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氏梅园.香海轩

国华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荣氏梅园,这里因倚山植梅、以梅饰山而得名。经过几十年的精心营造,如今的梅园已形成了“初春探梅、仲夏观荷、金秋赏桂、隆冬踏雪”的四大特色。它成为了一处集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名花异卉、园林建筑及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地方,真可谓是“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的著名旅游胜地。我特意游览了荣氏梅园的“香海轩”。</p> <p class="ql-block">香海轩建于1941年。荣德生先生以白银50两托人觅得康有为手书“香雪海”的手书。1919年8月,康有为来游梅园,见此系他人伪作,乃挥亳重书“香海”,原匾遗失,现匾额是1979年园林部门派人专程前往南京,请书法家萧娴女士再写“香海”,她是康有为的学生,也是他的儿媳妇。1991年在南京博物院找到康有为原书手迹,重新制匾,悬于轩内。轩门两侧由著名书法家刘铁平先生所书的篆书楹联:“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香”,这副联集的是唐人诗句,说的就是香海附近的大片梅花。我站在轩前,望着那青色瓦片覆盖的房顶,门前挂着的两个红色灯笼,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香海轩屋前,在花岗岩基座上,有梅园主人荣德生先生的半身铜像,面南而立,遥望湖山,脸微侧,他左手抱于胸前,右手抚着下巴,目视前方,凝神沉思面容庄重,体现了园主当年的风采。我静静地站在铜像前,仿佛能听到荣德生先生对梅园的深情诉说。</p> <p class="ql-block">香海轩的阶下有一“研泉”,水质清澈,像是通往天心台那边的小溪的活水。泉边阶梯很窄,我想象着瘦的人才能下到底部的情景,这小小的研泉也为香海轩增添了一份灵动。</p> <p class="ql-block">香海轩是梅园观赏梅花的最佳地点。上面中西合璧式的三开间敞轩,门窗是西式的,拱圈形的轩屋,略高于地面,需要拾级而上,阶梯并不高,只几级而已,但也营造出了一点层次。我走进香海轩,欣赏着这里的美景,感受着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门,有一副:“坦腹纳震泽,高怀偃惠山”的楹联。坦腹出自《世说新语.雅量》,喻胸襟开阔的意思。震泽,是太湖的旧称,据说原来在这里是可以远眺太湖的,不过现在树林茂密,再加高楼林立,太湖虽然离得不算远,但己无法一览其风貌了。惠山则离得近,站在浒山上即可见。这副对联出自康有为之手,原来挂在诵豳堂,1997年由著名书法家王季鹤先生隶书。我站在楹联前,细细品味着其中的含义,仿佛能感受到康有为当年的胸怀。</p> <p class="ql-block">前厅的两侧是中式家具,墙的窗边挂着长轴,形式统一,最上方是一幅扇面,中间是圆形的工笔,下面的正方形则是诗歌,都是金底黑字,既显得富丽又不觉得庸俗。画和诗歌的主题都与梅花相关。我驻足欣赏着这些挂画,仿佛置身于梅花的海洋之中,感受着梅花的高洁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香海轩屋后,悬有金峙程所书的“一生低首拜梅花”匾。我抬头望着这块匾额,心中对梅花的敬意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香海轩有联廊接通梅园的主建筑“诵豳堂”。我沿着联廊缓缓前行,仿佛在时光的长河中漫步,感受着荣氏梅园的历史与文化。</p>