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偶然机会得知弟弟手里珍藏了一本爷爷的《军人转业证明书》。</p><p class="ql-block"> 于是,从弟弟那包了一层一层又一层的小包裹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了它,进行了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这本军人转业证明书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回乡转业建设军人证明书》</p> <p class="ql-block"> 证明书都是繁体字,内容是从后面一页开始向前面登记的。</p><p class="ql-block"> 前后封面都是较硬的纸板,外边大概是粘一层上了红色的绸布。</p><p class="ql-block"> 后封面内就是一个大大的红五星,一看到这个,我就想起小时候看最爱看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题材的电影时,电影刚开幕时,那喷射着道道红光的八一军徽,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用现在话说就是无穷的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 第一页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画像和他的亲笔题词:“为人民服务”!</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代久远,一层薄薄的锡纸上也印上了领袖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 再往里就是我们敬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的画像和题词:“保持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p> <p class="ql-block"> 再往里就是盖有《山东省转业建设委员会》钢印的持证人照片。</p><p class="ql-block"> 可惜,这张他的孙子辈们都没有见到的他们的爷爷及祖爷爷的照片,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弄丢了!</p><p class="ql-block"> 好歹听说邻村爷爷的战友后辈们那里有爷爷和他的战友两人的合影,我们这些孙子辈们要想知道爷爷的模样,只有依靠那张合影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一页是回乡转业建设军人登记证。证号是:</span><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b><span style="color:rgb(1, 1, 1);">字第31445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里的“陈”和后面转业证上的“陈”应该都是指陈毅司令员。</span></p><p class="ql-block"> 爷爷是1912年10月生人,1946年12月入伍,1951年12月26日登记转业,1952年4月14日代领转业证。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九十九师政治部”方印。</p><p class="ql-block"> 爷爷在部队参加过战斗四次,立四等功两次。</p> <p class="ql-block"> 这一页是爷爷部队给爷爷的鉴定。</p><p class="ql-block">鉴定结论:</p><p class="ql-block"> 优点:1.工作积极。爱护公物。</p><p class="ql-block"> 2.团结上好!</p><p class="ql-block"> 缺点:个性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简要栏里填的是:入伍前八岁务农,32岁民兵,34岁参军。</p><p class="ql-block"> 1946年12月在山东鲁中三分区警五团特务连战士。1949年4月,山东鲁中三分区警卫连,炊事员。1950年10月步兵第九十九师师直警卫连,炊事员。</p><p class="ql-block"> 鉴定机关是:步兵第九九师整编集训团第七中队。队长:尚德远,政指(政治指导员):刘荣枬(zhan)。</p> <p class="ql-block"> 这一页就是回乡建设军人公约和陈字第31445号《中国人民解放军回乡转业建设军人证明书》。</p> <p class="ql-block"> 回乡转业建设军人公约</p><p class="ql-block">一、保持革命军人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遵守政府法令,爱护公共财物。</p><p class="ql-block">二、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争取作劳动模范。</p><p class="ql-block">三、不居功,不骄傲,联系群众,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p><p class="ql-block">四、作民兵骨干,准备随时响应祖国召唤,归队服务。</p><p class="ql-block"> 同样盖有《山东省转业建设委员会》的钢印。</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回乡转业建设军人证明书</p><p class="ql-block"> 陈字第31445号</p><p class="ql-block"> 查刘风兆同志系山东省临朐县大关区刘村人,现年四十岁,于一九四六年参加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斗六年,原在步兵第九十九师师直警卫连任炊事员职务,现全国胜利,为加强国家建设,特派回原籍,生产待命,并得按回乡转业建设军人待遇办法予以应有之待遇。</p><p class="ql-block"> 此证</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之关防 总司令:</p><p class="ql-block"> 朱德</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二年一月十五日</p> <p class="ql-block"> 最后封面内的红字是持证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 此证必须注意保存,不得遗失与转借他人,若有遗失,应立即向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声明登记,概不补发。</p> <p class="ql-block"> 爷爷生活在一个动乱贫困的时代,年仅47岁,一生虽说短暂,但却无尚光荣的。他给我们后辈们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我想应该就是这本军人转业证了。</p><p class="ql-block"> 爷爷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应该还有他的勇敢和智慧。大哥曾讲过一个他从村里的老人那里听到的爷爷的一个有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年,国民党军队占领了我们村庄,村里人唯一的一口烧火做饭用的水井也被国民党兵霸占着,无人敢去打水,但村里人又不能不用水,无奈之下,爷爷说我去看看,于是担起挑水用的水桶径直朝井边走去,快到井边时,被国民党兵发现,并听到大声呵斥:“干什么的?”爷爷听到问话后,用慢慢的语气回答道:“游——击——小——组”。国民党兵一听,觉得十分好笑:这家伙一定脑子有问题,真正的游击小组人员怎么会说自己是游击小组呢?于是放过了爷爷,爷爷成功地担水回家。</p><p class="ql-block"> 爷爷冒着危险去担水这事,有人说是聪明,有人说是真傻。但我更相信爷爷是智慧加勇敢,这一结论从他转业时部队对他的鉴定和登记内容就能窥知一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