,爱护国家,充满对神的敬仰,是一个崇拜信仰的民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分别走进位于吴哥通王城中心的巴戎寺,这座寺庙是杰耶跋摩七世在位时建造,是通王城最精华的庙宇,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展现了吴哥王朝的繁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巴戎寺以其四面佛和回廊浮雕壁画而闻名遐迩,是了解吴哥历史文化的必去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巴戎寺,50多座宝塔构成,中间的一座塔高45米,代表当时吴哥王朝所辖的54个州,巴戎寺被视为吴哥通王城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屋顶,由于年代久远,只剩下断垣残壁及巨大之石供后人凭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寺庙墙壁上仍然保存着丰富且生动的雕刻,举凡古代战争记载、寻常百姓之生活百态、洞里萨湖之湖畔风光,充分透露当时之情景,绝对是不可分割的珍贵史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和两年前旅游西藏认识的家乡女士穿梭在四通八达的巴戎寺,从柬埔寨一路走来乐意给她拍照。女人爱美是天性使然,我举手之劳并无任何邪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落地导游预约的摄影师,老是缠着她抢镜拍摄,因为他尝到了上午在小吴哥兑换照片的甜头,家乡女士十张照片还了他80元高兴收下。为躲避这位扛着相机赚钱的当地人,我们不辞而别,渐行渐远,当走到西边的出口,糟了!未能见到一个队友和中巴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行的家乡女士惊慌失措,急得东奔西跑嚷嚷叫:“怎么得了,从未遇到这样的事。”她游历几十个国家确实是第一次,殊不知,跟团游,落地导游将会想方设法找到丢失的人。我心里有底,故而镇定自若,不多说话,也不怨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巴戎寺南面的路上见到了一辆中巴,走近不是我们团队定点的车,我跟陌生的女导游商量能不能坐这趟车出去,她说:“不行”。尔后在塔普伦寺的牌坊入口又撞见了她,她热情地朝我莞尔一笑:“找到了”,我有问必答:“是的”,咱无论身处何方,做到彬彬有礼问个事,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跟着她后面绕着巴戎寺匆匆忙忙走向北门,还是没有见到同行的熟人,她焦躁不安团团转,我也走的大腿被裤衩擦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在纠结无助的时候,落地导游租了“突突”摩的绕圈寻找我们,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盲目地奔跑;男杲女杳,彼此心照不宣地彰显为人处世的胸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渐渐地疏远我,即日傍晚,伴随夕阳余晖游览暹粒皇家公园,我主动提出给她拍照,她冷淡回答:“不用”;隔天上车,她冷漠转身换座;元旦佳节,我微信向她:“问好”,她出其不意把我的微信删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好男不跟女斗,短短几天,任尔颐指气使,任尔一反常态,任尔得寸进尺。她耿耿于怀鸡毛蒜皮的小事弄得我好尴尬,无非是回归形同陌路,没有必要去在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朝顺治皇帝出家五台山,撷取他在《顺治归山诗》中深邃哲思的精髓:“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换一个角度思考,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世界就是另外的样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屐履吴哥的庙宇之间,我在柬埔寨才穿的皮凉鞋蒙上了难识新旧、难辨真伪的灰尘。找到团队之后,继续乘上久等的中巴车前行。纵观周萨神庙,是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修复的一期工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乐善好施,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印度支那,中国人民曾经勒紧裤腰带鼎力相助的东南亚国家,不但不知恩图报,反而过河拆桥,翻脸无情,国家的交往都出现这样的裂痕,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坦然面对无语的挑战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萨神庙,位于吴哥通王城凯旋门1公里处,是苏利耶跋摩二世在位时建造的婆罗门教寺庙。神殿是用砂岩和火山岩的建筑材料,与北边相距170米的托玛依神庙同时建造,其建筑布局、结构形式完全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两组建筑为何而建?尚不清楚。只是在19世纪后期,驻柬法国军官迪科在发现这组建筑时,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该庙是供奉周萨神的,故法国人将其命名为周萨神庙。介于两庙的空旷地带,正在搭建跨年晚会的舞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普伦寺,相传吴哥王朝中兴君主杰耶跋摩七世于1186为其母所建,当年它是一所拥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庙宇和修院双重功用的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寺内建筑顶端、基底和夹缝中生长有许多数百年的参天大树,建筑塔群苍松宏伟,林木枝桠丛生,树根盘根错节,包围和抱持着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较量和相互依存的奇特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普伦寺是吴哥建筑群中较具特色的景点,与吴哥窟和巴戎寺鼎足而立,成为了吴哥古迹中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人发现塔普伦寺之后,即因整座寺庙已被树根茎干纠缠盘结在一起而放弃整修,保持原始模样,由此形成了塔普伦寺林寺一体的独特景象与标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敦实雄浑的塔普寺,被当地人称为蛇树的卡波克树所盘踞,它们粗壮发亮的根茎,绕过梁柱,探入石缝,盘缠在屋檐和裹住窗门;它们由一颗名不见经传的小种子开始,历经数百年的成长,深稳扎根,虬枝蔓延,紧密地缚住神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苍劲的树干有力地向天攀升,葱茏的树叶就象祈神的翅膀伸向天际,与神庙交错相缠,蔚为奇观,以至有些学者认为这些古树也应列入神庙历史一并保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普伦寺位于柬埔寨吴哥通王城东边约1公里,位于吴哥窟南部33公里处。据说四周长、宽原有1000米及600米。尊奉婆罗门教和佛教,当地人称之为“小吴哥窟”,但是崩落毁损的情况相当严重,只剩下长宽各为40米及30米的内层围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由东门走进去,会经过一道长长回廊,长廊顶端有成列仙女的浮雕,透露出飘逸、浪漫的气息,所以有“舞者长廊”的美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一处内室称为“回音塔”,站在塔里面某一定点,用力拍胸脯会产生宏亮的声声回音,神奇有趣,妙不可言。由于长时间无人居住,许多树木生长和延伸在寺庙之上,寺内多为树抱石的景观。塔普伦寺啊!悲叹被丛林湮没的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吴哥窟,沉睡在时光的尘埃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巴戎寺,定格在千年的微笑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神秘魅力 无与伦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