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地沙家浜

孙语晨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苦有乐有崛起有衰落,沙家浜也在不断改变。</p><p class="ql-block"> 莫过一人的芦苇荡,曾是红军藏身之处。微风中,芦苇在空中摇曳,浩浩荡荡的芦苇一大片一大片。一望无际。未有深处,在里头又颇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红军在血洒沙场,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时候,曾躲入这儿。抗战时期,当地群众以芦苇荡,绿色杖蔓为掩护,依靠地方党组织和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沙家浜人与日军展开了不屈不饶的斗争。其实芦苇荡还是补给救护和延续革命火苗的“后方医院”。</p><p class="ql-block"> 红色革命基地已重塑战士们的容貌,每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小如发丝,大如身躯。我仿佛穿越时代与他们并肩杀敌。革命基地的荷花池旁埋葬着年伤病员钱卓,夏光,吴志勤的骨灰。</p><p class="ql-block"> 你是否听说过?传说有位农民耕地时捡了块金子,他放入家中,但并没有就此懒惰起来,而是继续勤勤恳恳干活。从此以后,他越来越富有,成了一位富商。告诉我们不能不劳而获,只能依靠自己。</p><p class="ql-block"> 沙家浜真是魅力无穷。正如贾平凹所说“游了一次沙家浜,再也忘不了江南的这个古镇,记住了这片可能是中国最干净的水和水中浩浩荡荡的芦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