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华英初阶》与《华英进阶》</p><p class="ql-block"> 维新运动之前,我国就已有一些类英语教材存在,如见于史料但未见实物、初版于1874年之前,但具体时间不详的唐景星编《英语集全》和邝容阶编《字典集成》等<font color="#b06fbb">(《英字入门·序》曹骧,1874年上海申昌书庄)</font>;及已见实物,于1860年初版的冯泽夫编《英话註解》、1874年初版的曹骧编《英字入门》等。未见实物的英语类教材不好评价,但从其名称推测,应该属于中英文对照性质的类字典教材。而从已见实物的编辑体例和内容看,《英话註解》虽然也是按门类将课文分为了若干"门",每个英语单词都对应标示了汉语释义,并用汉语标注了英语读音,但组词连句较少,还只是简单的英汉对照,类似于英汉辞典、字典,勉强可以做为英汉简单交流的参考,其编纂初衷是服务于中英商务交流;而《英字入门》则已编排有序,设“英字源委”等章节专事介绍英文字母、单词及文法,正文则按课次排列,采用“第某课”体例,编纂亦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课文是由单词在渐进为组句,已基本符合教材的要素,但是书并未表明其读者对象,从其序言内容分析,应该也是服务于中英商务交流。前述例举那些可以算作教材,学界有不同看法,而著者认为,《英字入门》已具备教材的基本要素,应该属于教材,并且是我国最早的自编英语教材。但目前学界公认的我国最早英语教材,则是《华英初阶》。<font color="#b06fbb">(图片)</font>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英字入门》不是学堂用教材,发行量不大,在加上其出版时间比《华英初阶》早25年,当时人们对英语的接受程度比《华英初阶》出版时的接受程度低,所以造成的影响小;二是《英字入门》的实物遗存极少,学者们不但难窥真容,而且许多学者还不知其存在,也就无从鉴别是书是否属于教材。还有一点须特别注意,《英字入门》是自编教材,而《华英初阶》是编译教材,两者并不相同。以上学术探讨见仁见智,本著搁置争议,仍按《华英初阶》为我国最早的编译英语教材作叙事。</p><p class="ql-block"> 《华英初阶》成书于1898年,是书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编译英语教材,同时也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本教材。是书的出版,是商务印书馆由一个印制商业帐册的小作坊,向教科书出版龙头机构过渡的重要转折点。是书的出版背景,缘于我国甲午新败,维新思潮高涨,学习西学、富国强兵的理念进一步成为朝野共识,自光绪皇帝以下的许多重臣,也都开始学习英文。而上海作为我国的开放口岸,自然也就成为了接触西学的前沿,渴望学习英语的在学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也越来越多,但当时可资选用的教材,除了英文原版教材外,就只有前述简单的英汉对照式手册。而对于没有英语基础的国人而言,直接学习英文原版教材难度太大,而前述英汉对照式手册原本只是用于商务,也并不适合学生系统学习,导致一时没有适用的教材。当时的商务印书馆经理夏瑞芳,从商业视角敏锐察觉到了其中的重大商机,便找到翻译家谢洪赉,请他编纂一部适合国人学英语的适用教材,谢洪赉认真比较了当时流行的各式英语教材,经反复权衡与筛选,最终选择了英国人为印度小学生编写、且当时教会学校在用的教材Primar,并逐课加注中文释义,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对照编排,明晰而直观,很适合初学者使用。丁未年版《华英初阶·小引》道出了编纂缘起:“自各国互市以来,中外交通、华洋杂处,迩来又增闢口岸,外务日益殷繁,使非娴习西文何以为应世之,具此学制中所以特设西文一科也,惟是本馆见各书肆所售西书,惜仅刊英文而不列华字,恐学者难以领会”,有鉴于此,故在编纂方式上“别出心裁,创一捷径,先列以英国原文,又为之注明华字,颜曰《华英初阶》”。</p> <p class="ql-block"> 《华英初阶》为单册,以光绪丁未版为例,仅48页,封面为双层竖长方形,外层为铁艺围栏式造型,内层为直线加波纹造型。内部上层为一窄格,书大写英文“english and chinese primer”,下部为三栏式布局,右栏印“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下面小竖长方框内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中栏印隶书大字“华英初阶”;右栏印“西历一千九百零七年”。是书无目录,主要构成先是英文字母、单词,以下为课文,例举课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e</p><p class="ql-block"> m e me 我</p><p class="ql-block"> H e he 他</p><p class="ql-block"> b e be 是</p><p class="ql-block"> W e we 我们</p><p class="ql-block"> 《华英初阶》由英国人为印度小学生所编教材《primar》翻译而来,所以有明显的英国殖民主义色彩和印度的地方风情,还有许多宗教内容,如“上帝造我”、“上帝造我们所造诸物”、“上帝赐我一切所有”、“上帝是普世的王”等,而且还编入了一些印度的人文地理类常识,和我国毫无关联。对此编译者也在《序》中坦承,"其书专为印度人而作,凡所称属,或未必尽合于吾中国之学子"。而为什么要选择宗教教材,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当时传播西学教授英语的学校基本都是教会学校,可见的英语教材几乎都已与宗教绑定;二是作者自身就信奉基督教,选择编译有基督教倾向的教材也在情理之中。当时尚未有学制,清廷也缺乏审查意识,而即使有审查意识也无力阻止,致使宗教意识极强的《华英初阶》得以风行,使蒙童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不知不觉间也接受了宗教教育。(图片)</p> <p class="ql-block"> 是书一经推出,便风靡一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有显著宗教倾向的《华英初阶》广泛进入课堂,而朝野上下也几乎无人认为不妥。受到鼓舞的商务印书馆再接再厉,在是书的基础上,又依样推出《华英进阶》教材一套五册,为商务印书馆涉足教材出版行业打下了基础。丁未年版《华英初阶·小引》也变相为《华英进阶》作广告:“凡初习英文者,宜先以此书为起点,复继以译行之《华英进阶》”。</p><p class="ql-block"> 《华英进阶》的初版时间,相关史料多语焉不详。因为从可见样本的体例看,均与王亨统所编《绘图蒙学课本》系列教材一样,属“不计初版”式体例,即只记载本样本的出版时间而不记载初版时间,这样即使是见到初版本也难以辨识,致使其初版时间成谜。查1903年版《华英进阶》第三集,有“办理江南商务总局兼管南洋保商事宜司道”就商务印书馆为《华英进阶》申请版权保护而回复的“发上海商务印书馆实贴”,其批复时间为“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初五日”,即1901年7月20日,从情理推测,初版时间不会早于该时间,但现存实物却见有1899年版本,可知该回复并不是清廷准予出版的依据,或者是书在未或批准前就已经先行出版。而综合《华英初阶》于1898年初版,随即编译《华英进阶》这个史实来推测,《华英进阶》应该是于1899年初版,后于1901年获得版权保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英进阶》的编纂体例类《华英初阶》,所见样本的前四册各自均有序跋,而且内容各不相同,还增加了目录和插图,全书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课文仍为中英文两种文字对照编排,其内容极为丰富,如初集有《学生有三等》、《微物》、《乞儿之妄想》、《上帝之慈祥》、《虎》等110课;二集有《小童与猫》、《灵魂》、《文法功课》、《学习英文》、《学堂讲语》等90课;三集有《我母》、《孔雀》、《狐与鼓》、《母灰心》、《灯蛾与烛》等108课;四集有《蜗与小鼠》、《三斧》、《捕鱼鸟》、《人生十箴》、《司灯塔者之女》等106课:五集有《及早事神》、《江水之源》、《约翰邦此》、《祈祷之要》、《见义勇为》等105课。以上课文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例举第四集第四十四课《人生十箴》:</p><p class="ql-block">一·、汝今日能行之事,勿缓至明日。</p><p class="ql-block">二、汝己所能之事,勿以扰人。此可以使汝渐进于自由、独立之途。</p><p class="ql-block">三、勿用钱于未得之先,此可以使汝免种种困难,及他人之诱惑。</p><p class="ql-block">四、勿以价廉而买不急之物,往往有以此致败者矣。</p><p class="ql-block">五、骄矜之痛苦,甚于饥渴寒冻,宜排去之于胸中。</p><p class="ql-block">六、勿令饮食无度而后悔,节食则身强。</p><p class="ql-block">七、凡愿做之事不见为难,苟汝欲事之轻而易举,则当心爱之。</p><p class="ql-block">八、生平未遇之祸,使我愁苦何极,是故当常待患难之至。</p><p class="ql-block">九、持物恒取其光滑之柄(即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之意),遇矜恤他人之事,则务用其极,若己身偶有艰苦,则不可铺张失实。</p><p class="ql-block">十、怒时,则启口之先,默数十数,怒甚则数一百,行此者可免多罪多忧。</p><p class="ql-block"> 以上课文包括了宗教、文法、寓言故事、训诫等内容,汉语课文多为浅近文言文,与后期的国文课文无异,是书作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早期教材,其相对成熟的国文课文及其中的丰富内容,都对后期《最新国文教科书》的国文体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这两种教材面世后,随即成为当时英语学习者的首选教材,一版再版,畅销多年。一大批文化名宿如胡适、周作人等,当时所学的英语启蒙教材就是《华英初阶》。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回忆,他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时用的英语课本就是《华英初阶》;胡适在他的自传《四十自述》之《在上海》中,也回忆说他在梅溪学堂读书时"英文班上用《华英初阶》”。《华英初阶》和《华英进阶》作为国人最早的英语启蒙教材,在我国的英语教育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