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回忆

张永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同年入伍的知青兵王金让,坐在布达拉宫前的台阶上与藏族同胞的合影,在雪域战友微信群亮相后,勾起了我的回忆。这是我们进藏后首次上布达拉宫,走在半山腰的石板路上,看到几个藏族同胞盘腿坐在台阶上休息,王金让战友也趁势而坐,让战友尹中给他拍了这张满脸笑容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急忙找出了另外一张照片,这是我们一群新兵在一块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宫石碑前的留影,只是照片中没有我。战友王军曾告诉我说这张照片,还是我用尹中的120相机给他们拍的,所以照片中没有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着这两张照片,让我想起第一次看到布达拉宫时的情景。那是1977年的4月,我们历经15天的长途跋涉,从四川眉山新兵集训地出发,沿着青藏公路来到了西藏拉萨。我们的车队经过布达拉宫时,我们站在车上仰望着镏金铜瓦,金光灿烂,红白相映,气势雄伟的高原圣殿,都感到无比震撼。当我们的车队穿过拉萨市区,经过穿流不息的拉萨河大桥,来到拉萨河南岸的老部队时,布达拉宫再次出现在我们驻地的西北方,那阳光之下的金顶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进藏经过布达拉宫脚下的公路(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部队的首长和老兵们给我们介绍说,布达拉宫是在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在拉萨西北部的一座小山(又称为红山)依山势而建的。后经历代达赖相继扩建,成为了闻名天下的高原圣殿。因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民把红山视为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藏语称为布达拉,便取名叫布达拉宫,由此成为拉萨古城的标志。在1961年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图上的布达拉宫老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1959年的西藏平叛作战打响后,我们团只用三炮就把叛军位于拉萨药王山的指挥部炸飞。在攻打布达拉宫的战斗中,为了不破坏这座藏民族宗教文艺瑰宝的建筑,我们团在拉萨河北岸的空地上,用57mm无后坐力炮,指挥对准布达拉宫的窗口,让多发炮弹飞进了窗,不仅彻底封锁叛军的观测和火力输出能力,直接粉碎了叛军的防守意志,吓的叛军不到一日便交械投降,更是有效保护了布达拉宫的内部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和尹中战友在龙王潭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当我看到布达拉宫,总有一种在英雄的炮兵部队当兵的自豪感。我虽然在拉萨军营生活了十多年,但去的最多的地方则是八角街和布达拉宫广场。因为布达拉宫的海拔高度是3700米,比市区的海拔高出了很多,当时的宫内富丽堂皇,里面有很多的历史文物,尤其是里面的8座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全是用黄金珠宝打造装饰而成,也是布达拉宫中的瑰宝。但是那忽闪忽亮的酥油灯光焰,冒出来的全是浓浓的酥油味道,让我总感觉是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所以我很少上布达拉宫。</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和战友在布达拉宫广场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拉萨服役期间,我曾三次进去参观,也都是走马观花。最深的印象就是布达拉宫里立存的灵塔,没有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他原名叫阿旺嘉措,父母是门巴族,一岁就被选定为第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15岁那年,五世达赖的总管桑结甲措从拉萨派来的一群黄衣喇嘛把阿旺嘉措带往布达拉宫坐床当了六世达赖喇嘛,从此阿旺嘉措名改为仓央嘉措,成为了活佛。他任六世达赖期间,曾从墨竹工卡迎请墨竹赛钦和八龙供奉于布达拉宫后面的北潭水中,从此便有了如今的龙王潭公园,成了市民游玩的地方。仓央嘉措爱作诗,在诗中曾说他“住进了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情怀浪漫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由此也因不守清规被革职,成了不朽的传奇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布达拉宫脚下的西藏革命展览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记忆较深的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布达拉宫脚下的西藏革命展览馆。我们当时在这里还参观过【农奴愤】的雕塑展,展览的主题就是控诉农奴制度的残暴。解放前的西藏,实行的是封建农奴制度,加上当时的西藏人人信奉藏传佛教,寺庙上层僧侣、官家以及贵族构成的旧西藏的“三大领主”控制着整个西藏的权力,五世达赖从哲蚌寺搬迁至布达拉宫后,布达拉宫便成了西藏的政治和宗教的集权中心。5%的农隶主和95%的农奴,在雪域高原上过着天上和地下截然不同的生活。镀了金银的人头盖骨做碗,人的臂骨腿骨做杖,节节手指脚指做成的项链、手链、脚链等装饰品,成了贵旅头人们显赫配戴的象征。墙上悬挂的人皮,更使每个参观者都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布达拉宫脚下的雪城监狱就是惩罚农奴的人间地狱,里面割舌头、挖眼睛、活剥人皮、投入蝎子洞中被活活蜇死,手段无所不用,手铐、脚镣、竹签、剁手脚的刀子、挖眼的铁勺等刑具让我们触目惊心。看了这血的罪证展览,我们都深受教育,在心灵深处更是激发触动了我们热爱祖国、保卫西藏、建设西藏的革命激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农奴愤雕塑(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西藏的农奴早已翻身成了主人,布达拉宫这座世界屋脊上的明珠,以飞檐金顶,气势磅礴的信仰魅力和历经风雨沧桑的历史底蕴,巍峨矗立于雪域高原,让前来朝圣的信徒和观光的游人,心灵无不为之震撼。昔日的布达拉宫已从旧西藏的罪恶源泉,变成了现在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见证历史的丰碑,迎接着国内外的八方来客,成为西藏人民心中的历史文化符号,古城拉萨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张老照片,让我梦回拉萨,触发生情,写了这篇不成文的美篇。我衷心祝愿我们的西藏越来越美好!扎西德勒!</span></p> 谢谢阅览 敬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