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华柳氏传奇人物之三:</p><p class="ql-block">柳永:千种风情与谁说</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位笑傲千古的词人,也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白衣卿相”;</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位深受社会底层拥戴的“文化巨人”,更是一位革新宋词的婉约派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 他才华横溢却又四次落榜,他的作品没登“大雅之堂”却被世代相传,吟唱千年;</p><p class="ql-block">他,就是北宋文化时空里的璀璨明星——婉约派词人柳永。</p><p class="ql-block">柳永出生于公元984年,原名柳三变。少年时期的柳永天资聪敏,尤其在诗词方面表现出极高的悟性,张口能吟,提笔能写,名扬十里八乡。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他成为闻名乡里的风流才子。18岁这年柳永踏上了进京赶考的征程,希望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p><p class="ql-block"> 一到光怪陆离的京城,骨子里浪漫风流的年轻才子柳永,就被青楼歌馆里的歌妓所吸引,把政治理想完全抛在了脑后。一天到晚在风月场里抚琴把盏,与如花似玉的青楼歌妓泡在一起。才高八斗的柳永还把他和歌妓们的浪漫感受写进了词里,深受歌妓们的青睐。 </p><p class="ql-block"> 当然,柳永也并没有忘记自己金榜题名的目标,只是他自负风流才高,根本就没有把考试当回事,以为考中进士、做个状元是唾手可得的事。他曾经向心爱的歌妓夸口说,即使皇帝亲自监考他也能轻松考中。</p><p class="ql-block">1009年仲春,北宋京都汴梁,一年一度的科举殿试发榜,柳永将榜单从头到尾看了几遍,都没找到自己的名字。满怀欣喜的心瞬间“咯噔”一声,豪情万丈的柳永顿时感到深深的沮丧。他觉得肯定是考官没有发现自己的才华,所以才名落孙山。激愤之余,柳永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皇帝不让我提名金榜去做官,我不做官,他又奈我何?在词坛上吟风弄月,叱咤风云,难道不是一样的辉煌吗?做个风流潇洒的“白衣卿相”,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p><p class="ql-block">从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非常鄙视,很有点叛逆劲头。其实这只是落榜失望之后的牢骚话而已,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考中功名,踏入仕途,一展宏图。这时候,柳永认识了美丽的歌妓虫娘,多才多艺的虫娘深深吸引了失意后的柳永。虫娘以女性独有的温柔抚平了柳永内心的伤痛。虫娘鼓励柳永不要气馁,等机会再考。因此,柳永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准备再次进入科场。 </p><p class="ql-block"> 1015年柳永再一次走进了科场,这次科场考试柳永发挥得很好,考试成绩本来已经过关,但由于上次考试失利后写的《鹤冲天.黄金榜上》传到宫中,引起真宗皇帝的高度关注。等到考试发榜时,真宗皇帝以此为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成熟,就把他的名字给去掉了,并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来又有人向真宗皇帝推荐柳永,宋真宗轻蔑一笑,提笔批复“且去填词”。</p><p class="ql-block">第二次科考的再度失败,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沉溺烟花巷陌,纵游于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都市的繁华,歌妓的多情,使柳永仿佛找到了真正的自由生活。官场上的不顺,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妓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才能得到听众的认同。柳永创作的新声曲子词,有很多是跟教坊乐工、歌妓合作的结果。柳永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报酬,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忧。柳永凭借通俗文艺的创作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表明宋代文学的商品化开始萌芽,为后来“职业”地从事通俗文艺创作的才人开了先河。</p><p class="ql-block">然而在柳永的这段人生中,他并没有真正放下心中考取功名的梦想,他还是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p><p class="ql-block">柳永又于1018年,第三次走进了科场,没想到又以失败而告终。几年后心有不甘的柳永第四次走进了科场,但仍然名落孙山。这时候柳永才真正明白,自己多年来考场连续失利除了当年写的那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得罪了皇帝外,还有整个上流社会的嫉妒和怨恨将他拒之门外。</p><p class="ql-block">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柳永第四次落第后,愤愤不平地离开了京师。那天秋雨初停,寒蝉凄切,柳永与情人虫娘长亭晚坐,恋恋不舍,可兰舟催发,心中纵有千种风情,也只能执手相看泪眼。心有所念,柳永写下了名传千古的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p><p class="ql-block">没有爱人的日子里,再美好的日子和景色也不过形同虚设,即便拥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一同叙说呢?带着满腹的惆怅,柳永乘船离开了京师,由水路南下,开始了他以填词为生的飘泊生涯。</p><p class="ql-block"> 在宋代,歌妓以歌舞表演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处境。演出效果取决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词,演技靠个人的勤奋练习,而词则靠词人填写。歌妓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寻找水平高的词人来填词,希望不断获得词人的新词作,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以给观众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时也希望通过词人在词中对自己的赞赏来提升名气。一经柳永填词的歌妓,身价立马倍增,全天下的歌妓都喜欢演唱柳永的词作,纷纷把柳永视为座上宾。就连教坊乐工,每次谱得新曲,也一定找柳永填词,经他之手必流传甚广。歌妓是柳永词的演唱者和主要歌咏对象,歌妓激发了柳永的创作热情,促成了他的创作风格,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在漫长的希望与寂寞中,柳永写下了大量的词作,存世柳词中涉及歌妓情感方面的150余首,作品《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 </p><p class="ql-block">数十载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磨平柳永向往仕途的梦想,想起自己出身宦官世家,可却半生都无功名,总觉得愧对家乡父老乡亲。1034年,仁宗皇帝亲政,对历届科场有才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当时已经51岁的柳永闻讯后赴京赶考,与二哥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柳永喜悦不已,只是暮年及第,尽管才华横溢但终究还是得不到重用, 到头来只做了一个小小的余杭县令。柳永主政余杭县期间,为政清廉,改善民生,颇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p><p class="ql-block">飘泊半生的柳永在仕途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他没有开拓出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金光大道。只有在诗词创作的世界里才能找到快乐和慰藉,他的词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生和生命的感叹。柳永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也是不拘一格、敢于创新的词人,对宋词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与柳永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1053年,柳永因病与世长辞,享年68岁。一代白衣词人陨落在大宋的文化星空里。纵观柳永的一生,尽管初心是想通过仕途造福百姓,光宗耀祖,但最终怀才不遇,命运多舛,靠着自封的“白衣卿相”的光环温暖着前行的脚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验着底层社会的冷暖和悲欢。</p><p class="ql-block">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仕途上的坎坷成就了柳永词作方面的辉煌,让他成为一代词作大家。在多如牛毛的封建官吏中少了一个柳永无关紧要,但在百花争艳的两宋词坛上少了一个柳永那将是多么大的损失啊?</p><p class="ql-block">千年的悠悠岁月将柳永的词作酿了又酿,吟了又吟,唱醉了多少黄昏,惊艳了多少清晨?杨柳岸、晓风残月,千种风情与谁说。千年已过,而柳永那凄切缠绵的浅斟低唱依然响彻在中华文化的时空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