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的“正气篇”(散文.下)

王仁荣

<p class="ql-block">  共产党人的“正气篇”(散文.下)</p><p class="ql-block"> ——读陈行甲《在峡江的转弯处》​</p><p class="ql-block"> 文/王仁荣​</p><p class="ql-block">(接上篇)</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陈行甲在巴东县委书记任上的5年内,大刀阔斧、敢于作为,留下颇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他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对玷污党的光辉形象的腐败分子毫不留情,以铁拳相向、以雷霆劈之,先后将87名贪腐者和奸商送进监狱。</p><p class="ql-block"> 他身体力行,不遗余力。为巴东早日脱贫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为做好巴东旅游资源开发大文章,打好生态文化旅游特色牌。从降低推介成本,提升宣传效果计,他亲自出镜录制MV,演唱县歌《美丽的神农溪》,挂在网上后一个晚上的点击量高达15.5万次,由此成为群众喜爱的“网红书记”。他善用自己的“人脉”,与清华校友一起策划翼装飞行世界杯巴东分站赛,冒着风险持“秘境巴东”的旗子,直播从3000米高空跳伞,让巴东的奇山异水映入广大旅游者的眼帘。</p><p class="ql-block"> 他关爱百姓,实干苦干,施政有方,脱贫有策,赢得了巴东50万父老乡亲的爱戴,被亲切地唤作“甲哥”。</p><p class="ql-block"> 他曾荣获党中央表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殊荣,在省委为此组织的极其严苛的考察期间,他以任职三年半无百姓举报的“零记录”,震惊了考察组成员。时任湖北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樊仁富,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来</span>概括和评价他的高风亮节、不凡建树。到他任期届满前,“全县的民风相比最初出现了几乎180度的逆转。'干净、自强'的巴东精神深入人心,信访量断崖式下降。”</p><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个情节令我为之垂泪。巴东县为湖北的艾滋病重灾区。陈行甲到巴东上任一个半月后,就走进基本与外界隔绝的“艾滋孤岛”三坪村,给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中午在一名患者家做饭,请全村患者聚集一堂吃午饭。他描绘了那个终生难以忘怀的情景:“我坐的那一桌,除了我以外全部是艾滋病患者。”一位县委书记,能够真诚地尊重艾滋病患者的人格,与他们平起平坐,推杯换盏,若没有无私胆魄、没有真情实意,没有科学素养;只谋求做表面文章,“作秀”给媒体和老百姓看,那定是演不真、演不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本书第六记《在峡江的转弯处》是最为出彩、最为惊心动魄、最能催人泪下的。</p><p class="ql-block"> 陈行甲从不回避矛盾,惯于迎难而上,面对荆棘丛生,他会毫不犹豫地踩过去,这与他的前任们形成鲜明的正反对照。他的前任们,见到上访的群众蜂拥而至时,便脚底抹油,从办公楼的后门溜之乎也。而陈行甲则坦诚地面对群众,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他引以为自豪的是:“我任县委书记5年零2个月的时间里,我从来没有走过一次县委政府大楼的后门。”堂堂正正的书记,不以掩耳盗铃来躲避百姓,这是何等地自信,何等地相信群众。他真诚地“急百姓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乡亲之所难”,让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的优良作风春回大地;看到了景阳冈上的“武松”来到了巴东,看到了焦裕禄式的好公仆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他辞职离别巴东回到家中后,于次日一早在朋友圈发了那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再见,我的巴东》,文中有这样一段掷地有声、气壮山河的话语:“我不敢说自己不负苍生,但我敢说自己不负本心,敢说自己是个不收钱的县委书记,敢说自己已经拼尽全力。”</p><p class="ql-block"> 陈行甲这段话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不做任何掩饰与修辞,“竹筒里面倒豆子”。陈行甲敢于如此光明磊落地坦露心声,就是凭着自身过得硬,有着令百姓敬重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p><p class="ql-block"> 敢说“自己是个不收钱的县委书记。”这话句何等地有骨气,扬正气、足底气,为人民公仆的形象增光添彩。陈毅元帅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若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行甲就是傲霜斗雪的“青松”。全国现有两千四百多名县委书记中,若人人都能像陈行甲一样,怀有“一身正气、杀气、朝气”;若人人比肩陈行甲,像他那样率先垂范,像他那样严于律己,像他那样不辱使命,像他那样“造福一方”,那么党风归于清正、政风归于清廉,定能指日可待!小康光景年年上层楼,追梦步履岁岁疾如风,亦为时代必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陈行甲在仕途“顺风顺水”、前景明朗之际,却郑重地向省委提出辞呈,以在县委书记任上干满一届来终结他人生的“上半场”,我反复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最后从他的“自述”中找到了解释与答案。</p><p class="ql-block"> 他毅然决然地向组织递交辞呈,初衷则是欲通过非同寻常的“纯粹”方式,向党中央建言,坦率地表达自己的反思:“我最终的选择是在任期届满后辞去公职,然后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上书中央,反映基层一些行政文化的弊端,而且写出我的思考和建议。这项工作必须是纯粹的、无所顾忌的,半遮半掩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只有在我彻底辞去公职的情况下,才能证明我做这件事的纯粹,也才能实现这件事的纯粹。”</p><p class="ql-block"> 陈行甲在他视为知己的老同学眼中,属于官场上的一朵“奇葩”,但我更愿意称他为“一股清流”。如果将“陈行甲现象”视为勤政廉洁、惩恶扬善的“代名词”,我倒是衷心期待着这个“现象”不是“个案”,而是能够“复制”,且是大批量的复制;好在时下里批量“复制”的环境更优越了,“土壤”更“肥沃”了!</p><p class="ql-block"> 我深信:陈行甲人生的“下半场”,一定会比“上半场”更出彩,会有更多动人的故事。我想如若他有朝一日,续写出”下半场”的跋涉历程,将“上、下半场”合集,那无疑会是一部优秀的大部头的“小说”,足可以与路遥《平凡的世界》相媲美。</p><p class="ql-block"> 衷心地祝福陈行甲人生的“下半场”,能继往开来,演绎更多的传奇,铸就更大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9日下午初稿</p><p class="ql-block"> 2月12日晚二度润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