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蛇年元宵节

江南行者

<p class="ql-block">  经历了蛇年春节八天超长假期后,上班后的第一个周六作为调休还要照常上班,大家的感觉到是不怎么大,但这个周末只有一个休息日,这对于习惯了一周有两个休息日的人来说,还真有点不习惯,好在马上又到了蛇年的元宵佳节了,大家又在准备过元宵节了,感觉节日的氛围还没有完全退去,看来老话说的元宵未过还是年,还真是有道理的。正月里来是新春,十五花灯闹乾坤,汤圆味美香喷喷,祝您佳节福满身,好运和您不离分。</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飞快,回眸今年的春节,因老岳母过世要操办丧事,虽属高龄(91岁)喜丧,但忙着办事了,自然没有好好感觉节日的欢乐和丰富的安排了。节日期间的天气无疑是十分给力,基本都是艳阳高照,没有像样地下雨。因此,初八上班后,从媒体报道的新闻中可以感受到,各级抓节后开工、抓交通顺畅、抓人员到岗等开门红工作力度非凡。我虽然只是个退休后发挥余热的人员,在时间的感受上,也是白驹过隙,光阴似箭,多年养成的干事习惯,也逼迫自己及早进入了开工状态。</p> <p class="ql-block">  元宵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以古代历法而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说文解字》记载:“元,为始;宵,为夜。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名之为“元宵节”;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是一元复始、大地春回之日。国人历来重首尚新,各地以“闹”为主题的活动形式多样,既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民俗活动,也有舞龙灯、踩高跷等社火表演,表达着人们祈祷丰年的意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元宵节是春节年俗的重要内容,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2008年6月,元宵节民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此,常熟文旅部门专门为市民准备了丰富的节日观灯活动:有常熟虞山公园的无人机秀、有方塔公园等地的灯光秀、有花灯游园、夜间集市、古风巡游表演等,丰富多彩。交通管理部门也早早地发了管制和要求市民尽量绿色出行的通告,防止拥堵。</p> <p class="ql-block">  按照习俗,元宵节主打一个“闹”字。昨晚下了点小雨,早晨起来我吃了汤圆就出门坐公交上班去。雨后的江南,空气清新、大地湿润,微风拂熙、暖意融融,还真正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因为今天是小学开学之日,大街上多了不少送学的车、多了不少送学的人,似乎热闹了不少;路过公园、市场,因为天气好,公园里多了不少晨练和游玩的人,菜市场里也多了不少过节采买菜品的人,也感觉热闹了不少。想到每户过节的家中,还要包混饨、做汤圆、吃团园饭…,今天注定又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忙碌日。</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的乡下,元宵节有“照田财”的习俗,寓意着祈求来年财运兴旺、五谷丰登。通常在元宵节当天,吃过团子、混饨后,大人们会在村旁田间点燃枯茅朽草,形成一条条舞动的“火龙”,象征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机与希望。期间,孩子们尤其兴奋,会手持火把,在田野中奔跑,火光映照下,田野变得热闹非凡。老人们则在一旁观看,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身影。这一习俗不仅让孩子们有了玩火的乐趣,也让大人们通过这种方式祈祷来年的丰收与幸福。“照田财”不仅是江南农村的重要年俗,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与期盼,是吴地年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多,我就早早地下班回家,同爱人一起包馄饨、做团子,煮好吃完,再送外孙女回家后已是七点半了。本想去虞山公园观看无人机秀的,但从微信上获知,整个公园今晚已是人山人海,由于较大规模的无人机秀在常熟公园还是首次进行,加上天气较好,所以观灯赏秀的人群特别多,车辆更是管制进入,无奈我就直接回家了。回到家后就看电视、刷手机,间节地感受着节日活动的热闹场面,也算是神游观灯赏秀,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蛇年元宵佳节!</p> <p class="ql-block">图片视频来自网络,致谢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