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之旅 —— (三)衡阳•南岳衡山

绿茶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17日,我在长沙乘坐高铁前往位于湖南省中南部、衡山之南的衡阳市,去攀登五岳之一衡山,我攀登五岳的愿望就能实现啦!</p><p class="ql-block"> 衡阳市,别称衡州、雁城,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市区回雁峰,而得名。衡阳历史悠久,历为中南重镇,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和湘军发祥地,是湘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衡阳城区横跨湘江,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并重,吸引了无数旅游者前往游览观光。</p><p class="ql-block"> 我走出火车站,便乘坐大巴车前往衡山景区。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与嵩山、泰山、华山、恒山合称为五岳,衡山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应变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传说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追赶仙鸟,用神鞭打落朱鸟,掉落的朱雀变成了南岳,朱鸟图案也成为了南岳的山徽,现在,在南岳古镇入口处的牌坊上还可以看到朱鸟图案。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传说黄帝让他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祝融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因他在宋朝时,被封为南岳司天昭圣帝,又被尊为南岳圣帝。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望岳•其三》诗云:“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写出了历代帝王祭祀南岳衡山的传统,及关于衡山的神话传说,表达了他对衡山巍峨壮丽的自然风景心驰神往之情。<span style="font-size:18px;">衡山有南岳独秀之美誉,自古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他们登临衡山,揽胜抒怀,留下了无数诗词歌赋。</span> </p><p class="ql-block"> 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这里有佛、道、儒共存共融的南岳大庙,被佛教禅宗尊为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福严寺,还有被视为天下法源、曹洞祖庭的南台寺。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每一座山峰都是奇石林立、俊秀挺拔,特别是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更是气势恢宏,直插云霄。宋代文人黄庭坚在《衡山》诗中写道:“万丈融峰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丰富的意象和精妙的词语,赞美了衡山的自然美景,仿佛将一幅美丽生动的衡山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今天,我就来登顶衡山最高峰,去领略衡山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欣赏具有悠久历史的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我先来到南岳大庙参观,南岳大庙坐北朝南,共9进4院落,始建于唐初,历经宋、元、清等朝多次大火和重建。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按照北京故宫的样式重修大殿,形成现在的规模。南岳大庙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和皇宫殿宇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占地广阔,气势恢宏,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沿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奎星阁、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等为儒家建筑风格,东边有8个道观,西边有8个佛寺,儒、道、佛三教共存一庙,在全国绝无仅有。不过,大庙偏重道教,其正殿“圣帝殿”中供奉火神祝融及当朝天子的宗教化身和六部尚书,这在其他宗教场所也十分罕见。据说,这里每年八月十五,都会举行大规模的庙会活动,场面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穿过南岳大庙,来到衡山主峰登山处。山脚下奇石嶙峋,松柏苍翠,而仰望山间,却是雾气弥漫,给人以仙气飘飘之感。我沿着山路攀登到半山腰时,天空中开始飘起小雨,这一路也不太方便拍照,我只是在雨小一些时,拍了几张照片。我沿着石阶不断攀登,虽然有些累,但也在雨中欣赏到了衡山今天别具一格的奇特景观。因山上气温比较低,雨水不断的落在树枝上,又一层层的迅速结冰,特别是松针上挂满了冰凌,漫山遍野仿佛都盛开着晶莹剔透的冰凌花,山间云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宛若一幅绝美的山水画,赏心悦目,眼前的景色令我深感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p><p class="ql-block"> 在衡山我游览参观了狮子岩、上封寺、南天门,最后登顶祝融峰,参观祝融殿。</p><p class="ql-block"> 狮子岩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蛋景观,石蛋底部及后部没有完全脱离原岩体,石蛋与地形组合好似一头栩栩如生的狮子,故取名狮子岩。岩下有一狮子洞,门额上刻着“狮子岩”三字。还有一石泉,称狮子泉。狮子岩下建有“率舞亭”。在岩壁上有“舞狮”、“起舞南天”、“登峰造极”等摩崖石刻。抗日时期,岩身还刻满了慷慨激昂的誓词,激励英勇将士为国杀敌,被国人誉为一头醒来的雄狮。狮子岩前有一座六角凉亭,名为狮子亭,花岗岩石结构,供游人观景小憩之用。</p><p class="ql-block"> 我顶着小雨,沿石阶上行,来到上封寺。上封寺隋代以前称光天观,是道教活动的地方。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隋炀帝敕建佛寺,改为上封寺。现存建筑为1988年重建的。寺庙中轴线依次为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祖堂方丈室、钟鼓楼等,建筑为砖混结构,铁瓦屋面。在上封寺的正前方是南天门,它是一座高大的石砌三孔牌坊,中门横额上写“南天门”,额下石柱上一幅楹联“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该牌坊是1935年修建的,高10米、宽9米,四根石柱上都雕刻有云纹,牌坊顶部中央雕刻着一名持械把守天门的天兵天将,两侧坊额上分别刻着“行云”、“施雨”四字。南天门下方有船状的卧龙石,名为“飞来船”,衬以流云,好比船在云海中乘风破浪,而南天门石牌坊,恰是高耸的桅杆,妙不可言。<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时,雨下得有些大,我求一女孩在此处帮我拍了一张照片留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继续向顶峰祝融峰攀登,一路上不仅要走坡路,还要登无数石阶,真的有些辛苦,我心想,多亏女儿没来,这要是来了,肯定不能上山啦!这些石阶依山势而建,坡度陡峭,被人们称为“天阶”,登上天阶可直达祝融殿,还好我的体质能够坚持。一直上行,在一处平缓的岩面上,石阶两侧各</span>伫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分别刻着祝融峰、平安石,它们仿佛是两扇敞开的石门,欢迎人们攀登顶峰,前往祝融殿。</p><p class="ql-block"> 南岳是五岳之寿山,历代帝王祈愿求寿于衡山,福寿文化源远流长。《诗经•小雅》中写道:“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所以,人们常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表达美好祝愿。我快攀登到顶峰时,见路右侧矗立着一块“寿桃石”,上面刻有“南岳衡山”四字,体现了衡山的寿岳之称。我冒雨在此处拍照留念,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攀登五岳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心中充满无比的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前方就是高踞祝融峰顶一块巨大岩石之上的祝融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来到祝融殿前,此时风雨交加,温度降低,感觉冷嗖嗖的,但为了留下一张照片以示纪念,我还是在风雨中支起了自拍架,匆忙拍了一张,自拍架差一点被刮倒。下山后,我才看看拍得咋样,哈哈,真实的记录了我当时在风雨中的样子,我自己感觉很有趣,也很难忘,因为旅途中每一个经历都值得被记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祝融殿</span>为纪念祝融火神的功德而建,历史可追溯到隋朝,原名天尺庵,又名老圣殿,因其地处高寒,风霜雨雪侵袭,庙毁废弃。明万历二年(公元1571年),在此处又建开元祠,后又废。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奉旨在其废址上重建,改称祝融殿。殿宇全部用花岗岩石砌墙,殿顶覆盖2尺长、1尺宽,重达30多斤的特制铁瓦。祝融殿曾在1982年大修。山门为三重阁楼式牌坊,坊上有“祝融峰”三字竖额,却未写“祝融殿”,据说是以此来表示对山峰的敬畏。走进祝融殿,只见山门与正殿间为天井,左右有廊与殿宇相连。殿内正中供奉着祝融火神,历朝历代,曾有许多皇帝来这里朝拜祭祀圣帝,祈求“以为社稷,而福生灵”。在圣帝后面供奉的是南岳开山祖师慧思、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和雷神等神仙。殿后峭壁千仞,岩石上装有石栏杆,临栏远眺,高峻雄伟的衡山风光在风雨云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以朦胧之美,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游祝融峰》诗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青烟里。”。</p><p class="ql-block"> 祝融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许多宗教信徒及众多游客前来,每年都有无数香客探访,香火极为旺盛。我这一路,看到许多善男信女手里拎着长香及水果等供品,一步步攀登,来祝融殿祈福求寿,人们虔诚的跪拜在圣帝像前,人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这里得以倾诉,人们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庇护。我虽然没信仰宗教,但心中也默默的许下祝愿:愿人们健康平安,所求皆所愿、所愿皆所得,祝愿每个人都能心想事成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