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远堡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北,与大境门,小境门(西境门),张家口堡组成张家口大境门关,并成为相互依托的防御体系,据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与著名的张家口堡子里一样,是难得一见的明代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来远堡周长二里有余,城墙高三丈五尺,下以条石为基,四角各建城楼一座。堡开南、北、西三门,东临清水河,在河畔筑堤建坝,并在河中设水栅,形成完备的防卫屏障。堡内建有公署、营房、观市厅、司税房等,还建有八角亭一座,市井整齐。来远堡建筑平战兼顾,战争时期可固守,和平时期可互市。来远堡建成时,正值明廷与蒙古鞑靼部俺答汗之间实行“茶马互市”的和平时期,于是它便成了京西最大的互市之所。</p> <p class="ql-block">这是来远堡的西城墙,墙外就是现在的大境门步行街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门外北侧的城墙,尽北头已经损毁</p> <p class="ql-block">北面城墙与大境门相近。</p> <p class="ql-block">2025年正月初七,零下18度的寒潮持续肆虐着张家口这座塞外古城。下午,我和老伴闲来无事,想到大境门逛逛那里的年节庙会。大境门位于张家口东西太平山之间,是万里"长城第一口″,也是通往坝上蒙古地的古商道的起点和通关商隘。大境门上"大好河山″是张家口的城市名片。使这里成为著名的旅游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景区的确有庙会,但因天气太冷,寒风刺骨,商户和游人都很少。往年正月天已转暖,赶庙会的人挤的步行街水泄不通,今年这场倒春寒把庙会给冻黄了!</p> <p class="ql-block">舞台空空</p> <p class="ql-block">游人稀少</p> <p class="ql-block">我俩站在大境门外,在4一5级的寒风中让一位路人帮忙照了张合影。我头上戴的皮帽是刚在街上一家皮货店买的,冻的实在受不了。</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家皮货店</p> <p class="ql-block">从西门(永顺门)进入来远堡,里面十分空旷,堡内原有公署、营房、观市厅、司税房等早已不复存在,只有新建的一地石刻,向游人介绍古堡的历史。围着大院有一圈马道,供游人骑马、骑骆驼。</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当地人一般把来远堡称为“上堡”,把“永顺门”里称“市圈”,后改称“市圈大街”,也有人把这里叫“圈里”。为什么这样叫?这是因为明朝在建来远堡之前,这里就是一处蒙古族与汉族进行相互贸易的场所,就像今天的自由市场。周围就是些低矮的土墙,围成一个圈儿,在里面进行交易。于是当地老百姓自然就将其称为“市圈”。后来,来远堡建成了,但人们却依然习惯于把它继续叫做“市圈”。</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自古就是商贸窗口,茶马互市。图中的大境门内车水马龙,十分繁华。</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外来自蒙古地的马群。</p> <p class="ql-block">明隆庆四年(1570年),在首辅宰相张居正的大力支持下,明廷经过激烈争论,终于采纳了宣大总督王崇古的建议,与俺答汗达成封贡互市协议,明廷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在宣府、大同等地设立互市场所。宣府的互市场所就设在张家口。隆庆和议顺应历史潮流,使蒙汉之间化干戈为玉帛,双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俺答汗去世后,其夫人三娘子继续与明廷保持互市关系,互市进入鼎盛时期。据记载,仅张家口马市收购的马匹每年就达1.8万匹,为大同马市的近两倍。当时的来远堡十分繁华。明万历年间,有人画了一幅《马市图》,图中对宣府来远堡互市的情景作了形象描绘。清人所作《马市图序》称,图中的来远堡堡内“百货纷集”,还有热闹的艺术表演。堡外“穹庐千帐,隐隐展展”,“盖一时之盛也!”明代穆文熙在考察了来远堡互市后,也欣然命笔:“少小胡姬学汉装,满身貂锦明王当。金鞭骄踏桃花马,共逐单于入市场。”</p> <p class="ql-block">《马市图》中描绘的明隆庆帝(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即明穆宗朱载坖,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年号为“隆庆”,享年35岁,执政时间不到6年。</p> <p class="ql-block">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p> <p class="ql-block">俺答汗夫人三娘子</p> <p class="ql-block">蒙古每年派一定数量的贡使入明,呈送貢表、贡物,领取抚赏。</p> <p class="ql-block">俺答封贡的宏大场面。</p> <p class="ql-block">这个空旷的大院,古代就被当地人称为"市圈″,即蒙汉商人交易的集市。</p> <p class="ql-block">现在成为了供游客体验草原文化的跑马场。</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古堡正中的这颗百年古树彰显了古堡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树上的吊牌注明古树113岁。</p> <p class="ql-block">古堡的西北角就是大境门</p> <p class="ql-block">古堡石碑上记载着它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堡北城门遗址,从这里出去向北就是小境门(西境门)</p> <p class="ql-block">门洞内的石板路上有深深的车辙印,它是古堡商贸活动的历史印迹,它见证了这座古城的百年兴衰。</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的小境门(西境门),是明代万里长城上保存至今的一个境门,小境门的开设是为了适应隆庆议和之后蒙汉马市贸易的需要,它的开设标志着一个和平时代的到来,这个新时代的特点是明朝与蒙古俺答部实行了由战到和的历史性转变。它的开设也标志着张家口由武城向商城转型的成功,成为张家口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小境门很小,只能容一马一车通过,但它却反映了明朝对外开放的气派,表现出一种顺应历史发展的大境界,小境门不愧是一座开放之门。</p> <p class="ql-block">从城内向外看的小境门,如今为了保护文物,地上安装了玻璃罩。</p> <p class="ql-block">古堡北墙的原始基座</p> <p class="ql-block">古代的马车</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可直望东太平山</p> <p class="ql-block">西太平山上的古长城和峰火台</p> <p class="ql-block">古堡西北城角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段城墙未加翻修,不知下边的圆洞是做什么用的,如今已封闭。</p> <p class="ql-block">来远堡简介</p> <p class="ql-block">从北向南环视古堡,现今就是一座跑马场,早已没有了当年茶马互市的繁华,那个商业贸易畅通,商贾云集的热闹场面早已成为历史。</p><p class="ql-block">当今的张家口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愿它能够抓住机遇,砥砺前行,做大做强,重写蒙汉商贸码头、京西第一重镇的历史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