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訾洲公园郁金香展区出来,我们沿主道向柳宗元的《訾家洲亭记》石碑走去。</p> <p class="ql-block"> 虽是冬季,道路两旁仍是翠竹掩映,绿棕葱葱。</p> <p class="ql-block"> “岁寒三友”--是现代著名文人田汉、欧阳予倩和徐悲鸿,他们在桂林訾洲公园留下了许多诗词和文化作品,与园中的香樟树和凤尾竹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 梁漱溟(1893~1989年),祖籍桂林,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敎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道旁有许多石刻,石刻上有外国元首游览桂林的感言、陈毅元帅游览桂林的诗作,还有许多古诗词。</p> <p class="ql-block">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于1977年至1981年担任美国第39任总统,卡特被誉为“中美关系领路人”,在他任期内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他于1987年6月偕夫人访问中国并游览了桂林。他说:</p><p class="ql-block"> 我还在孩提时代,就听说过桂林这个地方。看見过桂林山水画,可我认为这不过是艺术家的主观想像而己。今天来到桂林,才明白了我以前所听到的和所見到的都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 丹麦首相保罗.哈特林游览桂后的感言: </p><p class="ql-block"> 漓江太美了,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 陈毅元帅赞美桂林的诗作中最为经典的金句:</p><p class="ql-block"> “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p> <p class="ql-block"> 春节期间公园里举办桂林千灯游园会,白天、晚上都有表演,内容十分丰富。遗憾的是我们到这里上午的表演已结束,只有下午两点以后的表演及晚上的灯会,我们只好继续游览。</p> <p class="ql-block"> 桂林千灯游园会节目。</p> <p class="ql-block"> 为美化晚上的灯会,树上掛了许多小蜜蜂、小甲虫等昆虫灯。</p> <p class="ql-block"> 大草坪上布置着各式各样艳丽的巨大彩灯。</p> <p class="ql-block"> 穿过千灯游园会广场,来到柳宗元《訾家洲亭记》石碑前,石碑上有大型柳宗元半身浮雕像及《訾家洲亭记》全文。</p><p class="ql-block"> 柳宗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哲学家、思想家,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曾被贬湖南永州十年,后任广西柳州剌史4年,病逝于柳州任上,年仅46岁。</p>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在元和十年(815年)赴任柳州剌史时经过桂林,对桂林的奇山秀水留下了深刻印象。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行立担任桂州剌史、桂管观察使,在訾家洲建亭,并邀请柳宗元来桂林登洲游宴,柳宗元于是撰写了《訾家洲亭记》。</p> <p class="ql-block"> 《訾家洲亭记》全文。该文赞美了广西桂林的美丽风光,记叙了裴行立中丞在訾家洲建亭的经过及自已登临訾家洲观览桂林山水的感受,并将修建园林建筑与庆贺朝廷平定淮蔡的胜利联系起来,热情而不夸张地赞颂了裴中丞的行事。</p><p class="ql-block"> 这篇记文不仅是赞美桂林的美文名篇,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说法的渊源。文中提出“今是亭之胜,甲于天下”,这是第一次将“桂林山水”与“甲天下”联系在一起的评价,比宋代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说要早384年。</p> <p class="ql-block"> 石碑的另一面,刻有毛泽东手抄的柳宗元诗作《别舍弟宗一》。</p><p class="ql-block">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p><p class="ql-block"> 零落残魂倍黯然,</p><p class="ql-block"> 双垂别泪越江边。</p><p class="ql-block"> 一身去国六千里,</p><p class="ql-block"> 万死投荒十二年。</p><p class="ql-block"> 桂岭瘴来云似墨,</p><p class="ql-block"> 洞庭春尽水如天。</p><p class="ql-block"> 欲知此后相思梦,</p><p class="ql-block"> 长在荆门郢树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建訾家洲亭的裴行立中丞雕像。</p> <p class="ql-block"> 訾家洲亭。</p> <p class="ql-block"> 距訾家洲亭不远处,有一株千年参天古香樟树,是漓江两岸最古老的树木之一。</p> <p class="ql-block"> 此古香樟树高大雄伟,枝繁叶茂,树干苍劲粗壮,主干需6人才能合抱过来。古樟树虽历尽沧桑,仍屹立于訾洲岛上。</p> <p class="ql-block"> 通向江边的竹林小道。</p> <p class="ql-block"> 訾洲岛所处之地江面开阔,与象鼻山隔江相望,是全方位观赏象鼻山的最佳处,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驻留隔江观象的圣地,故被誉为“千年观象地”。远眺江对岸,象鼻山酷似一只在漓江边畅饮江水的巨象,遇烟雨时,对面的象鼻山若隐若现,犹如一幅水墨画卷,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抚琴吟唱,眺望着对岸的象鼻山。</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象山水月”景观。“象山水月”一景因象鼻山而得名,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身之间形成一个面积约150平方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洞如明月浮水,构成“象山水月”奇景。</p> <p class="ql-block">《和水月洞韵》宋.薊北处士</p><p class="ql-block">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p><p class="ql-block"> 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p> <p class="ql-block"> 《与郑少融、赵养民二使者访古訾家洲, 归憩松》宋.范成大 </p><p class="ql-block"> 飘飘竹雨润轻裘,</p><p class="ql-block"> 嫋嫋松风系小舟。</p><p class="ql-block"> 安得从容兴废手,</p><p class="ql-block"> 越人重上訾家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