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国年之五】元宵节话“汤圆”(散文)

潇湘阿林

<p class="ql-block">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这是唐代诗人张祜在其诗《正月十五夜灯》中描绘当年京城元宵节的热闹场面。</p><p class="ql-block"> 每到元宵佳节,那热闹的氛围仿佛能穿越时光,将我们带回到古老的岁月中。时过境迁,而我的家乡祁东的元宵节,更是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到了正月十五,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人们就纷纷走出家门,涌向街头。那热闹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街上摆满了各种摊位,有卖元宵的、有卖花灯的、有卖小吃的,玩花灯的,耍龙的,街头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说起家乡的元宵节,令人回味的还是家乡的“汤圆”。</p><p class="ql-block"> 临近元宵节,街头巷尾仍然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无论是商场还是菜巿场,甚至街边小摊,都撑起了制作、售卖“汤圆”的摊位。摊位前围满了人,汤圆成了抢手货。</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吃汤圆已经成为一种习俗。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在我们家乡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汤圆口感软糯,香甜可口。一般的做法是将糯米粉揉成面团,然后将馅料包入面团中,搓成圆形的汤圆。最后,将汤圆放入锅中煮熟,捞出盛入碗中,即可食用。</p><p class="ql-block"> 汤圆的种类和吃法多种多样。 先说种类,主料为糯米粉,依馅料的不同,可分为花生、豆沙、芝麻、桂花汤圆等等。再说吃法,有一种叫糖水、酒糟煮汤圆,在汤里加入少量白糖或红糖或甜酒糟,再往里冲入一个蛋花,吃起来绵香悠长。还有一种叫油炸汤圆,将汤圆放入滚烫的油锅里煎炸,待焦黄时出锅。这油炸汤圆,外酥里嫩,吃起来口感十分丝滑。</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祁东隶属于衡阳市,在衡阳市还有一种名叫“排楼”的汤圆,可谓名闻遐尔,并因此成为了当地的名优小吃。</p><p class="ql-block"> 排楼汤圆的工艺做法,也堪称一绝。材料有大米、五香粉、白胡椒粉、精盐等。其做法是:将大米用清水浸泡6小时,淘洗干净,沥去水分,加冷水磨成细滑的米浆。锅内倒入米浆,加入精盐、五香粉煮熟,然后倒在案板上,稍冷却后,用手反复揉光揉透,搓成竹筷粗的圆条,横切成1.4厘米长的段,即成汤圆。锅内加清水煮沸,放入汤圆,加入精盐,煮约5分钟,带汤舀入碗中,撒上葱花,白胡椒粉就可以赏用了。其汤清色白、汤圆柔软、味微辣,吃上一口,余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汤圆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但一碗汤圆最难忘的味道还是家乡的味道、团圆的味道,这种味道亘古不变。吃着汤圆,看着热闹的街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浓浓的温暖和幸福,弥漫着一股家乡元宵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