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洋原创艺术摄影《摄影术背后的“收割”真相:回归摄影本质刻不容缓》

含洋原创艺术摄影

<p class="ql-block">在数字化浪潮全面席卷的当下,摄影艺术早已从专业领域走入大众生活,成为人们记录日常、表达情感、进行艺术创作的常用手段。我国摄影群体规模极为庞大,据不完全统计,职业摄影师数量达百万之众,非职业摄影爱好者更是数以亿计,摄影已然成为全民热爱的活动。无论是温馨的家庭聚会,还是壮丽的自然风光,都能看到摄影爱好者们用镜头捕捉美好瞬间。</p><p class="ql-block">从摄影器材进口数据来看,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相机及配件。据行业估算,每年进口相机数量约在千万台级别,进口金额超百亿元。这些进口相机中,中高端产品占比较大,其价格远高于成本,背后是国外品牌的高额利润空间。此外,摄影所需要的芯片和存储设备费用同样惊人。相机内部芯片、存储卡以及用于后期处理电脑的芯片等,每年花费在这方面的资金达数十亿元。仅存储卡一项,因追求大容量、高速度以满足RAW格式等大文件存储需求,每年的采购费用就十分可观。而我们广大摄影爱好者往往浑然不觉,在追求摄影艺术的道路上,不知不觉陷入了这场产业收割的迷局。</p> <p class="ql-block">一、摄影前期与后期概念的错位</p><p class="ql-block">(一)传统摄影概念的严谨架构</p><p class="ql-block">回溯传统胶片摄影时代,摄影的前期与后期有着清晰且严格的界定。在拍摄前期,摄影师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对光线的巧妙捕捉、构图的精心设计、曝光的精准调控自不必说,胶片的选择也是关键环节,不同感光度、颗粒度的胶片适用于不同场景。冲洗药液的浓度配比、相纸的宽容度和纸号选择,以及洗印放大时曝光时间的精确设定,甚至药液中米吐尔与对苯二酚的比例对影像宽容度的影响,都在前期的考量范畴之内。这些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摄影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将脑海中的画面转化为胶片上的潜影,为后续创作奠定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而胶片后期则是在照片洗印放大成为实体影像之后展开。像照相馆中用软、硬铅笔在照片上细腻涂鸦,或是小心翼翼地对药膜底片重新进行刮擦,都是为了让照片在视觉呈现上更加完美,突出主题。值得注意的是,照片的宽容度是由前期过程控制的,后期处理在此基础上赋予照片更丰富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p><p class="ql-block">(二)现代错误理念的滋生与蔓延</p><p class="ql-block">随着数码相机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摄影前期与后期的概念被一些人偷换,在讲课、著述立传过程中严重扭曲。当下,一种普遍的错误认知是摄影必须依赖后期,甚至认为不进行后期处理的照片就是“裸片”,将后期处理视为提升照片质量的关键所在。这一观念的传播,背后离不开发达国家相关产业的推波助澜。以美国Adobe公司的Photoshop(PS)软件为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其强大的平面设计处理软件功能被过度宣扬,仿佛没有它,摄影创作就难以完成。在国内一些人铺天盖地的宣传下,摄影爱好者们纷纷投身后期技术的学习,在软件、插件上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不断更新。一些人学不会摄影就认为是后期涂鸦没有学好,甚至年轻一代走上讲台也误认为摄影后期必须经过平面设计软件的加工才能设计出影调与色调。</p><p class="ql-block">这种错误理念的负面影响深远。日美从不把摄影前期如何控制以及如何导出数字底片再导入PS软件精修的内容写入说明书。这导致我国许多摄影师过度依赖后期,拍摄前期不再用心钻研摄影技术、精心构思画面。更有甚者,众多摄影家会员觉得只要素材足够,后期就能扭转乾坤。由于大家都依赖相似的后期软件和预设效果,摄影作品陷入严重的同质化困境,这归根结底是没有学会摄影前期相机控制内容造成的。前期无控制文件,照片就失去了独特的个性与艺术风格。更为关键的是,过度后期处理模糊了摄影与图形设计的界限,一旦后期超出合理的精修范畴,就会造成像素位移、透视关系错位、色彩关系的色阶断层。在进行大幅度的涂鸦、修改后,摄影原本记录真实的特性便被破坏,影像变成了设计的图像,摄影作品也就沦为了图形设计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二、相机产业的过度扩张与消费迷局</p><p class="ql-block">(一)相机更新换代的利益驱动</p><p class="ql-block">在数码相机市场,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相机厂商不断推陈出新。他们把很多视频功能混淆概念添加在每一台相机内,还将专业高速相机功能也添加到普通相机中。在过去的百年摄影发展历程中,没有自动对焦功能的相机依然拍出了成千上万的佳作,摄影史里的世界级大师作品很多都是在没有自动对焦镜头的情况下记录下的美好瞬间。</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摄影爱好者和日常摄影需求而言,这些升级往往并非必要。从1600万像素提升到2400万像素,在普通显示器或常规照片打印尺寸下,人眼几乎难以察觉差异。更关键的是,相机更新换代应根据不同的摄影目的需求而定。如果只是在网络发图,手机和卡片机拍摄的一寸底片足以满足需求;用于印刷以及影展,购买M43或半画幅相机就能够满足;只有从事艺术摄影、商业或广告摄影,需要巨幅图片输出的单位与个体才需购买全画幅相机;而只有新闻纪实摄影需要直出图片的单位与媒体才需要6000万高像素相机,并且还必须具备与之匹配的高像素存储介质能力。可是在美日德等国家的影响下,相机更新换代总是伴随着价格上涨,消费者被迫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新设备,沦为消费陷阱中的猎物。</p><p class="ql-block">(二)手机摄影兴起凸显相机真实需求</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手机摄影技术突飞猛进,已能轻松满足基本影像记录需求。如今的智能手机,摄像头性能强劲,图像处理能力出色,无论是风景、人物还是产品和家庭生活点滴,都能便捷拍摄并即时分享。但这也造成造假修图软件昌盛,充斥着新闻与纪实摄影的无剪裁和无后期的基本法则,让历史记录的保真性受到冲击。回顾数码相机发展历程,在电脑和PS尚未普及的六十年里,简单的数码相机同样诞生了无数优秀作品。这充分证明,摄影的核心在于摄影师的创意与技术,而非设备的高端程度。</p><p class="ql-block"> 然而,被美国软件公司聘用或认证的一些人以及相机厂商和部分摄影媒体却刻意夸大相机与手机摄影的差异,过分强调相机在摄影创作中的不可或缺性,误导我国消费者认为只有专业单反或微单相机才能拍出高质量照片。这使得消费者盲目跟风购买高端相机,忽视自身实际需求,成为发达国家相机产业收割财富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三、RAW文件格式的误读与商业利用</p><p class="ql-block">(一)RAW元数据文件格式的发展与本质</p><p class="ql-block">RAW文件格式的诞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最早的数码相机只有JPEG和TIFF这种高质量图像格式,但由于其文件体积过于庞大,而当时的存储介质速度慢、容量小,严重限制了数据的存储和传输。为了解决连拍和存储量过大这一问题,RAW格式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最小的不压缩原文件格式,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商业和需要后期精修图像用途而设计,比如后来随着户外巨型广告、超市大型广告等对大型图片文件的需求。RAW格式记录了相机传感器捕捉到的原始数据,为导出TIFF数字底片再进行后期精修处理或设计平面广告提供了丰富的信息。</p><p class="ql-block">但需要注意的是,RAW格式本身最大的缺陷在于它并非直接的图像文件,其对色彩的还原也并非直接呈现。所以全球各个相机厂商都必须提供将RAW元数据格式转换为图像格式(如TIFF格式)的软件,我们通常将其称为“数字底片”。这里要强调的是,如果不学习摄影前期相机控制内容,就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数字底片,前期无设置就无法导出合格的数字底片。RAW只是原始数据文件,拍摄时的一切设置,包括白平衡滤镜和动态宽容度(对比度、饱和度、锐度)的调整等,都需要精准控制曝光,才能得到相机最大的宽容度,为后期处理提供优质的基础数据。若前期拍摄设置混乱,后期即便使用再强大的软件,也难以弥补前期的不足,无法导出高质量的数字底片。</p><p class="ql-block">(二)错误解读与美国的霸权行径</p><p class="ql-block">在市场宣传和部分摄影教学中,RAW文件格式被错误地解读为是照片最好色彩的标准。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只有拍摄RAW格式的照片才是专业和高质量的体现,而拍摄JPEG格式则被视为业余和低质量的象征。这种错误观念的传播导致很多问题。JPEG是拍摄时调整曝光与色彩还原的真实样片,然而很多摄影师只存RAW格式,前期相机不控制,也不导出数字底片,直接用RAW文件放入PS软件做影调与色调,这是极端错误的做法。这使得摄影爱好者们纷纷照搬,追求拍摄RAW格式照片,进而让美国和发达国家在存储芯片领域大发其财,我国不得不购买更大容量的存储芯片和存储卡,同时还需性能更强的电脑来处理这些文件,进一步加大对美国芯片的依赖。</p><p class="ql-block">美国凭借其在1998年PS软件诞生后在数字领域的霸权地位,利用PS软件实施了一系列不利于摄影行业健康发展的行为。PS作为一款平面设计软件,被美国方面大力推广用于摄影后期处理,试图让大家放弃使用原相机品牌厂自带的RAW软件。美国要求各相机生产厂家提供自己的RAW色彩设计密码,以便给PS软件添加插件来读取RAW文件。然而,各生产厂家并未提供相机前期拍摄控制设置参数的读取密码,这就导致PS软件虽然能够读取RAW文件,但却不具备将其导出为数字底片TIFF文件格式的功能,也无法直接读出前期相机拍摄黑白图片的设置参数。</p><p class="ql-block">这一情况使得很多非专业摄影师不得不在PS软件中重新将彩色照片转换为黑白影像,或者使用PS软件对摄影图像进行过度处理,将摄影图像变成了平面设计图形。更为严重的是,美国还花钱培养大批的PS软件认证师和培训教员,以及盗版使用监管员,通过这种方式让我国摄影爱好者陷入年年交费升级PS软件的困境,不仅浪费了大量金钱,还误导了大众对摄影技术的正确认知,使得我国至今都缺乏完善的摄影技术教程和专业的摄影技术规范。</p> <p class="ql-block">四、坚守正确摄影道路的策略与反思</p><p class="ql-block">(一)重塑正确的摄影理念</p><p class="ql-block">含洋凭借40多年的职业摄影历程,在网络中不管是新闻、纪实摄影,还是艺术摄影,从不后期而且提倡原创艺术摄影。在此郑重提醒我国有关部门,亟需重塑摄影理念,让我国99%的摄影人学会相机前期控制同时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摄影的本质是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表达,而非依赖后期软件和高端设备。当我们用数码相机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完成了胶片摄影中所有前期对宽容度的控制。</p><p class="ql-block">摄影师应学会数码相机前期参数设置,把重点放在拍摄前期原理上,不断提升自身摄影理论与技术水平,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创意,巧妙运用光线、构图等元素,实现精准曝光和色彩还原,确定好影调与色调,拍摄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对于新闻、纪实摄影而言,其肩负着记录真实、还原历史的重任,后期必须严格遵循保真性原则,绝对不可进行会改变事实的后期处理。因为这些照片不仅是当下事件的记录,更是未来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一旦后期篡改,将会误导公众认知,歪曲历史真相,我们绝不希望我国历史影像被篡改。</p><p class="ql-block">艺术摄影虽可进行后期精修,但也必须建立在前期精准设置的基础上。应该先将RAW文件转换为数字底片TIFF格式文件,再对其进行精修,而不是直接用PS调整RAW文件,以确保照片的原始信息和前期创作意图得以最大程度保留。后期处理应作为辅助手段,在前期拍摄的基础上对照片进行适度优化,而不是改变照片的本质。</p><p class="ql-block">(二)理性消费摄影器材</p><p class="ql-block">在购买摄影器材时,消费者要保持理性,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进行选择。不要盲目追求最新款、最高端的相机设备,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摄影用途和技术水平。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来说,一部性能良好的入门级相机或手机就足以满足日常拍摄需求。同时,要学会合理利用现有的摄影器材,通过不断练习和提高摄影技术,充分发挥出设备的最大潜力。</p><p class="ql-block">(三)大力发展本土摄影产业</p><p class="ql-block">为了摆脱发达国家在摄影术领域的产业收割,我国应大力发展本土摄影产业。加大对摄影技术研发的投入,培养本土的摄影器材和软件品牌,提高我国在摄影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加强摄影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摄影人才,推动我国摄影艺术的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和记录生活的方式,本应带给人们纯粹的创作乐趣和对世界的独特表达。然而,发达国家在摄影术领域的种种收割行为,却让这一美好的追求蒙上了功利的阴影。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只有树立正确的摄影理念,理性消费摄影器材,大力发展本土摄影产业,才能在摄影领域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让摄影回归其本质,成为我们表达自我、记录生活、创造艺术的有力工具。在未来的摄影发展道路上,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被虚假宣传和错误理念误导,以理性和自信的姿态迎接摄影艺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