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的美篇

(康乐)

<p class="ql-block"> 历史中的元宵节</p> <p class="ql-block">  《 元》花璀璨震长空,</p><p class="ql-block"> 巜宵》夜难眠人欢腾。</p><p class="ql-block"> 巜快》意伴随放眼望,</p><p class="ql-block"> 巜乐》享盛世美人生。</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正月被称为”元月”,而古人又把“夜晚”称为“宵”,正月十五为“元宵”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之今。</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开始回春的夜晚,人们加以庆祝,寓意着新春的延续。具资料显示,庆元宵,早在2000多年前秦朝时就有了,到汉文帝时期,下令将正月十五正式定为元宵节,至今成为我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p><p class="ql-block"> 历史中元宵节,有十大风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吃元宵,南方称之为汤圆。起源于中国宋代,是中国汉族持色小吃的一种。因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汤圆叫“浮元子”。元宵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元宵形体圆圆的,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美满之意。吃元宵意味着全家人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和和睦睦,表达的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盼。</p> <p class="ql-block">  二、踩高跷,是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早在春秋时就己出现。高跷分高、中、跑跷三种,最高可达一丈多。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舞剑、舞扇、做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各种动作。扮演渔翁、媒婆、小姐、戏曲中关公、张飞、红娘、济公等各种人物。他们在高跷上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覆平地。寓意人们高赡远瞩,步步登升。</p> <p class="ql-block"> 三、赏花灯,源于隋代,隋炀帝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盛大的灯会。唐太宗时,放灯发展成为热闹的灯市。宋代,放灯的风气更盛。宋太宗削平群雄后,将唐代开创的元宵灯节放假3天改为5天。之后不同年代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成为庆元宵节的一项重大活动。中国花灯是由多种工艺、技法、材料制作的综合艺术。其品种繁多、形壮各异,五彩缤纷,成为元宵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来无数彩灯爱好者观看。寓意着驱魔降福,顺风顺水,前途光明。</p> <p class="ql-block">  四、“猜灯谜”又叫“打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从宋代开始,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谜条张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吸引观灯者猜拆谜底。清中叶之后,谜风大盛,涌现出许多师谜。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文艺方针指引下,灯谜活动更加发展,起到了启迪智慧,迎合节日气氛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五、走百病、也叫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们结伴相约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除病延年。在北方一带,有些地方元宵节或十六这天,集柴烤火的风俗。居住一起的妇女儿童,从各家抱来旧条帚、扫帚、蒜辨子,等柴禾,点着后,围着火堆烤百病。边烤边喊,烤烤手,杂病躲着走。烤烤脸,病灾跑得远。烤烤脚,病痛全都烧。祈求除病消灾,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  六、耍龙灯,也叫舞龙运动。舞龙者通常是指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的运动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内容的传统体育项目。这项舞龙文化,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己经遍及中国大陆、港澳台、东南亚、新西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区,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寓意着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平安健康,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  七、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秧歌舞一般由十多人和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化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欢迎。营造出一片温暖和谐、平安快乐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八、划旱船,也称跑旱船,是水上行舟的陆地演绎行动。这项活动,历史悠久,是专门为大禹治水有功而开展的纪念活动。至今己成为重大节日的必选项目,己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九、迎紫姑,古代民间风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扎成真大小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或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p> <p class="ql-block">  十、舞狮子,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当时称为狮舞,是随着佛教的传人而逐渐流行起来的。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承,认为舞狮子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元宵节更是不可缺少,象征着吉祥如意,寄托美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元宵文化更是源源流长,继承发展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月色静好,花灯如梦。正月十五元宵日,汤圆花灯共圆时。愿正在观看此视频的您,如同这美丽的灯火,动人心弦。鸿运当头、身体健壮、儿女聪慧、阖家美满。</p><p class="ql-block"> 谢谢关注收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