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庙

开心

<p class="ql-block">未到尧庙,我们远远就看到了尧庙前广场上高耸入云的华表。</p> <p class="ql-block">华表通高 21 米,底座雕有长城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柱身上蟠曲着飞龙。华表为尧所创,而尧庙的华表在规模和工艺上都独具特色,堪称“中国第一华表”。</p> <p class="ql-block">尧庙始建于西晋,其历史已有1700多年。这是历代国祭帝尧 ,民祭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俗称“三圣庙”。</p> <p class="ql-block">因尧帝定都平阳,也就是现在的临汾,所以临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很多姓氏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所以这里被称为华夏之源,成为我们中国人的寻根问祖处。</p> <p class="ql-block">古代祭祀帝尧的君臣百姓由此“整冠弹尘,端庄仪表”,通过仪门进入宫殿参拜祭祀。纵贯仪门的甬道中间刻有龙凤图案,称为“龙脉”,寓意吉祥之路。道路两旁布置了一些以陶寺遗址出土的尧时期文物为原型的石雕,包括酒器、食器、礼器、乐器等。</p> <p class="ql-block">陶瓶。</p> <p class="ql-block">釜灶。</p> <p class="ql-block">石磨盘。</p> <p class="ql-block">石刀。</p> <p class="ql-block">石磬。它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p> <p class="ql-block">击壤歌。这是一首上古歌谣,相传是尧帝时期的作品。歌词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表达了一种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观念和相对松散的社会管理状态。</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五凤楼位于广运殿前。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即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尧庙的五凤楼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因此尧庙的五凤楼被称为天下五凤楼之鼻祖。</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始建于明正统年间,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五凤楼下方是一个联通的三孔窑廊,古代祭祀时君主走中间,臣子走两侧。</p> <p class="ql-block">夜笑柏,此柏有“昼伏夜长”的特点,即白天生长缓慢,夜间相对生长较快,不过总体长势并不粗壮,但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或腊月夜晚,当遇到风时,这棵柏树会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所以被称为“夜笑柏”。相传这棵夜笑柏是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p> <p class="ql-block">尧井井口呈六角形,它周围的地面采用古朴的砖石铺设,与井身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口井相传是由尧亲手所挖,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井”,至今里面仍有清冽的井水,据说其可通海。</p> <p class="ql-block">广运殿,又名尧殿,是纪念尧与大臣治理天下的殿堂。因尧功德齐天,遂取天为广,运以配地,故名广运殿。始建于唐显庆三年。</p> <p class="ql-block">后世用“共戴尧天”来缅怀尧帝的功绩,表达对那种理想治世的崇敬之情,也寓意着人们希望能生活在如同尧帝时期公正、祥和的社会环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殿内正中是一尊高大的尧帝塑像,四臣分列两侧。</p> <p class="ql-block">广运殿后是寝殿,这里是帝尧夫妇居住休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殿内正中供奉着帝尧和鹿仙女的座像。古籍记载,尧与鹿仙女相逢于临汾城西的姑射山上,两人一见钟情,遂以山洞为房、以山峰为烛成婚,所以后来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尧庙也成为我国第一对自由恋爱的有情人的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寝殿旁边有个祭祖堂,里面摆满了各个姓氏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祈福园。</p> <p class="ql-block">许多游客到这里都要许个心愿,愿人们都能心想事成。</p> <p class="ql-block">尧典碑。《尧典》是《尚书》中的重要篇章,记录了上古时期尧帝的品德、政绩以及禅让制度等内容。刻有《尧典》的石碑,承载着对尧帝功绩的铭记和对其德治思想的传承,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理想君主的品德要求和对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思想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尧庙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新春佳节之际,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看到了我们民族光明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