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海 美篇号:363793221 <b>过去我被繁忙的工作所困,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很少有时间慢下来,去享受一段属于自己的旅程。现在退休后,我喜欢独自出门的乐趣,它如同一股清泉,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让我的旅行充满自由感。<br> 清晨,我背起行囊,行走在海口市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发现有一处闹市中心却又独具清幽的地方。打开手机地图一看,原来是五公祠。据说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于绍圣四年(1097年)来琼,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留存以来,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不断在其周围增建、重修古迹,人们习惯上把这组古迹群称之为“五公祠”。它是海南历史最悠久、建制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为丰富的古典寺庙园林景观建筑群,同时也是海南贬谪文化的发祥地。</b> <b>因与内陆隔着茫茫大海,古代的海南是荒蛮之地,在漫长的历史中,来过许多朝廷罪臣。从唐朝开始,皇帝把犯错的臣子发配到这偏远的地方,具有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的意味。对于古代官员来说,被贬谪几乎是职业生涯被叛了死刑。苏轼曾写诗描述当年海南的艰难生活——食无肉,出无友,居无屋,病无医,冬无炭,夏无寒泉。</b> <b>五公祠座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绿树中,是为纪念被贬官至此的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宰相赵鼎,宋朝大学士李光、胡诠五位名臣而建,承载着五公在被放逐海南期间对海南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祠内供奉着五位先贤的灵牌灵位,尤其是院中伫立五公石雕像,神态庄重,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建筑群除了五公祠,还包括苏公祠、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东斋、两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琼园和新建的五公祠陈列馆。</b> <b>李德裕,生于河北省赵县,李纲却生于福建,赵鼎山西人氏,李光则为赵州上虞人,胡铨乃江西庐陵所生。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皆成一代豪杰,却又落难不断,被奸权抹黑,一贬再贬。唐朝李德裕是被贬谪到海南的官员中名气较大的一位,他曾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兵部侍郎等多个职位,并两度出任宰相。他内制宦官,外抑藩镇,政绩非凡,为国家安定作出很大贡献。后因朋党之争被贬海南岛。宋朝大学士胡铨被称为骨头最硬的南宋名臣,他主张抗金、反对议和,因而被贬谪长达23年,其中有8年是在海南度过的。宋朝名臣李光被贬至海南后,在当地推广种植水稻,增加粮食产量,造福于民。观稼堂(观看庄稼的堂屋之意)专为纪念李光而建。</b> <b> 进了大门,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向里走,鸟声啁啾,和风习习,一座木质结构的楼阁映入眼帘。这座号称“海南第一楼”的大殿,便是五公魂归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在屋顶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让人感受到岁月的痕迹。楼内朱梁丹柱,光彩夺目。大殿的墙壁上还绘有精美的壁画,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为庄严的大殿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在清凉的厅堂内,五公栩栩如生的塑像就依次排列在人们眼前。被贬黜至此的五位先贤,历经艰难困苦考验后,丹心不泯,心怀家国、忧国忧民、正气凛然,身处逆境却失意不失志,大力发展公益事业、传播中原文化、培养人才……他们带来的文化与文明,深深影响了海南的历史。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五公对海南的进步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b> <b>从大殿往后走,是一处地近闹市却独有清幽的长廊。青石铺地,楼阁错落,树荫木郁,环境优雅,奇花异木掩映楼阁,古老的藤蔓植物依附在长廊两边,当微风吹过时,藤蔓随风摇曳,绿叶摩擦发出沙沙的声音,如同自然的交响乐。人们在此漫步,感受古建筑的韵味,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仿佛走入了一幅历史画卷。祠内古朴宁静,有着琼台胜景、瀛海人文的美誉。亭园花红柳绿,幽静荫凉。周围楼台亭阁相互辉映,绿树环绕,鸟语花香,一派独具特色的南国风光。穿过长廊,便是后花园。这里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各种花卉争相斗艳,散发出芬芳的香气。这里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既能感受到古老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气派。</b> <b>在这个充满喧嚣的世界里,能有机会自由自在的到外面走走,这种深度体验的旅行,能感受到那份只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收获的是独特的成长与感悟。</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