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月初六那天,大徒弟来我家拜年,开门瞬间突然红色爆棚,两个人都穿着红色外套,新年开门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是我俩的本命年,阴历乙巳蛇年,闰六月双春年,真巧今天正好是双春年的第一个立春,充满生机蓬勃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值得纪念的日子都有故事,于是打开了闰年故事的话盒子,趣味离奇的闰年故事真多。</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我们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过去时,不难发现,无论是“公元纪年法”(阳历),还是中国的“干支纪年法”(阴历),都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 ,很佩服古代人的聪明才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岁月如梭,阳历和阴历都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时间的流逝,而我将不可避免地涉入历史的长河,来一次对闰年故事的追溯和探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1年辛巳蛇年,我来到了这个世界,巧逢闰年双春年,好事成双好运加倍,值得纪念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无巧不成书,2001年我退休时也是辛巳蛇年,很幸运又巧逢闰年双春年,21世纪第一缕闰年双春的阳光,淋浴了光荣退休的大红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话说回来,“六十年一甲子”是干支纪年里的一个循环周期,而阴历闰年是按照19年7闰的规律和24节气的划分来确定,两者之间不是倍数,更没有必然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此“六十年一甲子”的头年和尾年,都巧逢闰年双春年,实属罕见,可以说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巧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闰年双春年”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蕴含着好事成双好运加倍的意思。不过这是历法计算中合理的安排,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更多的应该理解成一种祝愿和祈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例如,1968年遇到很罕见的“阳历阴历双闰年”,阳历闰年366天,阴历闰年384天,闰年双春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6年也遇到“阳历阴历双闰年”,也是闰年双春年。按传统文化来说,“双闰年”叠加“双春年”应该是大吉大利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确实也是,这一年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性一年,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可是这一年发生了唐山大地震,以及伟人的相继逝世,却成了国家最大的痛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以说,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双闰年”叠加“双春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现象,更是中华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切莫轻信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闰年是一种天文现象和历法调整的结果,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由于具体周期的不确定性,经常衍生出很独特的闰年现象,或者构成很有趣的闰年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例如1972年阳历闰年,日历上多出了2月29日这一天,从而发生了很有戏剧性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司里两位女同事的预产期都是3月初,但是都早产。小林提早到2月29日午夜分娩,生了一个大胖儿子。问题来了,日历上要隔4年才有2月29日,就是说,她儿子要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实在太扫兴。不过也没有那么绝对,据说全世界有400万人生于2月29日,那么小林的儿子就成了400万份之一的宠儿,那可是世界性的宠儿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小卢却提早到2月27日凌晨分娩,生了一个9斤姑娘。说来真巧,这一天早上尼克松夫人前来拜访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产房里这个9斤姑娘一直对着夫人笑,结果不言而喻,夫人抱起了9斤小宝宝(这是听护士说的)。9斤姑娘大福大贵,出生的第一天,就见证了“中美关系破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话说回来,如果大胖儿子晚点钻出来,就不会有四年过一次生日的遗憾;如果9斤姑娘晚点钻出来,就错过了见证“中美关系破冰”的大好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以说世间万物皆有巧合的可能,闰年的故事真有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阴历闰年有一个很独特的“生日现象”,也会衍生出很多有趣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生日是阴历七月,为了换算方便,身份证上也写上7月(同一天),这样一来遇到阴历闰七月,我就有了三个生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生以来,我遇到三次闰七月 ,即1949年、1968年和2006年。但是闰七月没有规律性,有的间隔8年、19年有的间隔27年、38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阴历闰八月,闰年双春年,除了“生日现象”外,还有一个“中秋节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阴历八月出生的人,遇到阴历闰八月就有2个生日2个中秋节,这就是很罕见的“双春伴双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1941年做基数追溯至今,闰八月的年份有1957年、1976年和1995年,放长时间尺度来看,也是没有规律性,有的隔8年、19年、38年,极端情况下甚至于间隔超过100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知识:阴历闰年的由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法上的阳历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而阴历按照月盈亏的规律制定,这样在阳历与阴历之间出现了11天偏差,于是在阴历中就出现了闰月,即阴历闰年有13个月(384天),以此来修正历法上的“阴差阳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编写:云上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致谢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音乐:青年友谊圆舞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