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参观完永定土楼后 ,我们全家五口老少三辈儿已离京十一天。一路租住民宿,单元房别墅,都是提前一个月预定的房,平均500元吧。为了教育还未成年的孙女,儿子选择了福建三明的山村龙长坊。让孙女见识一下福建的农村什么样,她随我去过我插队的内蒙古农村。而且这里还是红色教育基地,红军北上抗日的出发地。图片上有竹篱笆墙的就是我们住的民宿小院,由于是披星戴月的赶路,晚上很晚了才到达,黑灯瞎火的路都看不清。房屋是木质的没有烤火设备,有空调,山里很冷,我们只能和衣而眠,三间房400元。到达后很快就睡觉了,第二天还要赶路。这里的人还是用木柴烧火做饭的。</p><p class="ql-block"> 福建省永安市的东南部,隐匿于青山绿水之间,有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畲族村落——青水畲族乡沧海村龙长坊。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宝库,更是畲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地。龙长坊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了研究畲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中,1934年7月,红七军团6000余人在军团长寻淮州、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中央代表曾洪易等人的率领下,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携带160万份文告、标语、传单等宣传品,经福建向浙赣皖国民党后方挺进。</p><p class="ql-block"> 龙长坊位于青水畲族乡的核心区域,四周群山环抱,溪流潺潺,自然风光旖旎。村庄依山傍水而建,错落有致,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彰显了畲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爱护。春天,山间野花烂漫,绿意盎然;夏日,溪流清凉,成为避暑胜地;秋季,山林五彩斑斓,果实累累;冬日,则是一幅银装素裹的静谧画卷。这样的自然环境,为龙长坊的畲族文化孕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p><p class="ql-block"> 龙长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是畲族人民在福建地区繁衍生息的重要见证。据史书记载,畲族先民自隋唐时期开始从广东、江西等地迁徙至此,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畲族村落。在历史的长河中,龙长坊见证了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保留了大量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和民族信仰。畲族的传统文化在龙长坊得到了生动的展现。每年的“三月三”歌节,是畲族人民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通过对歌、舞蹈、武术表演等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此外,畲族的织锦、刺绣、竹编等手工艺也在龙长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这些手工艺品不仅美观实用,更是畲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龙长坊的畲族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他们保留着许多独特的民族习俗和风情,如婚嫁习俗中的“拦路对歌”、“送嫁歌”等,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在畲族人的日常生活中,茶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善于种茶、制茶,更懂得品茶、赏茶。在龙长坊,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畲族茶,感受那份独特的茶香与民族韵味。此外,畲族的民间信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龙长坊,你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庙宇和祭坛,这些都是畲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精神寄托。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十五等日子,村民们都会前往庙宇祭拜,祈求家人的平安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龙长坊的畲族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现代化的浪潮冲击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一些畲族文化元素逐渐淡化;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重视,为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龙长坊的村民们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保护活动。他们通过举办文化节、培训班等形式,向年轻一代传授畲族语言、传统技艺和民俗知识,让畲族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同时,他们还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记录、网络平台推广等,将畲族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p><p class="ql-block">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沧海村龙长坊,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畲族村落。这里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积淀,更承载着畲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家园。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龙长坊的畲族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龙长坊将成为一颗更加璀璨的畲族文化明珠,照亮着畲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