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水美</p><p class="ql-block"> 都腊月二十六了,年味较之以前,淡得没法说,大街上人少,车不多。尤其是禁放烟花爆竹,让年的气氛冷了许多。加之今年除夕,上班族才休假,年味儿还是一个字——淡。天气不好,大街上卖春联的篷子倒了几个,有的商户缺席或拔走了,雨夹雪还在下,简直没一点气氛,幸亏一家卖灯笼的红色还给人以暖意。</p><p class="ql-block"> 蒸年馍,还算是传承得不错,妇女打招呼都是准备蒸年馍呀。人常说:“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九(小除夕)蒸馒头。”旧俗认为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和炒菜,认为会争吵是非,所以人们习惯在腊月廿九蒸馒头。这年馍,除了馒头,就是包子,有的地方还蒸年糕。“糕”与“高”谐音,意思是步步高升。“二十九,蒸馒头”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之一。二十九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馒头,而且一定要蒸好,蒸多。这不是小事,它代表着各家的“面子”,“蒸”馒头寓意生活将要蒸蒸日上,日子越过越好。而且还要在蒸好的馒头上面要点上五个红点,表示要鸿运当头。另外,蒸馒头,要发面,象征着发财。蒸馒头,还象征着丰收与富裕。因为,蒸馒头使用材料是面粉,面粉又是小麦做的。过去小麦丰收了,就说明人们可以吃饱饭了,生活好了。所以,馒头就寓意着农业丰收和生活富足。馒头还有团圆、幸福之意。人们认为馒头的外形圆润饱满,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团团圆圆。另外,制作和分享馒头,也体现了一家人的团结和合作。所以馒头也被视为家庭和睦团圆,和生活幸福美满的象征。其实,人们在腊月二十六就开始蒸年馍了,只不过,现在的蒸年馍简单得多。</p><p class="ql-block"> 过去蒸年馍,开锅之前,锅盖盖着,有时出现馍被汽溜水打而塌陷的情况(俗称鬼捏馍),其实,这是馒头回缩起皱现象,通常是因为水蒸气过多,导致馒头受热不均匀造成的。解决方法很简单:控制好水量,半小时到40分钟就能蒸熟。火候也很关键,刚开始的时候火大,烧开后后要转成小火。过去,人不懂,开锅之前,心里特别紧张,就用刀在空中砍几下。</p><p class="ql-block"> 蒸包子,最需要合作,制作馅子前要摘菜,清洗,再脱水,剁馅。萝卜包子,要提前擦萝卜,萝卜擦擦,紧张得很,借来借去的,家人把擦好的萝卜焯水后,我帮着挤出萝卜恶水,使出浑身力气,手筋都是困的,家人再剁碎;地软包子,虽然好吃,可地软很难清洗,那才是功夫活呢,弄不好,吃着沙感忒强,闻着香,就是不敢合牙。还有豆腐、粉条包,豆腐的白,粉条沫子的酱色,还有几丝绿菜,记忆是如此深刻,虽然都是素包子,可全都是如此可口。至于用炼大油渣包的包子,那份香脆,和后来人们用锅巴渣包的包子那份香窜,简直连有钱人家蒸的肉包子都要逊色呢。第一锅馍出来,不管是萝卜包子、豆腐粉条包子、地软包子,都觉得好吃,那时的年味特别浓,在吃之前,一定是先给供桌子上先敬的。</p><p class="ql-block"> 尽管,年味儿淡了,可蒸年馍的习俗还是一直传承着,因为它简单,可仍有着其独特的节日文化。</p><p class="ql-block"> 2025.1.26</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包子</p> <p class="ql-block">包子、馒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