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江畔行2——知子罗 独龙族纹面女 丙中洛

老史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细雨绵绵的早晨,每天都密切关注着天气预报,每每都说明天多云,结果第二天又是一个完整的阴雨天,典型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p><p class="ql-block">这也难怪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天气预报说的你也信”。想想也是,天气预报说的是天上的事儿,老天爷的事你也敢说,要是真说准了,那就是泄露了天机,说的不准经常说不对才是正道。</p> <p class="ql-block">顶着细雨,从老姆登村出发了,一路向着更高处的山上爬去。老姆登村与知子罗村相距并不太远,只是知子罗村的位置更高、更远一些,道路也更窄一点。</p><p class="ql-block">终于在一个村口见到了这样一块牌子,我们才知道知子罗村到了。</p><p class="ql-block">牌子上是这样介绍这个知子罗老城的:知子罗,傈僳族语意为"一个好地方",是沟通澜沧江和怒江的交通要道,从清末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怒江地区的行政中心,直到1974年一直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驻地。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瓦碧公路建成通车,1974年怒江州府搬迁到六库,1986年撤消了原碧江县建制,原来的州府、县城就这么空寂了下来,如今成为了知子罗村委会驻地,至今还完整保留着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边陲小镇的风貌,留下了八角楼、工人俱乐部、州委州政府和部门机构房屋建筑群等80栋单体老式建筑,在知子罗老城可以感受到时光的记忆、时代的痕迹以及老一辈人为革命建设燃烧的岁月,是吊古怀旧和登高观赏峡谷怒江景致的旅游休闲胜地。</p> <p class="ql-block">看着这块牌子,内心颇有感触,虽然还是AAAA景区,名声挺大,可是当你了解了知子罗的曾经,内心肯定有不一样的感受。</p><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和原碧江县城所在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瓦贡公路的建成通车,怒江州府搬迁到了六库,知子罗的繁华也随之消逝。如今,这里保留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县城的街角、广场、房屋建筑,成为了只有一个4A名头的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知子罗村曾经的高光时刻已经不在,没有光环的围绕,有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剩下的就是现在这样,一个怀旧最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这个民族博物馆,大门早已关闭,看着外表足以令人想到当年作为州首府所在地,这个博物馆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在民族博物馆旁边有这样一堵墙,上面有一幅巨大的伟人像,颜色已经严重的变淡了,画像底部隐约还可以看到四个伟大………,如果你是一个已经有把子年纪的人,立刻就能意识到这幅画应当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作品,这样算下来,这幅作品已经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了。</p><p class="ql-block">刚进入知子罗村,映入眼帘的就是颇能把人带回到上个世纪那一时刻的画面。这个知子罗村确实是一个能勾起人们的回忆,想起几十年前往事的怀古忆旧的老城。</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古老的巷子入口处有两个指示牌,下面那块木牌上写着“原7625团司令部旧址”。</p><p class="ql-block">在网上努力寻找着原7625团的信息,隐秘得太深,啥也没扒出来,只找到一条,说这个团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集团军第40师‌‌。</p> <p class="ql-block">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我们来到了这个司令部旧址。</p><p class="ql-block">大门已经用木板封住了,本应是白色的围墙已经乌黑发霉,这种风格倒是很能体现出年代感,便于怀旧。然而,我所想到的是,这司令部旧址不仅是一个极好的旅游资源,也是红色教育典型素材,若是好生维护,加以修缮,增加些实物、图片等素材,会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那这个旧楼会比保留现在的状态更有价值。</p> <p class="ql-block">走在知子罗村的大道上,那宽阔的清一色青石板铺就的路面,挺气派但也挺沧桑。道路两边是整齐划一的二层楼房,给人一种雄伟、大气的感觉,不禁让人联想到,数十年前当这里还是州首府所在地时,在那个年代,这种配置属实是高配了。</p><p class="ql-block">如今随着州首府的搬离,知子罗的发展似乎也停了下来,游客来到知子罗村看到的景致恍如隔世,基本还保留着半个世纪之前的样子,青石板路、老式房子、上世纪的壁画、古老的摊贩、老式物件……</p><p class="ql-block">所有这一切,都是喜爱怀旧的游人们的最爱,可对于仍生活在这里村民们算不上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儿。</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知子罗老城的大街上,一边漫步一边欣赏街道两边的老式房屋,路的一侧是一排当地土著商贩摊位,售卖的都是土著们自家地里生长的,经过简单制作的土特产品。</p><p class="ql-block">其中有一种产品我是从来没见过的,就是图片所拍的。这是三、四个叠在一起的,名字叫做“漆油”。</p><p class="ql-block">听说过漆油,但从来没见过,这是第一次。集市上常见的漆油有两种颜色,一种浅黄,一种灰黑,当地人分别称其为"白漆油"与"黑漆油"。颜色不 一样,是因为种子颜色本就不同;至于形状,则是由制作过程中接漆油的容器所决定的,用碗接就是碗形,用盘接就是盘形。</p><p class="ql-block">图中见到的就是碗状黑漆油。</p> <p class="ql-block">所谓漆油正如我们日常食用的豆油、花生油橄榄油一样,都是由相应植物的种子压榨得到的,漆油就是把漆树种子进行压榨而得到的油脂。它有一种特殊的芬芳,能给人带来味觉上极大的享受,怒江人对漆油犹为爱好。</p><p class="ql-block">怒江人利用漆油,不仅仅是做漆油鸡,它还可以煮粥,能使粥具有强烈的漆油香味,漆油粥表面看上去并无特别之处,一但入口就知道它的特别之处了;漆油还可以煮鸡蛋,被当地土著视为很好的补品,通常是给生娃后的妇人食用。</p><p class="ql-block">总之在怒江人手中,漆油是实实在在地关联着各种各样的美食,无论是鸡、是粥、还是茶、亦或是鸡蛋,加上漆油这一味,总能让食物味道更加浓烈,据说异香扑鼻。</p> <p class="ql-block">漆油鸡是怒江地区十分有名气的一道大菜。一直希望能够亲口品尝一次。本来以为这次来怒江会了此夙愿,不曾想来的时候不对,人家都不伺候了。</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还在高速上时,就提前打过好几个怒江州漆油鸡排名靠前的店铺的电话,希望一下高速直接赶过去,第一时间品尝到怒江美味,然而想的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打脸,过节了,人家都在休息打烊ing。看起来还是我跟漆油鸡的缘分不到。</p><p class="ql-block">于是从网上下了一个图,只能先过过眼瘾了。</p><p class="ql-block">据说漆油鸡的做法也十分简单直接,当地土著们先将铁锅在炉子上烧热,敲一块漆油入锅,一般一只鸡用鸡蛋大小的一块就可以了,如果希望口味更浓重一点,可再加一些。漆油受热溶化后会冒出浓烈的烟气,青烟里溢出漆油的香味,野性而独特;然后加入干辣椒段、姜片等煸炒,会散发出更浓烈的香味;将准备好的鸡块倒入炒翻几下,盖上锅盖焖三五分钟,待鸡块微微发黄、漆油浓烈的芳香进入其中,加开水炖熟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摊位上另一种物品也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就是草果。我们也毫不犹豫的整回来一大袋子。至于为什么是毫不犹豫的原因有二:一是质量好,二是价格便宜。</p><p class="ql-block">走在怒江州这段219国道上,经常能见到中国草果之乡的广告,说明这里生产的草果名气响当当。</p><p class="ql-block">‌其实中国草果之乡主要有两个地方,都是云南的,一个是云南省的文山州马关县,另一个就是这里了。‌‌</p><p class="ql-block">怒江州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为草果的核心产区。截至2022年底,全怒江州的草果种植面积达到111.45万亩,产值达13.2亿元。怒江州的草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55%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草果种植区和核心主产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怒江州的草果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草果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作为调味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炖肉时放上一两粒,其</span>独特的辛香味不仅能祛腥除膻还能增进食欲。怒江人还利用草果开发出草果提取物、草果粉、草果精油等原料。再进一步制作成调味品、食品、饮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多种产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推动了草果全产业链的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老城中的知子罗咖啡庄园。</p><p class="ql-block">知子罗咖啡庄园是一个集咖啡馆、民宿、餐饮、咖啡种植于一体的综合体。</p><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客人,可以自由选择你希望体验的项目,从咖啡种植到冲泡全过程或者某一个、某几个环节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一走进这个知子罗咖啡庄园,映入眼帘的就是满满的上个世纪的画面,就连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老物件、老海报散发出的古老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铁皮暖壶,正经八百的上世纪的日用品,这种样式的暖瓶在当时已经属于暖瓶当中高档货了。</p><p class="ql-block">更古老的是用细竹劈子编织的,在经年累月使用之后,底部会发黑发霉;再后来有使用工业产品边角料——那种带孔的铁皮,来制作暖瓶壳,时间长了生锈掉漆;再后来出现了塑料壳暖瓶;然后就是这种很高档铁皮暖壶了,堪称暖壶中的“战斗机”了。</p><p class="ql-block">今日又见到这种暖瓶,立马感觉有一种亲切感,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p><p class="ql-block">旁边的玻璃壶中,深琥珀色的液体是煮好的咖啡果皮茶。小姐姐热情的介绍着,咖啡果皮茶是用包裹咖啡豆的果皮,通过剥取、晾晒、加工制成,没有任何添加物,有一种淡淡的咖啡和水果香气。</p> <p class="ql-block">小姐姐给我们斟了一杯,呷一小口在口中,细细的砸吧砸吧,还真有小姐姐所讲的效果。</p><p class="ql-block">在展厅中漫无目标的乱溜达,但却认真仔细的看着各种文字说明,</p> <p class="ql-block">这是各种不同颜色的咖啡豆,用于制作不同口味的咖啡。</p><p class="ql-block">对于咖啡,阿拉是个门外汉,连门儿都不入。到这里逛咖啡庄园只能算是看个热闹,只是想找回一下早已远离我们的上个世纪过日子的感觉而已。</p> <p class="ql-block">偌大的展厅,只有小姐姐一个接待人员,又来了一波客人,我们急忙说,你去吧,这边我们自己先逛着,有啥要咨询的再找你。</p> <p class="ql-block">于是亲自上手,整了一杯又一杯。</p> <p class="ql-block">这个墙面上的每个画面看着都十分眼熟,都是我们曾经生活的过往,然后不知在什么时候,它们又不知不觉的远离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在展厅中逛得久了,勾起一些年轻时的记忆,曾几何时,咱也蹲过窗台,跳过围墙……那都是少年天性的释放,如今,窗台蹲不上去了,就上去坐坐吧,但气势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这大的搪瓷缸子,大的确实有些夸张,比这个小的搪瓷缸子,在那个年代,谁家没有几个。</p><p class="ql-block">搪瓷缸子、搪瓷盆、就连洗脸盆和面盆、甚至尿盆儿都是搪瓷的。不知什么时候它们也都不见了,也不打个招呼就都偷偷的溜走了。</p><p class="ql-block">今日再见搪瓷缸子,抱在怀里,舍不得松开,那个稀罕劲儿,全都写在脸上,何况还是抱了个铁饭碗。</p> <p class="ql-block">知子罗咖啡的注册商标。</p><p class="ql-block">图案就是著名的皇冠山。</p> <p class="ql-block">知子罗是个品牌,旗下有多款咖啡产品。</p><p class="ql-block">这是皇冠山咖啡烘焙豆。</p> <p class="ql-block">飞来石咖啡烘焙豆。</p> <p class="ql-block">老虎跳咖啡烘焙豆。</p> <p class="ql-block">石月亮咖啡烘焙豆。</p> <p class="ql-block">七莲湖咖啡烘焙豆。</p><p class="ql-block">以上五款咖啡烘焙豆的名字,都是知子罗老城所在的福贡县知名景点的名字,表达了知子罗咖啡庄园老板对家乡福贡真诚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知子罗咖啡庄园,一个挺有内涵的地方,当我们从展厅走出来的时候,回首庄园建筑,原来也是一座典型的上世纪老房子,难怪里面装满了上个世纪的故事儿呢。</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来到了知子罗村的土特产门市部,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一串串的草果,才知道原来草果在植株上是这种形态的存在,真是长了见识。</p> <p class="ql-block">知子罗,这座背靠碧罗雪山、远眺高黎贡山,怒江奔腾而过的云南边陲小镇,曾经怒江的政治经济中心。随着怒江州府的外迁和碧江县的撤县,知子罗的繁华逐渐落幕,最终几乎沦为一座空城。现在仍然居住在村中的还是那些最原始的土著和他们的后代。</p><p class="ql-block">高光时刻谢幕时,就是落寞时光开启时,又经过了半个世纪缺少维护,人气逐减的时光,就是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副容貌。</p><p class="ql-block">我们走在了返程的路上,见到前方道路塌方了,我停下车,来到塌方处拍了照片。这或许就是老城多年被边缘化的必然结果。</p> <p class="ql-block">带着比较沉重的心情一路下山,看到山坡上“美丽福贡欢迎您”的字样,我意识到我们这些游人也应当有责任有义务在这里多走走、多看看,尽量多选购一些土著们的土特产,让他们手中的货物能够更多的变成现金,他们生活就会更方便一些。</p><p class="ql-block">说实在的,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趟知子罗4A旅游区走得</span>有些沮丧,有些垂头丧气。</p> <p class="ql-block">重又回到219国道上,一个过街天桥上有草果庄园字样,本应去看看草果长在植株上是个啥样的,然而……还是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远处山坡上,一个巨大的福字,搞得挺漂亮。福字的左边是一个少数民族跳舞的形状,右侧上方代表房子,下面那个田字我不知道代表什么寓意。</p><p class="ql-block">我所以敢说上边是代表房子,那是因为我们在这一路上见到的,山脚下、山腰间所盖的房子。其形式都是统一的那么几种,建筑材料均为砖瓦,外墙颜色只有一种,房顶上都支有统一文字——感谢共产党 感谢总书记。</p><p class="ql-block">福贡县曾经是深度贫困县,直至2020年11月13日,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兰坪县才宣布退出贫困县市。从那时起怒江州才算脱离了千年贫苦困境,各民族实现整族脱贫。</p> <p class="ql-block">这是石月亮景区。</p><p class="ql-block">所谓的石月亮是指在很远的山顶上,有一块带有圆孔的石头。</p><p class="ql-block">这个“石月亮”平时就不肯好好上工,出勤率不高,更别说今天又是云、又是雾、还有雨,你想让它出来露个脸,门儿都没有。</p><p class="ql-block">据说石月亮每年露出真面目的日子寥寥无几,对来这里的游客来说,想要清楚的看到石月亮,更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儿。</p><p class="ql-block">它真正的面目就是石月亮咖啡盒子上的那个样子,在远远的高山的顶峰上,宛如一轮满月挂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那个石月亮好像听到了我说了它的不是了,也似乎是有那么一丝不好意思的感觉了,在我们回程的路上,勉为其难的露了露脸儿——犹抱琵琶半遮面那种。</p> <p class="ql-block">这次来怒江州还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去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寻找独龙族的纹面女。</p><p class="ql-block">独龙族的纹面女是独龙族独有的古老习俗的产物,独龙族女孩子一旦进入成年期(十二、三岁),都必须接受民族的洗礼——面纹,纹面对一个女孩来说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p><p class="ql-block">这个古老的习俗在解放后就被废除了,这样算起来,最后一批纹面女现在也都是90来岁的老人家了。</p><p class="ql-block">娃儿一直有亲眼目睹纹面女的愿望,已经有好多年了,几年前几乎成行的那一次又被新冠疫情给耽误了,当时还健在的纹面女尚有六、七十人。娃儿时时的关注着她们的状况,及至2025年春节,仍旧健在的纹面女只有四个了,独龙族纹面女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极速消亡,可以预测,纹面女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独龙族永久的过去式。所以亲眼目睹纹面女的迫切性和急切的心情,真可以说是刻不容缓的。</p> <p class="ql-block">娃儿在网上辛勤的耕耘,找地址、找电话、加微信……各种方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的了解到一位健在的纹面女老人,现在居住在丙中洛的打拉村。</p><p class="ql-block">有了具体地址,我们一刻都没有耽搁,立刻驾车就朝着打拉村方向赶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仍健在的4位纹面女,有三位居住在独龙江,还有一位被接到丙中洛打拉村女儿家中,跟女儿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由女儿一家照顾老人家的起居生活。</p><p class="ql-block">仍健在的几个纹面女都已年事已高,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怒江独龙族纹面女这一活化石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永久的过去,今后再提到独龙族纹面女这一传统,也只能通过画面、视频、照片让人了解了。</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很顺利的来到了打拉村,找到了老人家居住的院落。老人家十分爽朗乐观,见到我们到来,也显得十分高兴。</p><p class="ql-block">老人家急忙从自己的起居室出来,热情的跟我们打了招呼,又从楼梯走下来,走到最后一蹬时几乎是跳下来的,我赶紧伸手扶住老人家,并问她:老人家,您今年多大年纪了?她的女儿替她回答说:她听不懂汉语,今年92岁了。</p> <p class="ql-block">额滴个乖乖,92岁还能连蹦带跳的。更令人惊讶的是,她的女儿说,她的眼睛也有问题了,基本什么都看不见了。这种情况还能这么快的的下楼梯,太不可思议了。</p><p class="ql-block">老人家熟练的走到对面的房间里,我又问:老人家为什么进屋了?她女儿说:进屋换衣服,每当有客人来,她都要换上有独龙族风格的衣服,才出来会客。</p><p class="ql-block">果然一会儿,老人家从屋里走出来,身着盛装,站在那里,向我们挥着手,声音洪亮的说:@#¥%*#&……,应当是独龙族语言,我猜那意思是说: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家,来看我这个老人家……</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都跟老人家坐在一起,拍照留念,跟老人家亲切的聊天,只是中间必须有个翻译。有时候也会跟老人家直接对话,不过那只是鸡同鸭讲话,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然后对视一笑,都心领神会了。</p> <p class="ql-block">老人家特别喜欢我,把我拉到她跟前,一通小声地balabalabala,只是我也听不懂,别人也听不到,我只能一个劲儿的点头,但她也看不见。</p> <p class="ql-block">你看我跟老人家就像100年没见的老朋友了,是不是特别亲切。</p> <p class="ql-block">在老人家里我们呆了有多半个小时,老人家陪我们聊天、说笑,我们也祝福老人家身体健康,快乐长寿,临走我们留下了对老人家的“衷心祝福”,老人家站起来对我们挥手,口中不断的说着“拜拜”。</p><p class="ql-block">衷心的祝愿老人家身体健康,快乐长生。</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打拉村,我们重又回到了219国道,继续北上,下一个目标,我们要去丙中洛村。</p><p class="ql-block">在公路的一段弯道处,有很多的车子停在宽阔处,很多人站在护栏边处,向着下方又看又拍照,我们也把车子停到了路旁,走到护栏处往下面望去,哇,漂亮啊,怒江在这里搞了一个180度的调头。</p> <p class="ql-block">原来人家大名叫做怒江第一湾,这个名字听上去就很大气,跟老百姓讲的调头大不一样了,有点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我更喜欢怒江大湾里的村庄,怒江第一湾在这里围绕着一片土地转了一个大弯,土地中心处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这里的地名当中经常含有“桶”字,据说这个“桶”字无论是在怒族语言还是在藏语中,都有“和平、平安”的意思,说明这里的人民自古以来就祈求世世代代平安。</p><p class="ql-block">据说这个三面环水的坎桶村要高出怒江500米。可我怎么都看不出,大概是从观景台看怒江第一湾,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居高临下的,看着坎桶村高出江面也就是几十米。</p> <p class="ql-block">把镜头拉得更近一些,让坎桶村更清晰一些。</p><p class="ql-block">这个坎桶半岛居住着十几户人家,与外界没有硬连接,所以每每农闲、周末或节假日,人们要想去坎桶村休闲度假,只能通过泛舟或溜索到达彼岸。</p><p class="ql-block">坎桶村风光旖旎,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妥妥的就是一幅山水画卷,<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现在我们面前。</span></p> <p class="ql-block">离开怒江第一湾继续前行,不久就见到了丙中洛隧道,隧道很短,驾车可以直接过去,但我们还是选择了与大多数游客一样的路线,拐到了隧道的右侧。那里不仅是一个观景台,还有小商小贩在做生意。</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观景台处有一块大石刻,上书“丙中洛”三个蓝色大字,这个丙中洛是丙中洛村而不是丙中洛镇。</p><p class="ql-block">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丙中洛村寨的地盘了,其实这个丙中洛村寨的地盘是非常大的。这是云南省的一个特点,山地较多,人口密度小,一个镇、一个村,开车不跑上个一个小时基本还在村子、镇子里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贩摊位上售卖的新鲜鸡血藤,仔细看,最底下一排还有几滴鲜红色的液体“鸡血”流出。如此新鲜的,还滴着“血”的鸡血藤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据说这么粗的鸡血藤年份要超过100年了。</p><p class="ql-block">鸡血藤,学名密花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根、茎、叶均可入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功效,</p><p class="ql-block">我更关心鸡血藤的食用方法,对于云南人来说,鸡血藤主要是用来泡酒,也可以泡水,也有用鸡血藤炖鸡的,鸡血藤还可以煮鸡蛋,那是专门給生娃的女人吃的。对于偏爱煲汤的广东食客们来说,可以用鸡血藤加当归煲一锅瘦肉汤,也可以用鸡血藤煲上一锅大骨汤或排骨汤。</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就是丙中洛村。</p><p class="ql-block">一会儿我们就要到那里去落脚了,今晚打算就住在村寨里。</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丙中洛是一个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为丙中洛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个民族信仰不尽相同,但彼此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里不仅有藏传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外来宗教,还有本土宗教。更特别的是即便是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间也会存在不同宗教的信仰。这种宗教和谐共存的现象在丙中洛这个地方十分常见。这样就形成了“人神共居”的独特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所谓人神共居中的“神”,指的就是各种宗教中的神灵,在丙中洛天主教、基督教、<span style="font-size:18px;">藏传佛教、</span>喇嘛教……不但共存而且和谐。‌</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基本就是美丽公路的终点了,全长280公里的沿江绿道终止于丙中洛。</p> <p class="ql-block">今晚就住在这里——怒居。</p><p class="ql-block">不用说这一定是怒族民居,外表其貌不扬,走进房间却是另一番景致,颇有惊喜,又是一个江景房,还有狗狗们的专用卧榻。</p> <p class="ql-block">我家的两只狗娃一见到它们的专用小床,仿佛就像戏精般的坐在小桌旁边,一边一个,摆好姿势,等着拍照。</p><p class="ql-block">我家的刀勒和仔仔,只要是我们驾车出行,一般都会带上它们,出门次数多了,能感觉得出来,它们也很享受,似乎也喜爱上了坐车和住店。</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房间,木墙、木窗、木地板,还有木床、木桌和木凳子,总之能用木头的地方绝不用什么金属制品,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怒族人的特色。走进房间后还能闻到这些木制品散发出来的淡淡的木头味,感觉很舒适。</p> <p class="ql-block">我惊奇的发现,我们住的这个怒居是临江而建的,因为从窗子望出去,一湾淡绿色江水就从窗前流过,别说我家狗狗喜欢,我也很喜欢。</p> <p class="ql-block">我急忙跑出去,寻找一个更高的地点,那里视野更开阔一些,虽然看不出去十里八里,但近在眼前的景色也足以惊艳到我。</p><p class="ql-block">这里才是真正的青山绿水、小桥流水人家,更有山间白云缭绕,那一刻,我感觉我是真的来到了仙境之中了。</p> <p class="ql-block">时间已晚,娃儿在网上找了一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好评如潮的吃饭的地方,距离我们住的地方也不算远,驾车不需十分钟。本来民宿内也有餐食,还可以自助,可娃儿说今日辛苦了,找个环境、菜肴都不错的地方,好好整一顿,明天更辛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是把我们拉到这儿了,一看这围墙,有点失望,这有啥好的?看着跟我们住的民宿也差不了多少,搞不懂这娃儿怎么想的。</span></p> <p class="ql-block">要说这墙上的大字挺激动人心,尤其是前半句“穿越丙察察”,这不就是写给我们的吗!</p><p class="ql-block">我想来到这里的人,或是住在这个酒店的人们,他们下一个目标基本都是走一趟丙察察线路。</p><p class="ql-block">所谓丙察察是一条公路路线。</p><p class="ql-block">从云南进藏线路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共有2条</span>,一条是G214国道滇藏线;另一条就是这条G219国道。</p><p class="ql-block">“丙察察”,便是指的219国道上“丙中洛—察瓦龙—察隅”这段路。丙察察线路全长不到300公里,但却是219国道上云南入藏最难走的线路。</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院子就发现却实是别有洞天,挺一般的外表,却很有内涵,很像民间一句俗语——红心萝卜有内秀。</p> <p class="ql-block">这么好看的就餐环境焉能不爱?</p><p class="ql-block">我们点好了菜,在等菜时,闲不住的人家我,在酒店楼上楼下、里里外外上蹿下跳一番,看看四周风景,转转酒店内设,跟酒店小姐姐、小帅哥咨询我想了解的问题,这一看才发现,酒店的软硬件都那么令人满意和难忘。</p><p class="ql-block">可还是这个酒店,待到第二天,我们又驱车赶到这里准备就餐时,酒店前台靓仔告诉我们,实在抱歉,没有预约,无法接待,我们问马上预约可以吗?答曰:今日中午名额已满……</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两个高凳,把我家两只狗娃子抱上去,它们俩极会摆拍。</p><p class="ql-block">这两个高凳好像就是给这俩狗娃子准备的,过年了,这个蛇年的吉祥物就是狗狗。</p> <p class="ql-block">从酒店小姐姐的口中得知,下面那个江心岛叫做桃花岛。</p><p class="ql-block">看着这个桃花岛好像在哪里见到过,突然想到了怒江第一湾。桃花岛与怒江第一湾何曾相似,怒江都是围着小岛做一个欧米茄回旋,小岛上同样有人家居住。与怒江第一湾的坎桶村不一样的地方是,桃花岛有一座桥与岛外陆地相连接。</p><p class="ql-block">这个发现极好,今日天色已晚,明天我们一定要进岛看看。</p> <p class="ql-block">这是酒店全貌。</p><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看,远方的山和山间的云,只有配上乌云压顶才显得更沉稳,更有深意,才更能突显酒店的鹤立鸡群。</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角度看酒店一角。清新淡雅,超凡脱俗。这里最适合独坐、发呆、品茗、冥想……一个懒人想做的事儿,都适合在这里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有在黄昏时光里,</span>草坪上的天幕才最有味道,那灯光根本不是用来照明的,昏黄的灯光只能徒增黄昏的气氛,烘托得草坪上的天幕更显突兀。</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四菜来了,就差一汤了,这次出来,就餐严格执行四菜一汤的标准,绝不超标,不搞腐化。这样做原因有二,一是人口少,要多了吃不掉就浪费了;二则是这大过年的,能找到吃的已经不错了,想提高点标准,好像比进藏都难。但还是要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p><p class="ql-block">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忙着过年,那些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尤其是小有名气的苍蝇馆子都不伺候咱了,能有这么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吃饭,已经是心花怒放了。</p> <p class="ql-block">牦牛干巴。</p><p class="ql-block">很有嚼劲,属于越嚼越有味道。牙口不太过硬的我,浅尝辄止。</p> <p class="ql-block">青椒土豆丝。</p><p class="ql-block">说实话这一盘属于“中看不中用”范畴的,吃过全国许多地方的青椒土豆丝,比如说江南的、岭南的、云南的,都不甚如意,但是陕北的、西北的这盘菜的味道至今难忘。总结起来就是,带南字的都稍显逊色,而含有北字的地方,还是这盘菜绝对是略胜一筹。就是不知道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是否也适用。</p><p class="ql-block">然而今日不同,今天是大年初二,能有土豆丝吃首先感觉到窃喜了,再者这盘土豆丝,色和形还是不错的,所以见到这盘菜时还是非常心满意足,内心雀跃无比的。</p> <p class="ql-block">炒烟熏豆干。</p><p class="ql-block">这道菜太特么好吃了,那浓浓的烟熏味道即便是炒熟了,依然直钻鼻腔、沁人心脾;再往嘴里整一筷子,还有咸、鲜、微辣的加持,简直让你的口腔、鼻腔、舌头忙不过来。这顿饭我对这道菜评分最高。</p><p class="ql-block">还有一道小炒牦牛肉,一盆子汤,都属于过年专用饭一类。</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天色尚明一直吃到外边已经黑透了,一直吃到其他食客早都回去洗洗睡了的时候,我们知道也该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丙中洛,是丙察察线的起点,明天我们要沿着这条公路开始丙察察线路,一路进藏。</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二的一日,是忙碌的一日,一直忙到天黑,是该回去洗洗睡了,谁晓得明天会不会比今天更辛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