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福州的于山,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者,也是文化的承载者。它虽不高,海拔仅58.6米,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于山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动人的传说故事。</p><p class="ql-block">这次游历于山风景区更使我悟到它是一部“保家卫国”的教科书。保家:幽美的环境,寓意着家园美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源远流长;卫国:勿忘国耻,国家强盛来之不易,创业难,守业更难。</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一、优美景色,流连忘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于山的历史与传说</b></p><p class="ql-block">于山因战国时期“于越氏”居住于此而得名。汉代时,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留下了“九仙胜迹”的传说。据说,九兄弟中唯有老大额上开了一眼,其余八人皆为盲人。他们在于山的九山洞采草伐薪,汲水炼丹,用丹井水洗眼后恢复光明。这个传说为于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戚公祠与爱国情怀</b></p><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戚公祠是于山的必游之地。戚公祠是为了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而建的。祠内供奉着戚继光的戎装塑像,两壁挂着“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等历史画卷,以及他的军事著作《练兵纪实》《纪效新书》。在这里,仿佛能听到戚家军抗倭的呐喊声,感受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福建事变与补山精舍</b></p><p class="ql-block">于山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近代重大事件的发生地。1933年,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在于山的补山精舍策划了“福建事变”,试图反抗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补山精舍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先辈、铭记历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爱国石碑与摩崖石刻</b></p><p class="ql-block">于山的摩崖石刻是其文化瑰宝之一,共有113处,其中宋代的35处。这些石刻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更是古代书法的瑰宝。在戚公祠旁的石壁上,镌刻着郁达夫的《满江红》,这首词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表达了对戚继光的敬仰。此外,还有“誓雪国耻”“四省沦亡,空前耻辱”等抗战时期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见证了福州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抗争精神。</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六、郁达夫与于山</b></p><p class="ql-block">郁达夫是现代著名作家,抗战期间他曾在福州担任省政府参议。他多次游览于山,并写下《闽游滴沥》等赞美福州山水和风物的文章。他在戚公祠题写的《满江红》被后人镌刻于石壁上,成为于山的一道亮丽风景。郁达夫还曾题诗:“于山岭上戚公祠,浩气仍然溢两仪。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山,一步一景,古迹与自然完美融合。从九仙观的道家文化到戚公祠的爱国情怀,从摩崖石刻的历史见证到补山精舍的近代风云,于山的每一处都让人感受到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于山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在这里,历史与传说交织,文化与自然相融,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爱国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