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佛教名山

涛歌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姿百态的群峰,宛如莲花,素称“莲花佛国”。唐李白赋诗赞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故而改原名九子山为九华山。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A级),每年到九华朝山进香、观光游览的信士、游人达200多万人。<div> 目前正置正月,我们来到了这座佛教名山。</div>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景区位于九华山下的北麓柯村,由99米地藏菩萨圣像及配套景点和殿堂厅馆、亭桥廊榭、塔台楼阁等组成,是集自然山水与佛教文化于一身,将汉唐建筑的雄浑风格巧妙地融入其中,表现出唐风徽韵的独特神韵,有着强烈的艺术个性特点,是礼佛朝拜、养生禅修、休闲观光的旅游胜境。 九华山又名陵阳山、九子山,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因山峰奇秀,峰峦异状,远望好像并肩站立的9个兄弟,因而又称“九子山”。传说因唐朝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而更名为“九华山”。相传为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佛教认为地藏菩萨是“大孝”和“大愿”的象征。 九华山全山以化城寺为中心,有大小寺院80余所。其中主要寺院有化城寺、东崖寺、甘露寺、百岁宫、祗园寺。 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涅槃后1500年,地藏菩萨降生于新罗王族,姓金名乔觉,于唐开元间(一说永徽间)渡海至此,见山明水秀,于此修行。至德初年构筑禅宇,不数年成大伽蓝。建中初,唐德宗赐名化城寺,为九华山第一座寺庙。贞元十年(794,一说贞元十九年)七月金乔觉圆寂,佛教信徒认为他是地藏菩萨化身,称他为金地藏,遂建塔纪念。 南宋末,临济宗、曹洞宗先后传入九华山,为九华山佛教输入了血液。明代无瑕和尚,百岁圆寂,肉身不坏,封为“应身菩萨”,遂使九华山佛教在明末清初至于鼎盛。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九华山成立佛教协会,结社护教;成立九华山佛学院,开展佛学研究与交流,广泛增进同国外佛教界的交往与合作,九华山佛教逐步走向世界。 一幅幅浮雕和绘画,生动地描绘出了佛教中传说和文化,为九华山增添了名山的氛围感。 烧香、拜佛、观景、了解佛教文化,每个前来九华山的人都根据自己的内心需求,寻找到各自的愿场。 乘坐百岁宫缆车抵达山顶,眼前山峰如同卧佛,这九华山的一道奇观。我将拍到山峰旋转九十度,你就可以清楚看到卧佛的形象,真太逼真了。 五百罗汉堂总建筑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供奉五百尊罗汉,整个堂内于姿百态,气势壮观。百岁宫五百罗汉堂是目前我国四大佛山所仅有,是九华山的独特景观。<div> 相传,后周显德元年(954)道潜禅师得吴越钱忠懿王的允许,将雪峰塔下的十六大士像迁于净慈寺,创建五百罗汉堂。</div> 九华山,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并不只是因为这里的寺庙数量众多,九华山也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所在地,这里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以至于九华山在佛教中地位如此之高。最为令人诧异的便是九华山的百岁宫,这里有着难得一见的肉身菩萨。 舍利虽然不常见,但是在一些出名的寺庙里基本上都会有的,而肉身菩萨则更为难得一见。走过许多的地方,也进过许多的寺庙,在前往九华山之前根本不知道天下还有肉身菩萨的存在。在教内,修持严谨的高僧大德非常多,但肉身菩萨为什么这样少呢?这与修行者的愿心有直接的关系。 在九华山,你可以探索肉身不腐之谜,看那些修持严谨的高僧如何以身弘法 ,灵魂不朽。世界上有太多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东西,就好比肉身不腐,所以存在的便是合理的,佛教是如此,其他宗教亦是如此。 地藏菩萨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世人广为弘传,是众生行孝最好的榜样,地藏经也重在阐发“知孝道、明因果”,道场不是名利场,如法修行也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