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吉均(1933年10月9日—2020年7月21日),出生于四川彭县,地理与地貌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干旱环境与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p><p class="ql-block"> 1952年李吉均考入四川大学地理系,一年后随专业调整至南京大学地理系;1956年本科毕业后被推荐到兰州大学地理系攻读研究生;195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执教;1962年在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进修;1972年与施雅风合作编写《冰雪世界》科普册子;1978年被评为副教授,同年改革开放后率先迈出国门,到英、法、瑞士进行访问;1983年晋升兰州大学教授;1984年被任命为兰州大学地理系主任,同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第四纪研究中心高访一年;1991年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及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1999年被聘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2001年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验收,李吉均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p><p class="ql-block"> 李吉均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现代冰川、第四纪古冰川及青藏高原隆生及其在东亚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影响的研究,对黄河起源、黄土形成及中国东部庐山古冰川问题有独到见解。</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21日,李吉均因病逝世,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人物生平</b></p><p class="ql-block"> 1933年10月9日,李吉均出生于四川彭州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高中就读于四川省彭州中学,是彭州中学第一任学生会主席、彭州中学第一任团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 1951年,以学生代表的身份赴重庆,参加西南地区学生代表大会。1952年,李吉均的高中毕业,本来大学志愿是要报考地质的,但是老师同学们都说他身体吃不消,劝他“改学地理”,最终他报考了四川大学地理系。一年后转入南京大学地理系,期间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 1956年,本科毕业后被推荐到兰州大学地理系攻读研究生,师从留德地理学家王德基。</p><p class="ql-block"> 1958年,从兰州大学地理学专业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执教。同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中国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刚硕士毕业的他便成为第一批成员,并率领一个小分队承担黑河上游现代冰川的考察工作。同年第一次前往祁连山,研究冰雪资源。</p><p class="ql-block"> 1962年,在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进修(至1963年)。</p><p class="ql-block"> 1972年,与施雅风先生合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编写了《冰雪世界》科普册子。</p><p class="ql-block"> 1973年,40岁时重新开始了研究冰川,加入中国科学院青藏考察队并担任冰川组组长,负责西藏以及后来横断山的冰川考察研究。从阿扎冰川开始,到若果冰川、恰青冰川和白玉冰川,几年中李吉均和他的冰川组遍访了西藏群山中的冰川,从古冰川到现代冰川,从现代冰川中的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测得冰川面积4.66万平方公里,占去全国现代冰川的83%。</p><p class="ql-block"> 1978年,恢复职称制度,即被评为副教授。同年开始改革开放,李吉均和施雅风、谢自楚等率先迈出国门,到英、法、瑞士进行访问。</p><p class="ql-block"> 1983年,晋升为兰州大学教授。1984年,被任命为兰州大学地理系主任。同年,受美国学者S. Porter的邀请,赴美国华盛顿大学第四纪研究中心高访一年(-1985年)。</p><p class="ql-block"> 1990年,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成立,李吉均先后担任第一届常务理事(1990年-1994年)、第二届副理事长(1994年-1998年)、第三届副理事长(1998年-2003年)。1991年,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开展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Holloway学院地理系合作研究,互派学者进行访问(-1995年)。同年,他认识到西部开发的迫切性,先期开展相关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向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1995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1999年,被聘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p><p class="ql-block"> 2001年9月,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验收,李吉均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p> <p class="ql-block">李吉均培养的三位院士分别是秦大河、姚檀栋和陈发虎。</p><p class="ql-block"> 秦大河,中国科学院寒旱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冰冻圈变化与环境变化研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寒旱所所长。</p><p class="ql-block"> 姚檀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冰川和气候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p><p class="ql-block"> 陈发虎,兰州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环境变化与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关系,对黄河起源、黄土形成及中国东部庐山古冰川问题有独到见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