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法德奥波瑞小镇跨年游(六)(德国)柏林

陈建中

<p class="ql-block">  20241230,昨日林茨一游后,帕绍附近的景点,基本游览完毕。今天酒店外面风雪交加,好好在酒店休息一下。</p> <p class="ql-block">  出国半个月,遇到了很多挑战,也需要静思,回忆一下,很有必要。</p> <p class="ql-block">  20241231,开往德国柏林的IC494城际列车,将会停靠纽伦堡、莱比锡等大城市,明天早上抵达柏林中央车站。</p> <p class="ql-block">  一等座的位置,靠背可以调节,可以躺卧,也不至于太辛苦。</p> <p class="ql-block">  毕竟是老牌发达国家,近千公里的铁路干线,一路上灯火通明,不时可欣赏由中国提供的跨年烟火🎆,可惜,原产地大部分地区禁止燃放。</p> <p class="ql-block">  柏林中央车站是终点站,更毋需担心坐过站。</p> <p class="ql-block">  城际酒店紧邻DB车站,出行十分方便。</p> <p class="ql-block">  酒店门前正在练功的北极熊🐻‍❄️。</p> <p class="ql-block">  信步游走柏林中央车站。</p> <p class="ql-block">  柏林中央车站(Berlin Hauptbahnhof)是德国柏林的主要铁路枢纽,也是欧洲最大的立体交叉车站之一。它位于柏林市中心的施普雷河畔,靠近政府区和地标建筑如国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p> <p class="ql-block">  柏林中央车站(Berlin Hauptbahnhof)的主要特点:1. 建筑设计:由建筑师Meinhard von Gerkan设计,车站采用现代风格,玻璃和钢结构为主,采光充足,外观简洁大气。2. 规模:车站分为多层,地上和地下都有站台。地上部分主要为长途列车服务,地下部分则服务于区域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如S-Bahn和U-Bahn)。</p> <p class="ql-block">  柏林中央车站的主要特点:3. 交通连接:柏林中央车站是德国和欧洲铁路网的重要节点,提供ICE(城际快车)、IC(城际列车)、EC(欧洲城际列车)等长途列车服务,同时连接柏林的城市交通系统,如S-Bahn、U-Bahn、公交车和有轨电车。4. 商业设施:车站内有众多商店、餐厅、咖啡馆和超市,满足旅客的购物和餐饮需求。</p> <p class="ql-block">  柏林中央车站还提供行李寄存、旅游信息中心、售票处和自动售票机等设施,方便旅客出行。环保设计:车站采用节能技术,如自然通风和太阳能发电,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柏林中央车站于2006年5月正式启用,取代了原有的莱尔特车站(Lehrter Bahnhof),成为柏林的主要交通枢纽。它的建设是柏林城市重建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提升柏林的交通效率和城市形象。</p> <p class="ql-block">  柏林中央车站位于柏林市中心,地址为Europaplatz 1, 10557 Berlin,周边有许多政府机构、文化景点和商业区,交通便利。</p> <p class="ql-block">  柏林中央车站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是现代建筑和城市功能的典范,为旅客提供了高效、舒适的出行体验。</p> <p class="ql-block">  虽已经在柏林多次自驾,但用脚步丈量,却还是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  20250102,穿过斯普雷河,就到了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不理解deepseek为何不愿聊这个话题)</p> <p class="ql-block">  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也称为柏林世界文化宫,位于柏林政府区中心,是全球唯一的此类机构。它起源于1989年,原为德国议会办公大楼,后转型为促进西方与非西方文化对话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  柏林世界文化中心拥有展览厅、小剧院、大剧院及多功能演出空间,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如讲座、展览、音乐会和戏剧演出,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合作。</p> <p class="ql-block">  文化中心由德国外交部和联邦政府议院资助,旨在展示和探讨当代艺术,同时关注传统艺术的现代发展,鼓励艺术与科学的对话,致力于克服偏见,促进全球文化的交流与理解。</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历史悠久的施普雷河畔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最初由美国建筑师休•斯塔宾斯设计,因其独特的抛物线屋顶形状,柏林市民经常会亲切地将其称为“怀孕的牡蛎”。</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与发展:设计之初旨在作为国会大厦,但由于未达到预期目的,在1987年重新定位并开放为一个多用途文化中心。自1989年起,它被赋予新使命,成为促进东西方及非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  设计特点与建筑:该建筑设计以其显著的曲线型屋顶闻名,反映了重力作用下自然形成的几何美学。内部布局:拥有多个场馆,包括展览厅、小型和大型剧院、灵活多变的演出空间以及会议室,适合举办各种文化和学术活动。</p> <p class="ql-block">  文化中心的社会价值与影响力,通过公开的项目和活动,增进公众对于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社会包容性:努力打破文化边界,让不同背景的人能够在此相遇交流,共同探讨人类共通的价值与挑战。总之,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不仅是物理上的建筑奇迹,更是一个思想碰撞的场域,持续激发着人们对于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反思。</p> <p class="ql-block">  文化中心一侧,远望德国总理府。</p> <p class="ql-block">  德国总理府(Bundeskanzleramt)是德国联邦总理的办公地点。这座建筑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由德国建筑师阿克塞尔·舒尔特斯(Axel Schultes)和夏洛特·弗兰克(Charlotte Frank)设计,于2001年完工。</p> <p class="ql-block">  总理府的建造是柏林作为统一后德国首都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是政府办公场所,也是德国政治权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总理府采用了简洁的现代设计,外观以白色为主,线条流畅,体现了德国政府的透明与开放。建筑的设计理念强调民主与透明,玻璃幕墙的使用象征着政府的公开性。</p> <p class="ql-block">  总理府占地面积广阔,建筑群包括主楼和两侧的附属建筑,形成一个对称的布局。主楼高36米,长约141米,宽约120米。</p> <p class="ql-block">  建筑内部设有总理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厅等,功能齐全,满足政府日常运作的需求。注意:总理府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总理府位于柏林施普雷河畔,靠近国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地理位置优越,象征着德国政治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  虽然总理府不对外开放参观,但其外观和周边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柏林的地标之一。这座建筑不仅是德国政治权利的象征,也展现了现代建筑的美学与功能性。</p> <p class="ql-block">  总理府和议会大厦 地铁站🚉。</p> <p class="ql-block">  与总理府一路之隔的议会大厦,以前已经参观过了,这次就拍个外景。</p> <p class="ql-block">  国会大厦现在不仅是联邦议会的所在地,其屋顶的穹形圆顶也是较受欢迎的游览之地,它不断更新的历史,映射着自十九世纪以来德国历史的各个侧面。</p> <p class="ql-block">  国会大厦建于1884至1894年,是保罗、瓦洛特为帝国议会建造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由于当时威廉二世的反对,建筑上的铭文是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被镶上的。</p> <p class="ql-block">  国会大厦的外墙为古老的古典主义风格,但里面的建筑却充满了现代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国会大厦底层及两侧的几层空间内,安排着元老委员会行政管理机构办公室以及议会党团厅和记者大厅,中间为两层高的椭圆形全会厅。</p> <p class="ql-block">  全会厅上层三边环绕着大量的观众席,普通人可以在观众席,观看联邦议院的辩论。</p> <p class="ql-block">  玻璃穹顶是国会大厦较大的看点,其内为两座交错走向的螺旋式通道,露出的全钢结构支撑,参观者可以通过它到达50米高的瞭望平台,眺望柏林的景色。每当夜间,穹顶从内部照明,从而为德国首都创造了一个新的城市标志。</p> <p class="ql-block">  目前玻璃穹顶里设有关于柏林国会大厦的资料展览。沿着扶梯上到穹顶顶层,从那里可以前往露台,整个柏林的景色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  勃兰登堡门建于1788年至1791年,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Frederick William II) 下令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的胜利。由德国建筑师卡尔•戈特哈德•朗汉斯(Carl Gotthard Langhans)设计,灵感来自古希腊雅典卫城的入口建筑。</p> <p class="ql-block">  勃兰登堡门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高26米,宽65.5米,深11米,由12根多立克柱支撑,形成五个通道。门顶的“胜利女神四马战车”雕塑是勃兰登堡门最显著的特征,女神手持橄榄枝,象征着和平和胜利。</p> <p class="ql-block">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是德国柏林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也是德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在柏林市中心的巴黎广场(PariserPlatz),靠近蒂尔加滕公园(Tiergarten)。穿过正在维修的勃兰登堡门,继续向南进发。</p> <p class="ql-block">  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是柏林市中心的一个重要广场,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现代文化意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波茨坦广场曾是欧洲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也是柏林的文化和商业中心。</p> <p class="ql-block">  广场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战后被柏林墙分割,成为东西柏林的分界线之一,逐渐荒废。柏林墙倒塌后:1990年起,波茨坦广场经历了大规模的重建,成为柏林现代化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  广场周围有许多现代建筑,包括索尼中心 (Sony Center)、戴姆勒城(Daimler City)等,由国际知名建筑师设计。广场周边还有众多购物中心、餐厅、电影院和剧院,是柏林的主要娱乐和商业区之一。波茨坦广场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ale)的部分活动就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  波茨坦广场的主要景点有索尼中心(Sony Center)以其独特的帐篷式屋顶设计闻名,内部有电影院、餐厅和商店。戴姆勒城(Daimler City),包括办公楼、住宅区和艺术画廊,展示了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柏林电影博物馆(Deutsche Kinemathek -Museum für Film und Fernsehen),也在广场附近,展示德国电影和电视的历史,是电影爱好者的必访之处。</p> <p class="ql-block">  波茨坦广场是柏林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地铁(U-Bahn)、城铁(S-Bahn)和公交线路经过,方便游客前往其他景点。波茨坦广场不仅是柏林的历史地标,也是现代城市生活的缩影,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如果你计划前往柏林,波茨坦广场绝对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南,就到了柏林 德国科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游客13欧元,用移动支付可以少1欧元💶。</p> <p class="ql-block">  柏林德国科技博物馆位于柏林克罗伊茨贝格区,它的建筑曾经是恩哈特车站货运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德国科技博物馆陈列了大量历史上的科技产品。</p> <p class="ql-block">  柏林技术博物馆为参观者提供了航空、航运、铁路、汽车、电影技术、计算机、化学和制药工业等多领域的精彩展示。</p> <p class="ql-block">  而悬挂在楼顶的“糖果轰炸机”是该馆的标志设计,它切合了该馆的建设理念——通过关注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来展示技术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德国科技博物馆航空展,展示了德国200年的航空历史,千奇百怪的热气球、滑翔机、民用飞机、战斗机以及各个年代的飞行器实物,陈列在展区的空间中,仅飞机就有40余架,展示规模极其壮观。</p> <p class="ql-block">  其中有大量的航空器,例如Bf 110战斗机、高射炮、Ju 87俯冲轰炸机和V-1导弹。</p> <p class="ql-block">  在柏林电视塔上可以看到该博物馆建筑上著名的C-47运输机,而该运输机是以向柏林-滕珀尔霍夫机场降落的姿势放置的。</p> <p class="ql-block">  展品还有马蒂亚斯·鲁斯特在冷战期间飞到莫斯科并降落在红场的塞斯纳C-172(红场事件)。</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也有一个称为 Spectrum 的科学中心。2002年3月15日,电脑先驱康拉德·楚泽的特展开放,其中包含Z1电脑的原样机。</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p> <p class="ql-block">  程序交换机。</p> <p class="ql-block">  柏林技术博物馆也为观众提供多种教育活动,其中学习单就是一种常见的类型。该馆提供了多条跨越展区的主题参观路线,包括“技术和自然”“技术和战争”“技术和人”等,观众借助学习单参观,打破了展区的限制,对技术会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德国技术博物馆(Deutsche Technik Museum)拥有科学中心光谱,展示了超5万平方米的交通、通信、生产和能源技术的文化历史。在总共14个展览部门中,技术相关方以清晰的方式,以许多原始物体了解交通、通信、生产和能源技术。</p> <p class="ql-block">  德国科技博物馆主要的展示重点是铁路运输,但也有许多种类的工业技术展示。近年该博物馆也有海洋与航空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专列。</p> <p class="ql-block">  德意志的科技实力在19世纪就非常强大了。这里有着许多的机械设备,火车头,航空机器,而且可以动手,没有no touch这类标志。</p> <p class="ql-block">  德国相机,世界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  这么一个巨大的博物馆,里面展出的藏品,自然也是一应俱全。其中包括从航天飞机开始,到商用汽车;从手提箱到珠宝制造,无一不是世间珍品。</p> <p class="ql-block">  德国科技博物馆展出面积,约5万平方米,参观路线长达16公里,如果全部走下来,腿都快走断了,只能捡精华的参观。</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也为观众提供“技术和战争”学习单,为观众提供了6件与战争有关的展品(军用机车、机车残骸、潜艇、侦察机、俯冲式轰炸机、火箭),它们分布于铁路、航运、航空三个展区中。游客沿着学习单提供的路线,依次参观这些展品,对照学习单上对这些展品含义的解读,可以发现技术发明具有的建设性意义。</p> <p class="ql-block">  柏林技术博物馆既展示了工业革命以来璀璨的技术发展成果,展现了人类克服自然局限的伟大智慧;同时也提醒世人,技术若利用不当会对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作用。</p> <p class="ql-block">  对技术的自豪与反思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在该馆的展览、教育活动中,却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  德国人就是凭借这些,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整个博物馆不算很大,但是位置不难找。另外藏品非常的周全,强烈推荐大家来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  柏林技术博物馆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递理性看待技术的观点,尤其是让人们认识到要合理使用技术,造福人类社会,避免战争灾祸。这是一种对历史反思的难能宝贵的态度,使展览陈设的不再是冰冷的机械,而是折射出人类对和平及美好生活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  位于Möckernstraße 10, 10963 Berlin的藤普杜音乐厅(Tempodrom),这座建筑不仅代表了柏林的艺术文化,还见证了从帐篷到宏伟建筑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  随着20世纪90年代德国政府搬到柏林,藤普杜音乐厅不得不为新建筑让路。在建造新的Tempodrom时,原帐篷从1999年到2001年搬到了东bahnhof附近的一个临时地点。</p> <p class="ql-block">  新建筑不仅保留了原始帐篷的形状,还采用了白色钢筋混凝土屋顶结构,让人联想到20世纪20年代大胆的表现主义建筑风格。新建筑内有两个竞技场,这里举办着各种活动,包括音乐会、剧院、演出、表演、马戏团和体育赛事。无论你是音乐爱好者、戏剧迷还是体育迷,这里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藤普杜音乐厅不仅是一个艺术表演场所,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使人每一次走进这座建筑,都能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前往查理检查站途中,一座被炸得只剩一堵墙的教堂原址,提示人们战争的残酷性。</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不修复,也是应了那句老话,忘记过去就是意味着背叛。</p> <p class="ql-block">  柏林6.17大街上的热气球,由于不符合升空要求,停止营业。</p> <p class="ql-block">  查理检查哨(Checkpoint Charlie)是冷战时期位于德国柏林的一个著名边境检查站,连接东柏林和西柏林。它是盟军和苏联占领区之间的主要过境点之一,尤其在1961年柏林墙建成后,成为东西方对峙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查理检查站,位于柏林市中心的腓特烈大街上,原称C检查哨,意为“第三检查哨”或者“丙检查哨”的意思,因在北约音标字母中,“C”通常念作“Charlie”,故称“查理检查哨”。</p> <p class="ql-block">  查理检查哨,是冷站时期柏林围墙边东德与西德进出的一个检查点。该检查站通常为盟军人员和外交官使用。从这个检查哨往北去,即进入东柏林,反之,往南则是进入西柏林。</p> <p class="ql-block">  在查理检查哨边,有一博物馆,即查理检查哨博物馆,展出内容为与柏林墙及两德分裂时期有关的历史资料和物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有关检查站,柏林墙,和两德分裂时期的历史,可以去那里仔细研究。这里收集了许多当时的普通人企图越过柏林墙,从东柏林逃亡西柏林的故事,充满着黑色幽默。</p> <p class="ql-block">  柏林围墙拆除后,此检查哨一度被拆除,而后又被复建,成为柏林旅游的重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  曾经冰冷无私的边检站,如今更像一个游客的集散地,大家都来此回顾那段已经过去三十余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在柏林墙存在期间(1961-1989),查理检查哨是东西柏林之间的关键通道之一,曾多次成为国际紧张局势的焦点。</p> <p class="ql-block">  冷战象征。1961年,美苏坦克在此对峙,几乎引发冲突,这一事件成为冷战的高风险时刻之一。如有兴趣,可看下列长文。</p> <p class="ql-block">  前苏联的T54/T55坦克为有史以来产量最大的坦克,其总数据估计高达86000—100000辆。这些坦克几乎参与了20世纪后半叶所有的武装冲突,例如在东柏林和西柏林边界上的查理检查站,苏军的10辆T-54/55坦克与美军的10辆M48坦克对峙,当时全世界都窒息了。</p><p class="ql-block"> 查理检查站(Checkpoint Charlie):冷战期间,军人唯一能够出入东、西柏林的检查站。查理检查站在冷战期间,是非德国人在两个柏林之间通行的关口,也是所有外国人在东西柏林间唯一的一条市内通路。这个检查站作为没有被柏林墙隔离的区域之一,起着方便两国外交人员通行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冷战时期,因为美国和苏联都对对方高度紧张,所以任何的摩擦,都会引起双方的军事对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查理检查站对峙事件。1961年10月25日,苏军10辆克与美军10辆坦克对峙,大战一触即发。1961年10月22日,一位美国驻柏林的外交官,带着他的妻子,前往东柏林去看戏剧演出,但是却在查理检查站被东德边境警察拦下了,要求他出示证件。不想这个再正常不过的身份检查,却被这位外交官拒绝了。于是,东德的警察以不配合身份验证为由,拒绝了他前往东柏林。或许是这位外交官在妻子面前丢了面子,便命令司机加大油门企图强行闯关,但最终还是被东德的武装警察给堵了回去。不知是故意还是巧合,10月25日,又有一名美国文职官员前往东柏林,而且他也拒绝出示身份证件,结果依然是被东德的边境警察拒绝入境。得到消息的驻徳美军,随即出动了10辆M48坦克以及多辆装甲车,而且还在M48坦克上加装了突破路障的推土铲。同时,美军还在继续施压,不但又开来了几辆装载士兵的吉普车,并且出动了几架武装直升飞机。最后,那名美国文职官员,终于大摇大摆地进入了东德。</p><p class="ql-block"> 美国耀武扬威,激怒了苏联。当天晚上,在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授意之下,苏军驻扎在东德的坦克第68军第3营全部的33辆T-55坦克,在谢尔盖耶夫上校的指挥下,来到了查理检查站。出于谨慎,谢尔盖耶夫上校命令23辆坦克隐蔽在周围的街区待命,而其他10辆坦克则开到了离查理检查站只有50米的公路上,并做好了随时开战的准备。西方媒体立即向全世界报道了这则新闻,并称这是苏联一次有预谋的挑衅。10月26日,美军开始构筑反坦克阵地,同时,西方媒体也开始大肆报道这一事件突,并称这是苏联一次有预谋的挑衅。10月27日,美军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处于在劣势之中,于是美军又调动了10辆M48坦克前往查理检查站附近。此时,美、苏两方坦克的炮口都瞄准了对方,而且而美军的武装直升机也在空中盘旋,并在附近的房屋楼顶部署了反坦克火箭筒。</p><p class="ql-block"> 这种情况之下,丝毫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一场新的大战。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华盛顿方面开始紧张了起来。驻欧美军总司令克莱接到华盛顿的通知,告知他,没必要为了这一件小事让冲突升级,并要求美军保持克制,绝对不能擦枪走火。不光如此,肯尼迪总统也通过秘密渠道,与莫斯科进行了磋商。10月28日,谢尔盖耶夫上校和他的坦克营撤离了现场。而与此同时,美军的坦克也撤离了查理检查站,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终于没有打起来。</p><p class="ql-block"> 在查理检查站,美军除了坦克还有反坦克阵地,但美军并不占优势。当时与苏军对峙的美军坦克为M48坦克,M48的主炮为90毫米,而苏军的T-55坦克主炮为100毫米,无论是在射程和火力上,美军的坦克都不占优势。此外,T-55坦克的外形低矮,不易于被瞄准,就算被击中了,产生跳弹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因此,一旦双方开火,仅凭这10辆T-55就足以碾压美军,更不用提在附近的街区,还隐藏了23辆随时可以增援的苏联坦克。在苏军的战斗条例之中,坦克每行驶7000公里,就要进行一次厂修并进行改装升级,所以,T-54与T-55在外型上极为相似,很多T-55就是由T-54改装而来的。作为当时苏军的主战坦克,T-55坦克与美国M48巴顿坦克和英国百夫长坦克相比,无论是火力、防护和可靠性上,T-55坦克都占据了上风。</p><p class="ql-block"> T-55坦克主要武器是1门口径为100毫米的线膛炮,该炮身长5.6米,最大射程为16公里,平均射速为4发/分,弹药基数34发。T-55坦克的辅助武器为2挺7.62机枪和12.7毫米高射机枪,弹药基数分别为3000发和500发,其夜视设备包括红外探照灯和红外观察潜望镜,这些优势都是美国M48坦克所不具备的。所以,受制于T-55坦克的威力,美军及西德军队,最终没有把事情搞大。</p> <p class="ql-block">  查理检查站,在曾经的东西柏林分界线上,是当时进出这一个城市中的两个国家的八个检查站的缩影,主要为一个美军兵站,和以英、俄、法、德四种文字标识的警告牌。</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这里,一边是苏联士兵,一边是美国士兵,加上警告牌,重现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查理检查哨不仅是柏林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历史的重要见证地,好在一切都过去了,由于大鹅的解体,历史再要重现,恐怕难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东德六一七事件是发生于1953年6月17日的一场东德人民示威游行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原本是6月16日,东柏林300名建筑工人因抗议国营公司领导提高工作定额而不加薪的一次小规模的经济罢工,但是在当天工人的要求被拒绝的消息,被位于西柏林的美国占领区广播电台(RIAS)播报之后,罢工活动于此日发展成为一场遍及东德各大城镇的人民群众示威游行。</p> <p class="ql-block">  示威参与者提出了撤走一切外国军队、实行言论和新闻自由、释放政治犯、举行全德自由选举等政治口号。</p> <p class="ql-block">  起初是东德警察进行镇压,后来苏联驻德国集团军,出动坦克上街驱散示威群众,结果,最终造成55人死亡。</p> <p class="ql-block">  在德国总理府的沿河步道上,有不少纪念当时示威者的十字碑。现在,苏军已不存在,不知北约部队有否驻扎在德国?这个话题敏感,deepseek也表示不愿讨论,此处不再展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