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公元494至499年)</b></p> 吴浩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62、齐国皇帝萧颐去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方的齐国第二位皇帝萧颐是一位明君,于公元482年登基,时年42岁。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军事扩张,奠定了南齐的基业。公元493年7月逝世,时年53岁,在位11年。太子萧长懋在同年2月26日即已去世,时年36岁。故由萧长懋之子郁林王萧昭业继承皇位,时年20岁。以尚书左仆射、西昌候萧鸾为尚书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齐国雍州刺史晋安王萧子懋,因皇帝幼小,时局艰难,秘密安排了保全自己的计划,命令作部制造器仗。征南大将军陈显达屯驻襄阳,萧子懋打算逼他做部将,陈显达秘密报告了西昌侯萧鸾,萧鸾征召陈显达为车骑大将军,调萧子懋为江州刺史。但命令萧子懋的部队留下,助镇襄阳,仅带白值、侠毂等随从前往。陈显达路过襄阳时,萧子懋对他说:“朝廷命令我一人调动,做为亲王,怎么能夠过于轻率!现在我还想带二三千人马随同前往,您的意思如何?”陈显达说:“殿下如不将军队留下,那将违背圣旨,问题严重!况且这里(襄阳)的人也很难为你所用。”萧子懋沉默无语,计谋未能实现,前往寻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郁林王萧昭业性格放蕩不羁,生活奢侈无度。西昌侯萧鸾密谋废掉萧昭业,另立国君。招引曾任镇西咨议参军的萧衍与他同谋。荆州刺史、随王萧子隆性情温和,有文才,萧鸾也想召请他,又恐怕他不顺从。萧衍说:“随王虽有美名,其实平凡低劣,他手下无智谋之士,所依仗的得力助手只有司马垣历生和武陵太守卞白龙。但这二人唯利是图,若用显要的职位引诱他们,没有不来的,你只须写一封信就可以了。”萧鸾听从萧衍的主意,征召垣历生任太子左卫率,卞白龙为游击将军,二人都到任了。接着又任命萧子隆为侍中、抚军将军。豫州刺史崔慧景是齐高帝、武帝时的旧将,萧鸾对他怀有疑忌之心,便以萧衍为宁朔将军,守卫寿阳,崔慧景惧怕,穿上罪人的白色衣服出城迎接,萧衍对他进行了安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63、萧昭业放蕩不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萧昭业宠爱中书舍人綦母珍之、朱隆之、直阁将军曹道刚、周奉叔、宦官徐龙驹等人。綦母珍之论荐的事情,没有不允许的。他将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职都定出价格,先交钱后做官,旬月之间,家累千金。綦母珍之不用等待皇帝诏令,便可索取官府财物、征发劳役,官员们都互相说:“宁可拒绝皇帝的诏敕,也不能违背中书舍人的命令。”萧昭业让徐龙驹任后阁舍人,经常居住在含章殿,他头戴黄丝帽,身披貂皮袍,像皇帝那样南面而坐,代替皇帝签署诏令,侍奉者分立左右,与皇帝没有两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萧昭业将齐武帝萧赜安葬后,就和左右的人換上便衣,在城里游荡。他喜欢在父亲的崇安陵的墓道中投掷泥块,比赛跳跃,做各种粗俗的游戏。他随意赏赐左右,动辄百数十万。他对着钱说:“我过去想你十枚都得不到,现在为何多得没法用你了?”齐武帝在位时,国库积存的钱有五亿万,斋库的钱也超过三亿万,金银布帛不可胜数。萧昭业当皇帝不到一年,已基本告罄。他到主衣库,让何皇后及宠姬用各种珍宝器物相互投击打碎,以此为笑乐。他与祖父齐武帝萧颐宠爱的姬妾霍氏通奸,并更其姓为徐。朝廷无论大小事均由西昌侯萧鸾决定。但萧鸾几次劝谏他,多不听从,并开始忌恨萧鸾,想除掉他。萧昭业私下对齐武帝厚待的尚书右仆射鄱阳王萧锵说:“你听到萧鸾对我怎么样?”萧锵素来和顺而谨慎,答道:“萧鸾在皇族中年龄最大,而且受到了先帝的委托,我们的年龄都小,朝廷所依顿的只有萧鸾一人。愿陛下不要有什么顾虑。”萧昭业回宫后,对徐龙驹说:“我想和叔公(萧锵)共同设计除掉萧鸾,他不同意,我不能单独办这件事,暂且听之任之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64、萧鸾谋废萧昭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齐武帝萧颐的族子萧谌,是齐武帝的心腹,掌管宮廷的保卫,机密之事,无不参与。征南咨议萧坦之是萧谌的同族,曾在太子宮任职,很受皇太子萧长懋(萧昭业之父)的赏识。萧昭业因为他们是祖父辈的旧人,所以对他们非常亲近信任。萧坦之可以随意出入后宫,萧昭业所作各种放蕩轻浮的游戏,萧坦之都随从在侧。萧昭业喝醉后,常赤身裸体,萧坦之上前扶持並予以规劝。西昌侯萧鸾想劝谏,萧昭业在后宫见不到,只得派萧谌、萧坦之直接进宫转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萧昭业的皇后何婧英也是个纵欲放荡的女人,与萧昭业的侍从楊珉私通,二人同眠共枕,如同恩爱夫妻。何皇后对萧昭业也很亲热,所以萧昭业对她不加管朿。殿阁的门彻夜大开,宮内宮外混乱不堪。萧鸾派萧坦之上奏表,请求杀掉楊珉,何皇后泪流满面地说:“楊郎是个年轻的好人,没有犯罪,怎能枉杀?”萧坦之附在萧昭业耳边说:“外面盛传楊珉和皇后有奸情,远近皆知,不可不诛。”萧昭业很不情愿地同意了,但不久又下诏赦免,但执行官已用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萧鸾又启奏诛杀徐龙驹,萧昭业也不敢违背,但内心更忌恨萧鸾。萧谌、萧坦之见萧昭业疯狂放蕩,日甚一日,已无悔改之意,担心自己被牵连进去,于是改变主意依附萧鸾,劝萧鸾废掉萧昭业,另立国君,並暗中充当萧鸾耳目,萧昭业没有发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周奉叔凭借勇猛,依仗权势,欺压公卿大臣。他常在腰两旁各带十把单刀,出入宫门,门卫不敢阻拦。萧鸾让萧谌、萧坦之劝说萧昭业,将他调离京师。周奉叔被任命为青州刺史,萧昭业又答应他封千户侯。萧鸾反对,便改封为曲江县男,食租税三百户。周奉叔大怒,当着众人面前挥起单刀,脸变色。经萧鸾向他解释安慰,他才接受,向萧昭业辞行去青州赴任。他的部队已出发,萧鸾与萧谌宣称皇帝还有话对他说,将他请到尚书省,杀死了他,然后向皇帝萧昭业报告:“周奉叔对朝廷傲慢无礼。”萧昭业只好同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65、北魏韩显宗上书(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再说北方的魏国。公元494年正月29日,北魏孝文帝前往洛阳西宮。中书侍郎韩显宗上书陈述四件事。其一是:“我听说陛下今年夏天不去巡视三齐,而打算前往中山。去年冬天,您在邺停留,当时正值农闲,还要挨家出差役供奉,人们无法承担这种劳役和费用。况且现在养蚕、耕种的劳动都很紧张,你还要那样做,人们将如何忍受!而且军队在炎热的夏日行军,恐怕发生瘟疫。我希望你早日返回平城,以免除各州供应的沉重负担,早日完成洛阳营建修缮工程。”其二是:“洛阳旧有的宮殿,都是魏明帝时营造的,前世人已经讥讽它奢侈过度,现在应该利用营缮的机会缩小规模。另外,近来平城的富豪之家,竞相修建豪华的宅舍,应该利用迁都的机会予以限制,並拓宽道路街巷,广开沟渠。”其三是:“陛下这次回洛阳,带领的护卫军很少,作为王者,在宮内还要布置警卫,何况爬山涉水,为什么么不加以三思呢?”其四是:“陛下耳听优雅的音乐,览读三坟五典,口要与诸候们讲话,心要思虑纷繁的事务。太阳偏西才吃饭,午夜过后才安眠,加上孝顺长辈之情,随着时间推移而加深,每天还要写一定篇数的文章,虽然以你的聪睿英明,並不觉得麻烦,然而不能修身养性,保持健康长寿的福份。我希望陛下对具体工作拱衣垂手不要过问,这样天下可以大治。”魏孝文帝釆纳了他不少意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66、北魏韩显宗上书(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韩显宗又上奏,认为:“现在州郡察举,徒有秀才、孝廉之名而无其实,朝廷只察验他们门第的资望,并不弹劾他们的犯法行为,如果这样做,干脆命令地方官挑选门第高的人充任官员,何必作假冒充秀才、孝廉的名声!门第资望,是指父祖辈遗留的影响,对国家有什么益处!有益于国家的,是那些有贤才的人。如果有才德,无论是杀牛的、钓鱼的,还是奴隶、俘虏,圣明的君主並不能认为起用他们是一种耻辱。如果没有才能,虽然是夏、商、周三代王的后人,也会降到奴仆那样低贱的人,有的评论者说:‘当今社会上没有奇才,不如在门阀中取士。’这也不正确。怎么可以因为世上没有周公、邵公那样贤人就废掉宰相呢!只是应当相互比较,那些有才能的人,虽然比别人有一寸之长、一铢之重的,也应优先录用,这样才德兼备的人才不会遗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君主应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不应该有私心。仓库中的积储,是为了供给军国之用,除了那些有功德的人,都不应随便赏赐。朝廷中的贵族们,享受的俸祿都不少。可是,近来的赏赐动辄千计。如果把这些赏赐分别给鳏寡孤独之人,所得到救济的人一定不少。现在赏赐给亲王之臣,这恐怕不符合‘君子周急不继富’这个说法吧。”魏孝文帝阅读了韩显宗的奏章,赞许他的见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67、萧鸾密谋政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昌侯萧鸾诛杀了徐龙驹、周奉叔后,那些出入宫的尼姑传出了不少萧鸾将发动政变的消息。中书令何胤因是何皇后的叔父,为皇帝所亲近,派他在宫中值班。萧昭业与何胤谋划杀掉萧鸾,派何胤办这事,何胤不敢接受,迟疑不决地反复劝谏,萧昭业才中止这个计划,于是打算把萧鸾调任西州。从此朝廷的命令和各种事务都不再与萧鸾商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时,萧谌和萧坦之把握军权,左仆射王晏总管尚书事,萧谌秘密召见诸王的典签,与他们约定,不许诸王与外界人物接触,萧谌长期把持枢要机构,人们都害怕他只好顺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萧鸾把他的计谋告诉了王晏和丹阳尹徐孝嗣,两人都表示赞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萧昭业对萧坦之说:“人们传言萧鸾与王晏、萧谌合谋企图废掉我,你听到了些什么?”萧坦之说:“天下哪能有这种事?谁乐意没事废黜天子呀!,朝廷的官员不可能造这种與论,当是那些尼姑老妇人所言,怎么能相信呢!陛下若无故除掉这三人,谁还能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直阁将军曹道刚认为宫外可能有变,便秘密地做了布置,不过他的计谋没有公开。当时,始兴内史萧季敞和南阳太守萧颖基,都由外地调入军师,萧谌打算等他们二人到达后,依靠他们的势力发起行动。萧鸾担心事情发生变故,前功尽弃,便告诉萧坦之快动手,萧坦之立即对萧谌说:“废黜天子,是古来一件大事,最近听说曹道刚、朱隆之等人的态度已转变为猜疑,您明天如果还不行动,以后将没有机会了,我家中有百岁老母,怎能坐听大祸临头,我正应做其他打算!”萧谌很惊恐,急忙答应了萧坦之的要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68、萧鸾杀死萧昭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494年7月20日,萧鸾命令萧谌首先进入皇宫,遇到曹道刚及中书舍人朱隆之,将他二人杀死。负责后宮值日的徐增亮大怒,大声对众人喊道:“我们受皇恩不浅,今日当以死相报!”萧谌又将他杀死。这时,萧鸾率军从尚书省进入云龙门,他身穿战服,外加朱袍,因过度紧张,鞋子掉了三次。萧昭业在寿昌殿听到外面出事了,密写了手令呼唤萧谌,又命令关闭内殿各屋大门。不一会,萧谌带兵进入寿昌阁,萧昭业急忙跑到徐姬屋中,准备自杀,拔剑自刺,没捅进去,又以帛巾缠住脖子,乘小轿去了延德殿。萧谌刚进入寿昌殿时,守卫将士都举起弓箭盾牌准备抵抗,萧谌对他们说:“我要捉拿的是另一人,你们都不要动!”宿卫军本隶属萧谌,都信服萧谌,见到萧昭业出来时,原都想奋勇战斗,但萧昭业竟然一言不发。萧昭业到了延德殿西边的小巷,被萧谌杀死,尸体被抬到徐龙驹家宅,按王的礼仪安葬。徐姬和萧昭业宠幸的佞臣、亲信也全被诛杀。萧鸾为使事件合法,想作一篇皇太后诏令,徐孝嗣早作准备,随即从袖中抽出一篇皇太后诏令,萧鸾非常高兴。7月21日,萧鸾以太后名义贬萧昭业为郁林王,贬何皇后为王妃。迎立萧昭业之弟新安王萧昭文为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月25日,萧昭文即皇帝位,时年15岁。任命西昌侯萧鸾为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宣城郡公,掌军政大权。萧鸾企图称帝,邀请了许多朝廷名士参与筹划。侍中谢朏不愿参加,要求出任吴兴太守,到任后,得几斛酒,送给弟弟吏部尚书谢㵸,写信给他说:“应该努力喝酒,不要参与人事纠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69、萧鸾残杀诸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萧鸾虽然独揽朝政,但人心仍未服。10月27日,萧鸾诛杀了桂阳王萧铄、衡阳王萧钧、江夏王萧锋、建安王萧子真、巴陵王萧子伦、鄱阳王萧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萧铄与萧锵齐名。萧锵喜爱文学,萧铄喜爱名理,当时人们称他们为“鄱、桂”。萧锵被杀后,萧铄很害怕,亲自到东府求见萧鸾,回来后对左右人说:“萧鸾接见我时很亲切诚恳,依依不舍,但他脸上流露出惭愧的神色,一定是想杀我。”当天晚上,萧铄就被杀害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萧鸾每次诛杀亲王,常在深夜派兵包围王府,砍开大门,跳过院墙,呼喊着进入,将家产全部查封没收。江夏王萧锋,有才能和品行,萧鸾曾对他说:“萧遥光有才力可以委托重任。”萧锋说:“萧遥光与殿下相比较,就像殿下和萧道成的关系一样,保卫宗庙,安定社稷,实在是很合适的人选。”萧鸾听了大惊失色。到他诛杀诸亲王时,萧锋给萧鸾写信谴责他。萧鸾非常害怕萧锋,不敢贸然去萧锋府第抓捕,便设计谋任萧锋为祭祀太庙的主祭官。夜里,乘萧锋在太庙,派兵去抓捕。萧锋走出太庙,登车准备回府,萧鸾的亲兵想上车去抓,萧锋很有力气,数人都被他用手击倒在地,但由于寡不敌众,最终被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萧鸾派典签柯令孙去杀建安王萧子真。萧子真急忙跑到床下躲藏,柯令孙把他强行拉出,萧子真叩头乞求做奴隶,柯令孙不允许,最终也被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70、典签职权的兴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萧鸾还派中书舍人茹法亮去杀巴陵王萧子伦。萧子伦英勇果敢,当时任南兰陵太守,镇守琅邪,城中有守兵。萧鸾怕不能轻易杀死他,就问典签(地方长官之下掌握机要的官职)华伯茂有什么办法。华伯茂说:“你如果动用军队去捉拿他,恐怕不会很快成功,如果委托我,一个人就行了。”于是华伯茂带着毒酒去逼迫萧子伦。萧子伦衣帽整齐地出来接受诏令,对茹法亮说:“我祖父当年屠灭刘氏,今日之事,道理气数也该如此,你是我家的故旧,如今执行这个命令,当是身不由己,这酒也并非一般的应酬之酒。”说罢便仰头一饮而尽,中毒身亡,时年方16岁。左右众人都泪流不止。萧鸾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残杀无辜,令人发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起初,诸亲王离京师前往任所,都设置了典签,一个地区的事务,均委托典签去办,他们经常入宮奏事,一年数次往返。皇帝有时单独与他们谈话,向他们查问州郡地方的事,州刺史的好与坏都在他们嘴上,自刺史以下官吏无不屈己奉承,还总担心不周到。于是典签的威势横行于州内,大肆违法乱纪。武陵王萧晔任江州刺史时,性情刚直,不可冒犯,典签赵渥之对人说:“我今天去京师调换刺史,见到齐武帝萧赜时,极力诋毁萧晔,武帝便将萧晔免职,调回京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萧鸾诛除诸亲王,都命令典签去执行,竟然没有一位亲王能夠抗拒。冠军将军、南郡太守孔珪流着眼泪说:“衡阳王萧钧、江夏王萧锋最有心意辅佐皇室,可现在连他们都杀了,如果不设置典签,就不会到此地步。”萧鸾后来也深知典签制度的弊端,于是下诏令:“从今以后各州如有急事,应秘密奏报,不要再派典签进京。”从此以后,典签的地位渐渐下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71、萧鸾即帝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萧昭文虽然贵为南齐皇帝,但起居饮食都要得到萧鸾的允许。有一次,他想吃蒸魚,太官令回话说没有萧鸾的命令,不能给你做。公元499年10月10日,皇太后下诏:“继位的国君萧昭文年龄太小(15岁),对各种事务都不清楚,而且从小瘦弱多病,不能承担重任。太傅、宣城王萧鸾是宣皇帝(萧道成之父萧承之)的后裔,又深受太祖萧道成的钟爱,应该承受帝命,萧昭文可改封为海陵王。而我则应该到别墅去养老了。”并命萧鸾为太祖萧道成的第三个儿子。10月22日,萧鸾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建武。以太尉王敬则为大司马,司空陈显达为太尉,尚书令王晏加任骠骑大将军,左仆射徐孝嗣加任中军大将军,中领军萧谌为领军将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72、孝文帝移风易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魏孝文帝打算改变鲜卑人旧风俗,公元494年12月2日,下诏禁止鲜卑人穿胡服,许多鲜卑人不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495年5月26日,北魏太子拓跋恂在祖庙举行加冠礼。孝文帝召见群臣说:“你们希望我远比商、周,还是希望我连汉、晋王朝都不如?”咸阳王拓跋禧回答说:“我们都希望陛下超过前代的君主。”孝文帝说:“那么,我们是移风易俗,还是因循守旧?”大臣们说:“愿意圣王的政治日新月异。”孝文帝又说:“你们愿意富贵到你们一人身上为止,还是想给子孙后代呢?”大臣们说:“愿意传至百世。”孝文帝说:“既然如此,一定要进行改革,请诸位不要违背。”大臣们说:“上令下从,谁敢违背!”孝文帝说:“古语说‘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现在我想禁止说鲜卑语,都使用纯正的汉族语言。年龄三十岁以上,语言习惯已久,可以不急于改变。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任职的人,不应保持旧语言。如果有人还故意说鲜单话,应当降职或免官,各位要深以为戒!王公卿士们,你们以为如何?”众大臣说:“圣王的旨意完全正確。”孝文帝说:“我曾和李冲讨论过这个问题。李冲说:‘四面八方的语言究竟应以哪儿的为准?皇帝使用的语言,就是纯正标准的!’李冲这话真是罪当该死!”于是注视李冲,对他说:“你辜负了国家,应该由御史带下去!”李冲立即摘下帽子叩头谢罪。孝文帝又责问留守官:“昨天看见有的妇女还穿夹领小袖的胡服,你们为什么不遵守以前的诏令?”这些人都请求降罪。孝文帝说:“我说的话是对还是错,你们应该直言规劝,为什么在我面前顺从旨意,离开后又不执行?”6月2日,孝文帝下诏:“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话,违犯者免除官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73、魏孝文帝开明治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495年6月16日,北魏孝文帝下诏寻求失散的图书,凡有人贡献秘阁中所没有的、有益于时用的书籍都优厚赏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6月19日,孝文帝下诏:“迁居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应在河南安葬,不得北迁。”于是鲜卑人迁到洛阳的全部成为河南洛阳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6月21日,北魏改用长尺、大斗,具体办法依照《汉书.律历志》规格执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9月4日,在平城的六宮皇后嫔妃及文武百官全部迁到洛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孝文帝对群臣说:“多少年来,国家有一件值得叹息的事,就是臣子们不肯公开批评朝廷得失。作为君主最怕的是不接受劝谏,作为臣子最怕的是不能尽忠。从今以后,我推举一个人,如果不合适,你们要直言他的过失;如果有才能的人我没有发现,你们也应该推荐他。如果是这样,推荐人才者有赏,发现问题不讲者有罪,你们应该知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魏孝文帝开明治国,愿意虚心听取群臣意见,鼓励群臣批评朝廷,议论国家大事,积极推荐人才。並重视文化建设,改革政事。是一个贤能而有作为的君主,比南方朝廷腐化、内斗,渐占优势,逐渐強大起来。</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74、魏孝文帝废掉太子拓跋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魏孝文帝下诏:“鲜卑人称土地为拓,称天子为跋。鲜卑人的祖先原为黄帝的后裔,以土德为王,故姓拓跋氏。土的黄色是居各色中央的正色,也是万物之始。应该将拓跋氏改为元氏,凡自代北来的各功臣旧族,有复姓的,一律改为单姓。”于是开始将拔拔氏改为长孙氏,达奚氏改为奚氏,乙旃氏改为叔孙氏,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魏太子拓跋恂不爱好读书,身体肥胖高大,不习惯河南地区炎热天气,常想回到北方。他不穿戴魏孝文帝赏给他的汉族衣服和帽子,常私下穿胡服。太子中庶子高道悦多次恳切劝谏拓跋恂。公元496年8月7日,孝文帝前往嵩高,拓跋恂与左右人密谋,征调牧场的马,轻装骑车奔回平城。出发前,拓跋恂在宫中亲手杀了高道悅。第二天早晨,尚书陆琇骑快马急告孝文帝。孝文帝大吃一惊,但隐瞒这件事,仍按原计划,去汴口后才回到洛阳。8月23日,孝文帝入宮,召见拓跋恂,历数他的罪行,並亲自与咸阳王拓跋禧轮流用木杖拷打拓跋恂一百多下,然后命令人把他拉到宮外,关在城西。拓跋恂被打伤后一个多月才能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孝文帝在清徽堂召见群臣,议论废太子之事。太子太傅穆亮、少保李冲脱帽叩头认错。孝文帝说:“你们认错自责,是为了个人,我决定的是国家大事,古人认为大义灭亲是可贵的精神,现在拓跋恂想离父叛逃,盘踞恆州和朔州,天下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罪行的,如果不废掉他,将成为国家的忧虑。”闰12月8日,拓跋恂被废为庶人,安置在河阳无鼻城,並派兵看守,供给衣服和食物,仅使他不免于饥饿受冻。</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75、萧鸾逝世,萧宝卷继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498年,齐明帝萧鸾逝世,临终前立遗诏,让徐孝嗣、萧遥光、萧坦之、江祏、江祀、刘暄等辅政。太子萧宝卷继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8月,萧鸾安葬。萧宝卷对父亲灵柩停在太极殿很不高兴,想快些安葬。经尚书令徐孝嗣力争,才停放一个多月。按丧礼,萧宝卷每当应该哭时,就说喉咙疼。太中大夫羊阐入宫哭吊,头上无发,哭得前俯后仰,帽巾脱落在地,萧宝卷立即停止哭泣,哈哈大笑,对左右人说:“秃鹙哭起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萧宝卷当太子时,就不喜欢学习,毫无节制地玩耍游戏。他说话迟鈍,少言寡语。当皇帝后,不与朝廷大臣见面,只亲近相信宦官和左右卫士随从如御刀、应敕等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扬州刺史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右仆射江祏、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轮流在宮内值班,各自签署诏敕。雍州刺史萧衍对他从舅、录事参军张弘策说:“一个国家有三公,已难与适从,何况六贵同朝,他们势必相互谋取,大乱将要发生,要避祸求福,没有比我这个州更好的地方了。但我的弟弟们都在首都,恐怕遭社会动乱波及,我应与哥哥萧懿商议对策。”于是便与张弘策秘密作战爭准备,别人都没参与。他们召集数万骁勇士兵,砍伐了大量的木材、竹子,沉到檀溪水底储存,还准备了大批茅草,堆积如山,都不使用。中兵参军吕僧珍发觉了萧衍用意,也私下准备了数万支船桨。起初,吕僧珍任羽林监时,尚书令徐孝嗣想聘请他到府上任职,吕僧珍知道徐孝嗣不会长久,坚决要求跟随萧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76、萧衍派张弘策劝说萧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时,萧衍的哥哥萧懿被免去了益州刺史回来,仍在郢州任职。萧衍派张弘策劝说萧懿:“现在六贵地位相等,每个人都各自签署诏敕,他们爭权夺利,怒目相视,必然互相倾轧、残杀。皇帝从当太子时就一直没有好名声,轻浮地亲近左右,凶悍、轻薄、残忍、暴虐,怎么肯将大政拱手交给诸人,自己虚坐皇位,听人安排呢!猜忌时间一长,他必定大肆诛杀。始安王萧遥光想当西晋末年专权的赵王司马伦,形迹已经十分明显,可是他性多猜忌,气量狭小,只能成为灾祸的起因。萧坦之忌贤妒能,欲居人之上。徐孝嗣没有主见,如牛穿鼻那样任人摆布。江祏优柔寡断。刘暄昏庸而懦弱。一旦祸患发生,朝内外必定土崩瓦解。幸亏我们兄弟在外地镇守,应该为自己做打算。到现在对我们的猜忌、防范还没有发生,我们应该把各位兄弟全召集到一起,以免形势突变,再逃脱已无路可走。郢州控制着荆、湘两州,兵马精强。天下安定,则竭尽全力拥护朝廷;如果天下大乱,则足以解救危难局势,安定民众,跟随形势进退,这是万无一失的计策。如果不早作打算,将后悔莫及。”张弘策又亲自劝萧懿:“以你家兄弟们的英俊威武,天下无敌,如果占据郢、雍二州,替百姓请命,废掉昏君,另立明主,那是易如反掌之事,这正是当年齐桓公、晋文公的宏伟大业,不要被竖子欺骗,死后也被人耻笑。你弟弟萧衍已考虑成熟,希望你妥善考虑这件事!”萧懿不听张弘策的意见。萧衍于是把他的兄弟骠骑外兵参军萧伟和西中郎外兵参军萧憺召到襄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77、江祏密谋废除萧宝卷帝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齐明帝萧鸾临终遗诏虽然让诸位大臣辅政,可是却把心腹事托给江祏、江祀兄弟二人。江氏兄弟在宫内轮流值班,对萧宝卷的一举一动都要干涉。萧宝卷想按自己主意干点事,徐孝嗣不能使他改变主意,萧坦之有时同意,有时不同意,只有江祏态度坚决,萧宝卷不能擅自行动,因此非常憎恨江氏兄弟。萧宝卷对左右亲信茹法珍、梅虫儿很信任,江祏常常限制、批评他们,他们对江祏恨得咬牙切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萧宝卷有损于品德的行为越来越明显,江祏提议废黜皇帝,另外拥立江夏王萧宝玄,刘暄不同意。因为萧宝玄任郢州刺史时,刘暄任郢州行事,办事非常严刻,有人向萧宝玄呈献了一匹马,萧宝玄想看看,刘暄说:“马有什么看的!”萧宝玄的妻子想吃鸡杂碎,手下人请示刘暄,刘暄说:“早晨已经煮过鹅了,用不着再麻烦!”萧宝玄愤恨地说:“我的舅舅太无情了!”刘暄也因此忌恨萧宝玄,所以不同意江祏的提议,他想改立建安王萧宝寅。江祏又与始安王萧遥光密谋,萧遥光以为自己年龄大,想自己当皇帝,便以委婉的言辞打动江祏。江祏的弟弟江祀也以为少主难以保全,劝江祏立萧遥光为帝。江袥拿不定主意,便询问萧坦之,萧坦之正在家为死去的母亲守丧,被征召为领军将军,对江祏说:“萧鸾被立为皇帝,已经不是按次序了,天下人至今不服,如果还这样做,恐怕各地土崩瓦解。我不能再说什么了。”于是又回家守丧去了。</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78、萧宝卷荒淫无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刘暄认为如果立萧遥光为帝,自己将失去舅父地位,故不肯和江祏商量。江祏迟疑了很久也不能决定。萧遥光大怒,派遣左右亲信黄昙庆埋伏在青溪桥,要刺杀刘暄。黄昙庆见刘暄的卫队人马太多,不敢动手。刘暄发觉后,便向萧宝卷告发江祏的阴谋。萧宝卷下令将江祏兄弟抓起来。当时江祀正在宮内值班,怀疑情况异常,忙派人向江祏报告:“刘暄好像有别的行动,现在该怎么办?”江祏说:“应该静以待变。”一会儿,有诏令下达,要江祐入宮。江祐停留在中书省。当初,袁文旷因斩杀王敬则有功当受封赏,江祏不准许,萧宝卷便派袁文旷杀江祏,袁文旷用刀环顶住江祏的心窝说:“看你还能夺我的封爵!”江祏兄弟俩都被杀。刘暄听说江祏等人已死,在睡梦中惊醒,奔到屋外,问左右的人:“拘捕我的人到了吗?”很久,神色才安定下来,回到屋里坐下,悲痛地说:“我不是怀念江家兄弟,是为自己悲痛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杀了江祏兄弟后,萧宝卷没有任何顾忌了,更加为所欲为,不分日夜地与侍从在后宫擂鼓喊叫,骑马耍乐,常到五更天才睡觉,午后才起床。每逢初一和节日,文武大臣朝见他时,都要到下午才能进宫,有时天将黑时才能出来。尚书台的奏章案卷,一个月或数十天才能批回,有时还弄丢。宦官回家裹鱼包肉用的纸,全是尚书省各部门的奏章案卷。萧宝卷经常练习骑马,高兴至极时对左右随从说:“江祏常常禁止我骑马,这小子若还在,我怎么能夠这样!”他又问:“江祏的亲戚还有谁?”随从回答说:“还有江祥,现在东冶。”萧宝卷马上敇令,赐江祥自尽。</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79、萧宝卷滥杀众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江祏、江祀被杀后,萧宝卷左右随从亲信都骄横跋扈。萧坦之凶狠而专断,萧宝卷的宠信们对他又怕又恨,萧遥光死后二十多天,萧宝卷派延明殿主帅黄文济领兵包围了萧坦之的住宅,将他杀死,他的儿子、秘书郎萧赏也一起被杀。萧坦之的堂兄萧翼宗任海陵太守,还没到任,萧宝卷派人去抓捕萧翼宗。搜查时发现他家很穷,只有当票数百张,回宮报告了萧宝卷,萧翼宗被免一死,关押在尚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茹法珍等人诬陷刘暄有心谋反。萧宝卷说:“刘暄是我的舅舅,怎么会这样呢?”直阁将军徐世标说:“明帝与武帝是亲堂兄弟,非常受恩惠知遇,结果他还是诛灭了武帝的后代,舅父难道就可信吗?”,于是杀了刘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曹虎善于招降纳叛,每天收容来自荒蛮之地的客人常有数百。他晚年十分吝啬,从雍州刺史卸任后,家中有钱5千万,其它物品也很有价值。萧宝卷怀疑曹虎是旧时老将,而且贪图他的财宝,便将他杀掉。萧坦之、刘暄、曹虎任命的新官员,没有上任也都被杀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初,齐明帝萧鸾临终时,以郁林王办事犹豫不决而招致大祸的事告诫萧宝卷:“办事要抢先,不可落在别人后面。”所以,萧宝卷几次与亲信谋杀大臣,都突然发动,一旦决定,毫不迟疑,使大臣们人人不能自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80、徐孝嗣等大臣被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忠公徐孝嗣,以一个文士身份,办事圆滑世故,所以尽管名高权重,仍能保全自身。虎贲中郎将许准为徐孝嗣分析形势,劝他废掉萧宝卷,拥立新帝,徐孝嗣迟疑很久,才说不要用武力,待皇帝出游时,关闭城门,召集文武百官一起讨论废黜皇帝之事。但徐孝嗣始终犹豫不决,萧宝卷的亲信们也逐渐讨厌他。忠宪侯沈文季以年老多病为借口,不参与朝廷决策,侍中沈昭略对沈文季说:“叔父您年纪将近六十,自以为是员外仆射,打算免除灾难,怎么可能呢!”沈文季笑而不答。10月23日,萧宝卷召集徐孝嗣、沈文季、沈昭略到华林省。沈文季上车时,回头说:“此行恐怕是一去不复返呀!”萧宝卷派外监茹法珍赐给他们毒酒喝,沈昭略大怒,骂徐孝嗣:“废昏立明,是古往今来国家的重要宪章法令,你这个无能的宰相,才有今天的下场!”说着,将酒杯向徐孝翤脸上掷去。喊道:“让你做个破面鬼!”徐孝嗣喝了一斗多毒酒才咽气。徐孝嗣的儿子徐演娶的是武康公主,另一个儿子徐况娶的是山阴公主,都受牵连被杀。沈昭略的弟弟沈昭光听到抓捕他的人到了,家里的人劝他逃走。沈昭光不忍心抛下母亲,进屋拉着母亲的手悲痛地哭泣,被抓捕者杀死。沈昭光的哥哥沈昙亮逃脱,免于被害。他听说沈昭光被杀,感叹地说:家门遭到屠杀,我还为什么活着!”于是割喉自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81、陈显达浔阳起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初,太尉陈显达知道自己是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的旧部将,在齐明帝萧鸾时,内心总感危险恐惧,他小心谨慎,压低自己,常常乘坐破旧的车,前卫和仪仗队仅用十几个瘦弱矮小的人。有一次,他出席宫中宴会,酒喝痛快了,请萧鸾借他一个枕头,萧鸾命左右人拿给他。陈显达抚摸着枕头说:“我年老体弱,富贵已足,只差枕着枕头死去了,特意请陛下赏赐。”萧鸾大惊失色,说:“你喝醉了!”他年龄七十岁时,请求退休,萧鸾不准。王敬则反叛时,陈显达正领兵与北魏作战,始安王萧遥光也怀疑陈显达,便报告萧鸾打算把陈显达的军队调回,正赶上王敬则失败,于是停止。等到萧宝卷即位,陈显达不乐意在建康,被任命为江州刺史,他很高兴。有一次,陈显达患病,他不让大夫治疗,不久病痊愈了,反而很不高兴。他听说萧宝巻数次诛杀大臣,又听传说政府将派兵袭击江州。公元499年11月15日,陈显达在浔阳起兵,並命令长史庾弘远等人给朝廷显贵写信,历数萧宝卷的罪恶,说:“打算拥立建安王萧宝寅为盟主,只要京师一安定,便西上迎接圣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82、陈显达兵败被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陈显达从浔阳出发,在采石山击败了胡松,首都建康震动惊恐。12月13日,陈显达的军队到达新林,左兴盛带领各路军队前来阻挡。陈显达在岸边布置了许多灯火,暗中却率军渡河,袭击宫城。12月14日,陈显达带领数千人登上了石头城西边的落星冈,驻守新亭的各路军队急忙逃跑。宮城中人人惊恐万状,紧闭城门,加强防守。陈显达手执骑兵用的长矛,率领数百名步兵,在西州与官军激战,第二个回合时,陈显达大胜,亲手砍杀数人,长矛都折断了。这时,增援官军不断到达,陈显达抵抗不住,向后撤退,到达西州后鸟榜村,官军骑兵将领赵潭赶到,猛刺一枪,正中陈显达,陈显达从马上摔下来,被斩首。他的儿子们也都被杀死。长史庾弘远在朱雀航被处斩刑。临刑前,庾弘远要了一顶帽子戴上,说:“当年子路死时,还要把帽带结起,我死时不可以不戴帽子。”他还对围观的人说:“我不是盗贼,而是义兵,是为了各路军队请命的。陈公把事情看得太轻易,他如果听我的话,天下将免遭涂炭。”庾弘远的儿子庾子矅,拉着父亲请求代死,也与父亲一并被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83、萧宝卷出行扰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诛杀陈显达后,萧宝卷越发随心所欲。他出宮游逛,不想让人看见他。每次出宫都将沿途居民全部赶走,只剩下空屋子。由尉司击鼓开路,凡听到鼓声的人,必须马上离开,连穿衣穿鞋都来不及,违反规定的格杀不论。萧宝卷每个月都出行二十多次,而且常不说前往何处,东南西北,没他不去的地方。常常在凌晨三更天或四更天,鼓声四起,火光照天,拿着旗帜刀枪的士兵断绝了街道大路,官民们喧叫着互相拥挤着奔跑,老人小孩无不震惊,哭叫声充满道路。可街道处处戒严封锁,人们不知道从哪里通过。士、农、工、商都停止工作,砍柴的樵夫断了生路,婚丧嫁娶也不能按期进行,哺育幼儿的母亲和即将分娩的妇女,要到远地方寄住。有的人抱病登车,因无法治疗,只好丢弃路边,不能掩埋。大街小巷两侧都悬挂布匹,作为高大屏障,派士兵把守,称为“屏除”,也叫“长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84、萧宝卷随心所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次,萧宝卷到沈公城,有一位妇女正在分娩不能离开,他便命令剖开她的肚子看看是男是女。还有一次他到定林寺,一个和尚年老患病不能走动,只好藏在草丛中,萧宝卷发现了,命令左右随从用箭射,顿时百箭齐发。萧宝卷臂力过人,能拉动三斛五斗重的大弓。他还喜欢扛大旗,白虎幢高达七丈五尺,萧宝卷能把它放在牙齿上顶起来,牙断了也不厌倦。他自己制造扛旗的器械和服装,上面用金玉珠宝装饰,两侧站满了侍卫军,萧宝卷不断变换各种姿态,丝毫不觉得羞愧。他向东冶营的士兵俞灵韵学骑马,常穿丝织的袴褶,戴黄金片编成的帽子,手执镶有七种珠宝的长矛,系紧裤腿,骑马不管刮风下雨,不避坑洼不平,驰骋后口渴了便跳下马,解下腰边的水瓢,取水便饮,然后又上马奔驶而去。他还挑选能夠跑路、追逐奔马的无赖小人五百名,常让他们跟随自己出行。有时在市场边,到他的亲信家串门,转弯抹角周游城市。有时到郊外打野禽,专门设立了打野禽的场所296处,往来奔走,一刻也不休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