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灵蛇贺岁,非遗添彩。乙巳新春之际,白鹅潭畔早已洋溢着暖意融融的“年味”。借此前往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保护中心)游览参观,满是过年的喜庆气氛,让逛展的过年沉浸式体验红红火火的广州年味!</p> <p class="ql-block"> 行走的人</p> <p class="ql-block"> 白鹅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是我国内涵最深厚、内容最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传统节日。今年是申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span>“春节”成功的第一年,也是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启用的春节第一年。</p> <p class="ql-block">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 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充分它蕴含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情感的聚合,体现了对祖先、先贤的纪念,具有历史的伦理价值。春节作为新旧时间的交接点,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密切相关,是辞旧迎新的重要日子。春节涵盖家庭、历史、社会、自然伦理,是内涵深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节日。</p> <p class="ql-block"> 广东非遗馆与广东美术馆、广东文学馆集于一体而组成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畔三江交汇处,地处长堤街南侧。 是广东省内首家独立的非遗展示场馆。承担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示展演、非遗研究、生产开发”功能。</p> <p class="ql-block">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设施,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领衔团队设计,总建筑面积超14万平方米,总展陈面积达4万平方米,外形酷似一艘停泊在珠江岸边的轮船,寓意着满载岭南文化艺术宝盒的巨轮即将扬帆起航。</p> <p class="ql-block"> 2025年农历乙巳蛇年,将是我们过的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非遗过大年”成2025年春节新趋势。借此时间来到了大湾区艺术中心进行游览观光,参观欣赏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该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04万平方米,包括基本陈列区、专题展厅、传承工坊等三个板块。臻品云集 名家协力呈献南粤锦绣。</p> <p class="ql-block"> 进入这艘巨轮形像的建筑里,去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部展厅的布局和规模非常的漂亮和丰盛,需用很多时间才能观赏了大部分展厅。基本陈列以“人民非遗 时代新彩”为主题,主要展示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保护传承实践成果。</p> <p class="ql-block"> 主题:人民非遗 时代新彩</p> <p class="ql-block"> 该馆从一楼到四楼,每层展厅都有自己专属的“关键词”:文脉、生活、艺术、交流。在一楼大厅主要展示有不乏名家大师的经典之作,如中华传统狮舞的一脉,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优秀民俗文化集大成者的醒狮和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辜柳希《绽放》等作品。</p> <p class="ql-block"> 醒狮</p> <p class="ql-block"> 非遗馆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对广东潮州金漆木雕,国家级非遗产代表产品。</p> <p class="ql-block"> 《绽放》</p><p class="ql-block"> 作品是潮州木雕,作者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辜柳希,分别制作的金漆木雕《绽放》和</span>《步步高八层龙虾蟹篓》两座。</p><p class="ql-block"> 《绽放》用整根樟木创作,设计精巧,整体融入浪花之中,造型独特,两个大型主体蟹篓附带着诸多的小蟹篓,其中还孕育着一个小蟹篓更是其趣味之处,赋予了其传承之风、传帮带的寓意。此外,作品以反包生如意的造型为亮点,宛如浪花绽放,隐喻我国各行业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美好景象。</p><p class="ql-block"> 其规格:96x78x208cm</p> <p class="ql-block"> 《步步高八层龙虾蟹篓》</p> <p class="ql-block"> 《步步高八层龙虾蟹篓》</p><p class="ql-block"> 作品采用樟木的整根原木,保留部分树皮,结合潮州木雕"龙虾蟹篓"镂空雕与髹漆贴金手法,融合浮雕、圆雕、通雕等多种技艺雕刻而成。作品气势恢宏,八个竹篓随波涌起,海生动物与竹篓大小各异,布局自然,体现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p><p class="ql-block"> 其规格:128x120x280cm</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楼专题展厅,举办</span>主题:“非遗里的广州年——广州人的春节指南”春节主题展览。展期为:2025年1月22日-2月28日。满是过年的喜庆气氛,让逛展的过年游客沉浸式体验红红火火的广州年味!</p> <p class="ql-block">布新居、添新衣</p><p class="ql-block">阖家团圆行花街</p><p class="ql-block"> 迈进展览的大门,熟悉的老广春节布景撞进眼帘:一对大红灯笼高高挂,稳稳托着平安吉祥的好兆头;红彤彤的春联贴在两侧,承载着迎瑞纳福的美好祈愿;厅堂中央,广式家具线条细腻流畅、质感圆润;广州珐琅、榄雕、广彩瓷、砖雕与广州剪纸作品造型精美、工艺独特。布新居,扫除旧岁尘埃,寓意着辞旧迎新,迎接全新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添新衣,向来是广州人迎接新年的头等大事之一。钉金绣裙褂、广绣服饰绣工细腻,线条和色彩搭配相得益彰。新衣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恰似五彩斑斓的梦,等待在新的一年里绽放。穿上新衣,霉运统统跑光,好运吉祥一整年。</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家家户户齐聚桌前,一起品味团圆饭。这可不仅是一顿美食盛宴,更是亲情的凝聚。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生活点滴,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在这温馨的时刻,亲情于交谈与碰杯中升温,所有的烦恼与疲惫烟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 行花街,广州新年的灵魂所在。寓意“大展宏图”的桃花,满树嫣红,仿佛把春天提前带来。岭南押花艺术、通草画、竹编、钩花、素馨花……打造出花的艺术世界,游客漫步其中,仿若置身真正的花街,满是欢笑。“发过猪头”“掂过碌蔗”“捞乜都掂”……这些好意头的粤语,字里行间都是广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这里也是不少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瑞兽出巡、年俗活动</p><p class="ql-block">迎春纳福庆新年</p><p class="ql-block"> 瑞兽踏春,福泽人间。看那威风凛凛的醒狮,欢腾跳跃,传递着吉祥安康;象征祥瑞的麒麟,周身鳞片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造型别致的貔貅寓意着招财进宝,为新的一年带来财富与繁荣;还有那憨态可掬的猫头狮,灵动活泼,给新年添了几分俏皮。瑞兽所到之处,人们欢呼雀跃,它们驱散过去一年的阴霾,开启全新的美好篇章。</p> <p class="ql-block"> 展厅内,广州年俗、花市排期、非遗展演等内容一一列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春节期间的好去处。造型美观的红木宫灯、制作精巧的香粉技艺,让游客在光影与芬芳间,感受浓郁醇厚的广州年味。</p> <p class="ql-block"> “过大年,最紧要就喺稳个好意头”,每位游客可以在这里留下新春的愿望,寄寓美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非遗里的广州年——广州人的春节指南”专题展览从“广州人如何过春节”的独特视角为观众提供了广州人的春节指南,赶快携手亲朋好友,到广东省非遗馆来过大年吧!</p> <p class="ql-block"> 观赏一楼大厅和专题展后,开始二楼层以上的展厅游览参观,其主要是基本陈列展。</p> <p class="ql-block"> 鳌鱼舞</p> <p class="ql-block"> 二楼展厅主要有是“山海之间”和“饮和食德”两个。其“山海之间”展厅,展陈以时间轨迹为线索,从广州的行花街、佛山的行通济、客家的上灯、潮汕的英歌舞,到湛江的傩舞、瑶族的耍歌堂,随处可以找到属于岭南人的乡愁印记。</p> <p class="ql-block"> 山海之间”展厅</p> <p class="ql-block"> 每层展厅的标语设计也独具匠心。广州珐琅制作技艺传承人杨志峰、杨承燊父子共同为“山海之间”展厅标语设计珐琅字。标语以锤纹紫铜为胎底,古铜色釉料使珐琅字更显韵律变化的质感。</p> <p class="ql-block"> 迎春 祈福</p><p class="ql-block">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p><p class="ql-block"> 广东人把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待,寄托在新年的仪式中,凝聚在辞旧迎新的年俗里,在丰富多彩的过年民俗中,共同迎接春天与美好生活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广州人行花街,佛山人行通济,揭阳人行彩桥,阳江人行大运……春节期间广东人总要出门兜一圈,希望能在新“转个运”。</p> <p class="ql-block"> 通济</p><p class="ql-block"> 通七堡之游行逸客尋春任得渡頭飲馬</p><p class="ql-block"> 济萬人之來往曲播跨水體涵村尾垂虹</p> <p class="ql-block"> 数字技术 为非遗增添亮色</p><p class="ql-block"> 山与海交汇,古与今兼容,人与城邂逅。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打破门类界限,将非遗还原至岭南文化空间进行展示,并通过静态展览、动态展示、活态展演、互动体验的综合运用,充分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p> <p class="ql-block"> 龙凤呈祥舞九天</p><p class="ql-block"> 鸳鸯戏水不羡仙</p><p class="ql-block"> 欢喜临门家和顺</p> <p class="ql-block"> 英歌</p><p class="ql-block"> 英歌,又称"扣英歌""跳英歌",是潮汕地区一种集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舞蹈。每逢春节、元宵节或其他重大喜庆日,潮汕地区都会进行英歌表演。</p> <p class="ql-block"> 英歌以《水浒传》"元宵节大闹大名府"的故事为题材,表现梁山泊好汉攻打大名府时勇猛、豪迈的气势,极具阳刚之气,被潮汕人民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作品以《英歌雄风》为称,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吴维清、吴漫两位作者,创作</span>大吴泥塑。</p> <p class="ql-block"> 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鳌鱼舞</span></p><p class="ql-block"> 鳌鱼舞是汕头市澄海区的一项传统动物舞蹈。表演时,有成套的潮州大锣鼓班伴奏,首、身、尾连成一个整体,由7人表演,其中1人扮演擎珠人(舞珠者),5人操纵鳌鱼,1人扮作"执笛"渔女,由擎珠人"执珠"指挥,晃动鱼珠引领鳌鱼表演"出海" "脊鳌" "跃龙门"等情景。</p> <p class="ql-block"> 点晴</p> <p class="ql-block"> 采青</p> <p class="ql-block"> 游龙</p> <p class="ql-block"> 东莞中堂传统龙舟(大头龙)</p><p class="ql-block"> 在“山海之间”展厅里,全长22米的东莞中堂传统龙舟格外吸睛。这件来自“中国龙舟之乡”的展品出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龙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霍沃标之手,因诞生于香港回归1997年而别具收藏意义。</p> <p class="ql-block"> 楼盘上观赏白鹅潭畔三江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 吴川飘色</p><p class="ql-block"> 吴川飘色巡游是年例活动中的重头戏。飘色表演多以戏剧、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为内容进行装扮,一板飘色就像一座活动的小舞台。巡游时以锣鼓班开道,飘色人物仿若凌空飘逸,彩旗、幡伞、八宝等仪仗队相拥簇,每隔十组飘色配一套锣鼓班,声、色、艺达到完美交融。</p> <p class="ql-block"> 品月 叹秋</p><p class="ql-block"> "月光饼,圆叮当,今夜拿来照月光。"</p><p class="ql-block"> 金秋时节明月高悬,映照着岁月的流转与天地的变迁。月光、星辰、人间烟火气,传递着每一个广东人对幸福生活的祈愿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 月饼模俗称月饼印,是制作月饼的工具,最早可追溯到宋朝,但流传的月饼模子以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居多。旧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过中秋时自己制作月饼,饼模多为自制,不同年代的印模形式千姿百态,图案丰富多彩,蕴含了国人朴素的思想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将生活和艺术合二为一,历经百年仍韵味犹存,是凝结我们民族情感的实用器和艺术品,是民间雕刻艺术的一朵奇葩。</p> <p class="ql-block"> 佛山灯笼</p> <p class="ql-block"> 八音锣鼓柜(高赞村"和乐琼楼"样式)</p> <p class="ql-block"> 佛山秋色工艺品 彩灯</p> <p class="ql-block"> 佛山秋色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灯杆彩风习俗</p><p class="ql-block"> 灯杆彩凤习俗是揭阳市揭东县港野村及周围江姓族人以"竖灯杆升彩风"的形式纪念先祖江万里的活动。每十一年举行一次,活动持续一个月。</p> <p class="ql-block"> 时和 年丰</p><p class="ql-block"> 香火缭绕,礼敬祖先;载歌载舞,同庆丰年。</p> <p class="ql-block"> 湛江的傩舞</p> <p class="ql-block"> 每逢年终岁末,广东人多以祭祖方式,祈求先人庇佑,感念自然之恩,共赴新年之程。</p> <p class="ql-block"> 广东民俗包罗万象,折射出粤人崇宗敬祖、敬畏自然、热爱生活、安居乐俗的丰富情感色彩。</p><p class="ql-block"> 在这亮丽新奇、嬉变多姿的风土人情映衬下,广东人的生活图景变得尤为动人。</p> <p class="ql-block"> 瑶族的耍歌堂</p> <p class="ql-block"> 这些丰富多彩的岁时节俗,如无言的山海,浸润在广东人的寻常生活中,随四时轮转,走过一年好景,走入下一个春天。</p> <p class="ql-block"> “饮和食德”展厅通过广东美食多媒体互动展示,让观众寻味“舌尖上的广东”的同时,感受“粤菜师傅”如琢如磨的匠心。</p> <p class="ql-block"> 南粤地处亚热带,湿热多雨,背山面海,水网密布,地理风物丰富多样。岭海兼得的地缘优势,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塑造了粤人包容开放、融合互鉴、"饮头啖汤"、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p><p class="ql-block"> 在前言旁边,展示出四条用剪辑方式表现出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美景,与时食相关。</p> <p class="ql-block"> 立春</p><p class="ql-block"> 雨水、惊蛰</p><p class="ql-block"> 春分</p><p class="ql-block"> 清明、谷雨</p> <p class="ql-block"> 立夏</p><p class="ql-block"> 小满、芒种</p><p class="ql-block"> 夏至</p><p class="ql-block"> 小暑、大暑</p> <p class="ql-block"> 立秋</p><p class="ql-block"> 处暑、白露</p><p class="ql-block"> 秋分</p><p class="ql-block"> 寒露、霜降</p> <p class="ql-block"> 立冬</p><p class="ql-block"> 小雪、大雪</p><p class="ql-block"> 冬至</p><p class="ql-block"> 小寒、大寒</p> <p class="ql-block"> 时食 相和</p><p class="ql-block"> 饮食之道,存乎于心。《论语》有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时不食。"广东人讲究顺应时令节气烹饪美食。广东人的日常饮食适应四时之变,春要"升补",夏要"清补",秋要"平补",冬要"滋补"。</p> <p class="ql-block"> 广东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依山面海,气候炎热湿润,珠江水系发达,拥有全国第一长大陆海岸线,陆地山林之鸟兽,江河湖海之鳞介,绿野平畴之果蔬,出产丰硕。为了获得这份自然的馈赠,粤人穿越四季,徜徉山海,采集、捡拾、挖掘、捕捞……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 世界菜系之味,大体可以分为清鲜与浓醇两脉,广东菜则是清鲜之典型,以原味本色为终极追求,各地方菜之间既相融合又各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食品制作的5个过程管控环节,1未处理食材、2处理好的食材、3烹饪技法、4最后成品、5特殊吃法。</p> <p class="ql-block"> 广州茶文化</p><p class="ql-block">山水与共</p><p class="ql-block"> 一盅两件,开启湾区一天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粤港澳大湾区人毗邻而居,同饮一江水,形成了共同的民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以日常饮食格居,到岁时节庆,从中都可够受到湾区人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现念和生产实践。</p> <p class="ql-block"> 茶楼起筷</p><p class="ql-block"> 广府茶楼文化、涵盖饮食之茶、汤、菜、点之形态,茶楼建筑装潢之风格,室内字画古董之雅撞,听曲品戏之娱乐,交友洽商之门道,都是湾区人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凉茶</p><p class="ql-block"> 凉茶是粤、港、澳地区人民根据当地气候、水土特征,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总结出的一种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饮料。</p> <p class="ql-block"> 药食 同源</p><p class="ql-block"> 广东属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雨热同期,炎热潮湿,独特地理气候环境造就广东人注重适时进补的膳食哲学。广东人祖祖辈辈都相信"食养",食物与药材的奇妙融合,传递着广东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尊重。</p> <p class="ql-block"> 杏林 春暖</p><p class="ql-block"> 广东四时常青,草木丰盛,物类众多。人们在长期防病治病的过程中,利用当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症研制疗效显著的中药验方和诊治疗法。</p> <p class="ql-block">著名中药老企业:<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华老字号 以人为本</span></p> <p class="ql-block"> 登楼扶梯的空中,可观赏到有传统文化的很大气赏花灯。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楼主要有“物华锦绣”展厅、“臻品厅”、“传承工坊”等。</span></p> <p class="ql-block"> 赏花灯</p> <p class="ql-block"> 位于“物华锦绣”展厅入口的“百工照壁”,可谓集岭南传统工艺之大成。作品以木雕为框架,再经灰塑、潮州木雕、广彩瓷烧制技艺等12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区块精心打造,历时两个多月而成。</p> <p class="ql-block"> 极具岭南特色的木雕《物华锦绣》是物华锦绣展厅入口,展示传统美术与传统技艺项目精湛技艺以及薪火相传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屋脊嵌瓷 花鸟人物</p><p class="ql-block"> 建筑屋脊的镶嵌(嵌瓷),以多种的材质:陶瓷、贝灰、细沙、水泥、红糖、瓦片、钢丝、铜丝等来制作的具有文化底蕴造型,其规格:240x30x60cm。</p> <p class="ql-block"> 三楼的臻品厅集中展示多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代表作。如粤绣(潮绣)代表性传承人康惠芳的《岁朝清供》、珠绣代表性传承人黄伟雄的《百鹤图》等精品佳作。 </p> <p class="ql-block"> 粤绣《潮绣》代表传承人康恵芳的《岁朝清供》“镇馆之宝”——长5米的潮绣屏风。</p> <p class="ql-block"> 珠绣屏风《百鹤图》</p><p class="ql-block"> 《百鹤图》是珠绣代表传承人黄伟雄的代表作,作品由12扇屏风组成,以明代画家边景昭《百鹤图为蓝本,综合运用珠绣多种技术创作而成。</p> <p class="ql-block"> 丹凤朝阳</p><p class="ql-block"> 项目名称:湖州彩瓷烧制技艺</p><p class="ql-block"> 作者:叶竹青设计</p><p class="ql-block"> 叶丽虹制作</p><p class="ql-block"> 材质:陶瓷</p><p class="ql-block"> 规格:120x96cm(直径)</p> <p class="ql-block"> 酸枝圆座屏山水微书《唐诗》</p><p class="ql-block"> 项目名称:陶瓷微书</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芝文</p><p class="ql-block"> 材质:瓷</p> <p class="ql-block"> 紫荆孔雀</p> <p class="ql-block"> 撒网</p><p class="ql-block">项目名称:象牙雕刻</p><p class="ql-block">作者:张民辉</p><p class="ql-block">材质:象牙</p><p class="ql-block">规格:120x16x47cm</p> <p class="ql-block"> "凤凰"骨雕自行车简介</p><p class="ql-block"> "凤凰"是人们心目中的蹲鸟,象征天下太平,也表选了我们祈起世界和平的心意。这个作品让全世界人做一中国的一个象征,因为中国是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对全体的中国人民来讲,具有共享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大型件雕艺术品主创:苏忠阳</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1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四楼展览主要有</span>“南风传韵”展厅、“湾区同心”展厅的两个主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不仅是岭南文化的“基因库”,更是湾区人共同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 湾区同心 构筑“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 四楼“湾区同心”展厅精选粤港澳三地共有的粤剧、武术、醒狮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将湾区人民共有的文化生态一一呈现。入口处陈列气势磅礴的大型骨雕作品《湾区同心》成为大湾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一道缩影:广州镇海楼、香港金紫荆广场、澳门大三巴、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珠海大剧院等湾区地标在长度将近5米的牙雕里纤毫毕现、栩栩如生,饱览《湾区同心》犹如一场穿越山海之旅,其顶端猛犸象牙球竟达31层之多,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湾区同心》大型骨雕</p><p class="ql-block">项目名称:象牙雕刻</p><p class="ql-block">作者:张民辉</p><p class="ql-block">材质:牛骨</p><p class="ql-block">规格:498x108x167cm</p><p class="ql-block"> 《湾区同心》大型牙、骨雕作品,由象牙雕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民辉及其团队设计并制作,用水牛骨为原料,采用象牙雕制作技艺,呈现出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极具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展示了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繁荣发达、社会和谐安定的湾区新景象。</p> <p class="ql-block"> 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张民辉介绍,为完美复刻湾区的名山秀水,这件作品集合20多名工匠、历时约3000天制作而成,使用的牛骨材料达到13吨。“从建筑到人物,每个细节都包含着精益求精的思考,只为完美表现我们生长于斯的大湾区。”</p> <p class="ql-block"> 南狮的威严风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特色庆典</span></p><p class="ql-block">抢包山</p><p class="ql-block"> 长洲太平清靓总香港长洲店北浒店每年农出四月举行的民俗活动,"抢包山"则是其中的一项仪式活动,一般在太平方能型后一晚举行。活动中,参与者命力零爬上包山抢作为供神物品的包子。按照传统的说法,抢得越高、越多的包子,福气则越旺。</p> <p class="ql-block"> 粤剧是连接粤港澳三地天然的文化纽带。2009年,粤剧由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成为湾区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里程碑。展厅通过广东八和会馆、戏台、红船等营造了粤剧文化空间,让观众身临其境领略湾区粤剧传承氛围。</p> <p class="ql-block"> 展览粤剧戏服 、木偶戏 、粤剧乐器等,表现出粤剧传统文化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南风传韵展厅</p><p class="ql-block"> 按照口头传统,语辞表演艺术形式的丰富程度,依次呈现广东民间育音乐、传统音乐、曲艺、传统戏剧岭南民间艺术内容。</p> <p class="ql-block"> 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增添了一抹鲜活的亮色。在“南粤稽古”单元,亭亭如盖的大榕树下,手持折扇的“讲古”先生,正在将五羊传说娓娓道来。仔细一看,眼前的说书人竟是一位“AI讲古人”。</p> <p class="ql-block"> 在展厅播放的影片里,观众能看到展品征集的幕后故事,也能深深体会到三地非遗传承人浓浓的家国情怀——“原本只是一次简单的拍摄邀约,想不到各位传承人都带着作品‘有备而来’。”广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广辉、香港粤东磁厂第三代传人曹志雄、澳门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李溢坡收到《湾区同心·广彩》的拍摄消息,连夜通宵赶制作品配合拍摄,共同捐赠给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p> <p class="ql-block"> 精彩纷呈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館展览,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在这里,随处都可以找到属于岭南人的乡愁印记……</p><p class="ql-block"> 精彩纷呈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观众呈现出一场永不落幕的视角盛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