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的漂泊与诗意——柬埔寨之二

畹馨

洞里萨湖 <p class="ql-block">洞里萨湖——"越南浮村":那里是柬埔寨最贫穷的角落,也是东南亚最魔幻的水上剧场。</p> <p class="ql-block">当游船划开浑浊的湖水,眼前突然跃出漂浮的城池。蓝漆剥落的船屋与绑满轮胎的校舍随波起伏,天主教堂的尖顶与佛龛的飞檐在水面投下交错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导游指着立柱上的水位刻度说:"这里雨季涨十米,旱季退七成,他们的房子跟着湖水跳舞。"有的高脚屋底部悬挂着渔网,网里养着鱼。</p> <p class="ql-block">这里聚居着三代前逃避越柬战争的难民后裔,70万人在国籍的夹缝中漂泊。柬埔寨政府发放的临时证件在政权更迭中失效,越南则以"叛国者"为由拒绝接纳,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无国籍群落。</p> <p class="ql-block">忽然看见靠近我们的一条小船上,站着一位脖子上缠绕蟒蛇的妇人,面向游客兜售生意,蟒蛇鳞片在烈日下泛着冷光:"拍照1美元,摸蛇加1块。"妇人脚旁有一小女孩,顾自玩耍着;船头一位十几岁的女孩负责划桨。</p> <p class="ql-block">午后的阳光炙烤着浮动集市,装满鱼露与方便面的货船在船屋间逡巡。穿校服的少女坐在"水上便利店"柜台后,货架上洗发水与蚊香盒随波浪轻轻碰撞。</p> <p class="ql-block">我们登上由集装箱改造的观景台,看见足球场大小的浮岛——用竹筏拼接的"陆地"上,少年们赤脚追逐褪色的皮球,每一次射门都激起四溅的水花。</p> <p class="ql-block">突然有铁皮船贴上游船舷窗,三个男孩展示着竹篓里的暹罗鳄与眼镜蛇。最大的孩子不过十岁,黧黑手臂纹着褪色的龙形贴纸:"摸鳄鱼牙齿2美元。"当同伴争抢钞票时,最小的男孩始终沉默,手指抠着船板缝隙里滋生的青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导游轻声提醒:"别施舍现金,船尾有捐赠箱。"后来才知,这些"动物表演者"需将收入上缴蛇头。</p> <p class="ql-block">日落前,我们登上废弃油轮改造的观景平台。湖水在暮色中渐变成熔化的琥珀,归航的渔船拖着金色尾迹,惊飞的白鹭掠过教堂尖顶的十字架。卖烤鱼的老妇收起凉棚,佛龛里的烛火与霓虹灯牌同时亮起,将水面染成破碎的琉璃。</p> <p class="ql-block">当最后一缕霞光沉入湖底,万千星辰从水面升起,仿佛漂泊者用烛火写就的水上史诗。</p> <p class="ql-block">回望渐远的灯火,突然理解为何柬埔寨人称他们为"水生稻"——这些无根之人早已在沉浮间进化出独特的生存智慧。或许正如船屋窗台那支摇曳的蜡烛,黑暗中的坚守本身,就是照亮归途的星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